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成长:《爱玛》里的教育话题 周颖[1]
《呼啸山庄》中的社会流动与帝国逻辑 于承琳[1]
《忒拜城的葬礼》中的爱尔兰身份政治 祁亚平[1]
三色堇与《仲夏夜梦》中的情感复兴 姚琳[1]
《耶路撒冷去来》中的以色列地方书写 敬南菲[1]
世界体系视野下的世界文学观念重构——评《叠合发展与不平衡:迈向世界文学的新理论》 李孟奇[1]
《罗伯特·洛厄尔回忆录》中的“文学发现” 殷书林[1]
厄普顿·辛克莱《100%:爱国者的故事》与陶晶孙的创作转型:无产阶级文学翻译与传播的个案研究 张天宇[1]
隐身于物,使之为实:《圣山启示录》中彼得·汉德克对保罗·塞尚绘画理念的诗学借鉴 韩心童[1]
从美国西部到阿拉斯加:《叛道之城》中的新型边疆书写 金浩[1]
怀特海德的城市叙事与都市意象——评《纽约巨像》 承华[1]
佩列文科幻小说《超人类主义公司》的自然文本阐释 刘怡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