中北欧文学研究室原称中北欧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室,其前身是1953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学专门研究机构“文学研究所”的西方文学组;不久,文学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1964年,由文学研究所的四个外文组和中国作协《世界文学》编辑部共同成立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77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79年,西方文学研究组更名为西方文学研究室,后西方文学研究室又一分为三,正式成立中北欧希腊罗马文学研究室,集中了德语、北欧语种和古希腊、罗马语种的研究人员。2023年底,外国文学研究所进行学科和内设机构调整,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从中北欧室分立出去,成立了单独的古典学研究室。目前,中北欧文学研究室由德语国家文学研究和北欧文学研究两部分组成。
中北欧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在古希腊罗马文学、德语文学和北欧文学方面均出版了大量研究著作。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方面有罗念生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诗学》和《修辞学》、陈洪文主编的《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研究》、王焕生著《古罗马文学史》和《古罗马文学批评史》、罗念生和王焕生合译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陈中梅著《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陈中梅译注的《荷马史诗》和亚里士多德《诗学》等。北欧文学方面出版了张华文翻译的古代芬兰史诗《克勒瓦拉》、石琴娥翻译的古代冰岛史诗《萨迦》、石琴娥著《北欧文学史》、高中甫主编的《易卜生研究》等。德国文学方面有张佩芬主编的《卢卡契文学论文集》(2卷)、张黎主编的《布莱希特研究》和《表现主义论争》、叶廷芳主编的《论卡夫卡》、张黎翻译的《汉堡剧评》、李永平翻译的《诗与宗教》、贺骥翻译的尼采《权力意志》、叶廷芳专著《艺术的探险者》和论文集《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高中甫著《歌德接受史》、高中甫和宁瑛合著《二十世纪德国文学史》、宁瑛著《托马斯•曼》、叶隽著《另一种西学——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贺骥著《<歌德谈话录>与歌德文艺美学》等。
本室历任主任、副主任有张黎、叶廷芳、陈中梅、李永平、叶隽、梁展等。曾经在本室工作过的知名老一辈专家学者有:
张黎:1933年生,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语文学研究,1964年转入外国文学研究所。1993年退休。研究员。曾任中北欧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等。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写作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文学典故注释》(项目主持人,集体编写)、《德国文学随笔》,此外尚发表论文、学术随笔数十篇。 译作:莱辛《汉堡剧评》《布莱希特论戏剧》(合译)、《布莱希特研究》(主编)、《表现主义论争》(主编)、《布莱希特戏剧集》(主编)。此外出版有里尔克散文《艺术家画像》、回忆录《谍海忆旧》、《恋爱中的布莱希特》、纪实小说《纵有千人倒下》、《民主德国短篇小说选》(合译)、《里尔克散文选》(与钱春绮、绿原等合译)、《茨威格散文选》(合译)、音乐家传记《里夏德 •瓦格纳》、《汉斯 •艾斯勒》、《库尔特•魏尔》、《瓦格纳戏剧全集》(合译)。
陈恕林:1934年生。1959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入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著述有专著《德国浪漫派研究》,论文《德国浪漫派及其评价问题》《E.T.A.霍夫曼及其评价问题》《海涅与德国浪漫派》《魏玛古典文学与德国浪漫派》《从德国浪漫派看‘积极’与‘消极’浪漫主义划分问题》和《启蒙运动与德国浪漫派》等。主要译作有:E.T.A. 霍夫曼的《斯居戴里小姐》《堂兄楼角的窗口》和《雄猫穆尔的生活见解》,豪普特曼的《织工们》《马车夫亨舍尔》《索阿纳的 异教徒》和《道口看守员蒂尔》,瑞士罗•霍赫胡特的《代理人——一出基督教悲剧》,卡尔•迈《银湖宝藏》, 埃 •卡内蒂的《获救之舌》(合译)、沃尔夫冈 •霍尔拜恩的《童话月球》(合译)、《厄伦史皮格尔》和《魔鬼电车•碧眼男人•隐形怪物》以及《关于苏联共产主义的研究》(合译)等。
宁瑛:1941年生。1965年进入外国文学研究所西方组工作,主要从事现当代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1994—1998年任所科研处处长、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2002年退休。主要成果:《二十世纪德语文学史》(合著),《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史》(第四卷、第五卷的东德文学部分)、《托马斯•曼》(评传)。此外还发表过关于当代德语文学和作家、作品的论文,主要有《论卡内蒂的〈迷惘>》、《新主体性文学》、《执着的追求——论克里斯塔 •沃尔夫的创作》、《自然主义运动的兴衰》、《退入内心寻求自我——70年代联邦德国新感觉派文学》、 《从西格斯看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文学观念的变革——前 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从格拉斯的〈铁皮鼓〉看20世纪小说的发展》、《两性战争下的极端诗学》等。译作主要有:卡内蒂的《获救之舌》(合译)、安妮 •弗朗克的《安妮日记》、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合译)、普利维埃的《斯大林格勒》(合译),“蓝袜子丛书”德语卷《害怕爱情》(合译)。
