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都城:日本五山诗文中的临安与长安 罗宇[1,2]
德摩斯梯尼《葬礼演说》与城邦教育 谢淑[1]
“历史把斯拉夫各民族引上了不同的道路”:论佩平的斯拉夫文学史书写 刘亚丁[1,2]
近代日本国文学研究的谱系:以麻生矶次与读本研究为中心 周健强[1]
纳博科夫与旅欧俄侨文学的记忆对话 颜宽[1]
重读《儿子与情人》——男性气质焦虑与后传统秩序 罗旋[1]
忒耳西忒斯何以“成圣”? 梁庆标[1]
费诺罗萨、庞德、德里达:表意文字法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 王晶石[1]
身份与象征:1920—1930年代苏联视野中的鲁迅 李一帅[1]
“融合”与“背向”之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日本化之路 朴银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