高中甫:1933年生。197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在《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部任编辑,1985年调入中北欧研究室。曾任德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专著《歌德接受史》、《德国文学史》(合著)论文《德国作家比尔鲍姆、黑塞笔下的中国美女褒姒》《施尼茨勒的内心独白和弗洛依德的自由联想》《海涅的中国 观和<论浪漫派>中的中国公主》《马克思、恩格斯的歌德观》等。翻译作品主要有歌德的《亲和力》、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六卷 《青年德意志》)、《莱辛寓言》、长篇传记小说《莫扎特》《贝多芬》《马勒——未来的同时代人》《情系蒙特卡罗》、雷马克的《地平线上的车站》 和《里斯本之夜》等;此外还编选了多种文集,如《歌德绘画》、《茨威格文集》、《歌德精选集》、《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等。
张佩芬:1933年生。1980年起在外国文学研究所西方室从事德语文学研究。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 年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译有《黑塞小说散文选》、《迪伦马特小说集》《黑塞散文选》《玻璃球游戏》《豪夫童话》和《少年维特之烦恼》。编有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黑塞评论集》。著有论文、散文数十篇与专著《黑塞研究》。
石琴娥:1936年生。1980年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专门从事北欧五国文学研究。曾任中国北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主编《北欧当代短篇小说集》、冰岛《萨迦选集》等;独著《北欧文学史》、合著《欧洲文学史》和《20世纪外国文学史》等; 翻译出版北欧现当代五国作家、诗人、剧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岛《骑鹅历险记》,挪威作家达•苏尔斯塔的《武器和面包》,丹麦作家汉斯 •基尔克的《魔鬼的金钱》《埃达》《萨迦》、瑞典《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丹麦《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挪威作家福•格吕顿的《蜂巢》和易卜生的《群鬼》、《人民公敌》等。
罗念生:1904年出生。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4年转入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译作有:[英国]哈代《儿子的抗议》(合译),中世纪拉丁学生歌《醇酒妇人诗歌》,[德国]施笃谟《傀儡师保尔》(合译),[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悲剧《波斯人》《阿里斯托芬喜剧》(合译),阿里斯托芬喜剧《蛙》《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索福克勒斯悲剧 两种》《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亚里斯多德《诗学》《琉善哲学文选》(合译),《伊索寓言》(合译),《古希腊罗马散文选》(合译)等。主要论著有:《希腊漫话》《古希腊拉丁专名译音表》《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论古希腊戏剧》等。一生创作、著述、翻译成果结集于《罗念生全集》(十一卷)。
水建馥:1925年生。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诗《怀旧》、论文《翻译经验谈》《喜剧家阿里斯多芬》,《评介小说<新线络>》;译有《古希腊抒情诗选》《古希腊散文选》《蔷薇园》《阿富汗诗歌选译》《穆纳•安纳德:<路>》《雷克司洛斯现代美国诗辑》《马丁•卡特:你不要望着我》,萨迪《蔷薇园》,《普列舍仑:十四行诗花环》《为了人民的幸福》(五幕剧),《奥德赛的故事》(合译),《伊利亚特的故事》等。
王焕生:1939年生。196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1975年转入外国文学研究所, 一直从事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研究。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主要著作有:《古罗马文学史》《古罗马文艺批评史纲》《古罗马神话传说》《西塞罗<论共和国>导读》等;主要译作有(包括与他人合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埃斯库罗斯悲剧集》《米南德喜剧集》《伊索寓言》《琉善哲学文选》,希腊罗马散文选》《古罗马戏剧选》,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奥勒利乌斯《沉恩录》《西塞罗文集》等。另有文章《古希腊艺术的人本精神》等。
叶廷芳:1936年生。1964年进入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语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欧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残联评委会副主任,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起两届)。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术专著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随笔集《美的流动》《遍寻缪斯》等以及论文近百篇; 编著有《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卡夫卡选集》《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卡夫卡散文选》《卡夫卡随笔集》《卡夫卡文学书简》《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德语国家散文选》《德国书话》、等十余部以及译著《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假尼禄》(合译)《卡夫卡全集》一、七、九、十卷(合译)等多部。
陈中梅:1954年生。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专著《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荷马史诗研究》《神圣的荷马》《言诗》《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翻译、注释、评论)、《从物象到泛象——开辟文艺研究的新视角》《人与诸神》等等,译著《荷马精选集》《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诗学》(含注释和评论)等。发表万字以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含《荷马诗论》《希腊神族的起源》《论柏拉图哲学的文学基础》和 《<奥德赛〉的认识论启示——寻找西方认知史上logon -didonai的前点链接》《秘索思词源考——兼论西方文化基本结构的形成及其展开态势》和《秘—逻模式与西方文化基本结构的形成及其展开态势研究续篇》等。
李永平:1956年生。1985年起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北欧室从事德语文学研究。退休前为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分会会长。代表作有论文《里尔克的艺术难题:诗与物》《里尔克的诗歌之路》等,译著有《绝望与信心——论20世纪末的文学与艺术》、《君王的民主》、《诗与宗教》等多种著作,编选《尼采文集》(六卷本)、《里尔克精选集》、《里尔克散文随笔集》等。
贺骥:1964年生。1995年进入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奥地利文学和德国文学。代表作有专著《霍夫曼斯塔尔研究》《<歌德谈话录>与歌德文艺美学》,论文《霍夫曼 斯塔尔的语言批判》、《霍夫曼斯塔尔的歌剧创作》、《从<诗与生活>看 霍夫曼斯塔尔的早期诗学》《霍夫曼斯塔尔》、《海因里希 •伯尔》《格拉斯的<猫与鼠>和<狗年月>简评》《贝恩:从狂暴走向宁静 的诗人》《悲哀的主观性萨拉 •基尔施诗歌简评》等。译著有尼采《权力意志》、卡萨诺瓦《冒险和艳遇——卡萨诺瓦回忆录》;译诗有《霍夫曼斯塔尔诗选》《贝恩诗选》《胡赫尔诗选》《格林拜恩诗选》《格奥尔格•海姆诗选》《萨拉 •基尔施诗选》等。
本室目前在职的科研人员有:
杨宏芹:德语语言文学,代表作有论文《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的恶魔性》《新的诗学原则在痛苦中诞生——论霍夫曼斯塔尔的〈钱多斯信函〉》《诗人—王者与缪斯—圣礼——解析格奥尔格的〈颂歌〉之“突破”》《牧歌发展之“源”与“流”——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悠久的文学传统》《论斯特凡•格奥尔格的神圣战争观》《“卡昂尼的鸽子”——试论维吉尔的先知诗人形象》。
徐畅:德语语言文学,代表作有专著《现代性视域中的没有个性的人》、论文《魔鬼的发明”?——从<浮士德>的纸币主题看人本主义批判》《〈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与十九世纪初普鲁士改革》《欧洲往何处去?——2017年德国图书奖获奖小说<首都>评析》《回望帝国:后奥匈时代作家笔下的奥匈帝国》《推移的边界:德国新右翼话语背景下的莫妮卡•马龙事件》。
张晓静:德语语言文学,代表作有论文《内心之钟:大屠杀历史背景下的爱情与诗歌——评巴赫曼和策兰通信集<心的岁月>》《爱情即作品——论英•巴赫曼对保罗•策兰的引用》《诗与画——论安塞尔姆•基弗对巴赫曼与策兰诗歌作品的视觉重构》《关于现代性体验的几个名词解释——试分析英•巴赫曼〈意外之地〉中的现代城市图景》。
张晖:德语语言文学,代表作有专著《蒙太奇旋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论文《魏玛共和国科幻文学中的极北之地时空体——论<山、海和巨人>作为冰世界小说的异类》《史诗中的王者神话——<尼伯龙人之歌>与“七年战争”的英雄叙事》《<帕西法尔>的中世纪骑士修养教育》《失语的远古大陆不再喑哑——论德布林小说<山、海和巨人>的非洲主题》《魏玛共和国地缘政治文学中的亚欧冲突——以德布林小说<山、海和巨人>为例》《隐匿于块茎星丛中的区块链美学》《后金融危机时代阴影下的德布林研究成果述评》。
杨稚梓:德语语言文学,代表作有专著Die Märchenadaptionen in modernen Romanen und Novellen von Wieland zu Thomas Mann(《从维兰德到托马斯•曼现代小说中的童话引用与改编》)、论文《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兄弟之战——托马斯•曼和亨利希•曼在“一战”期间的理念之争》《歌德的“人性”与<威尼斯之死>的政治化解读》《<权力意志>:尼采哲学的政治化“误读”》《安徒生:隐藏在童话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