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侯玮红
出生年月: 1970年2月
毕业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 历: 博士
职务职称: 研究员
研究方向: 俄罗斯文学
代表作品:《当代俄罗斯小说研究》、《论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
[主要经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科
1991年8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 科研人员
1996年9月-2000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
2002年9月-2003年8月 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 访学
2002年9月-2006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专 著]
《当代俄罗斯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论 文]
[ 1] 《论马卡宁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载《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 2] 《一切都关系到大家——从<白轮船>到<卡珊德拉印记>》,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 3] 《“谜底就在你自己身上”——论马卡宁文学形式下的人性学》,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2年。
[ 4] 《谈当代俄罗斯“作者小说”》,载《世界文学》2004年第3期。
[ 5] 《自由时代的“自由”人》,载《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2期。
[ 6] 马卡宁一章,载《俄罗斯文学史》,北大出版社,2004年。
[ 7] 《继承传统、多元发展——论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载《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 9] 《忧愤中的呐喊——论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载《国外文学》2007年第4期。
[10] 《蕴于悲剧中的批判——论奥列格·帕夫洛夫的小说创作》,载《俄罗斯文艺》2010年第2期。
[11] 《俄罗斯文学20年回顾》,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
[12] 《你好,新一代俄罗斯文学》,载《世界文学》2013年第2期。
[文 章]
[ 1] 《“病人康复了?”——俄罗斯小说十年》,载《文艺报》2001年11月20日。
[ 2] 《今日俄罗斯文学:是日落前的余晖还是黎明前的曙光?》,载《文艺报》2002年8月6日。
[ 3] 《今日俄罗斯文学的光明》,载《百科知识》2002年第7期。
[ 4] 《俄罗斯文坛出现近年第一次强劲小说风》,载《文艺报》2002年1月22日。
[ 5] 《一部探讨人的存在之奥秘的杰作》,载《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第2期。
[ 6] 《2003年俄罗斯布克文学奖述评》,载《文艺报》2004年1月。
[ 7] 《俄语布克小说奖揭晓》,载《文艺报》2005年1月6日。
[ 8] 《我的祖国在远方》,载《中华读书报》2005年1月22日。
[ 9] 《河湾》与《归途》,载《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29日,
[10] 《俄罗斯文学界掀起现实主义大讨论》,载《文艺报》2005年8月30日。
[11] 《马卡宁在北京》,载《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4日。
[12] 《俄罗斯作家生存状态》,载《世界新闻报》2006年11月10日。
[13] 《<2017>——2006年俄罗斯布克小说奖》,载《文艺报》2007年6月23日。
[14] 《一同去看青青草》,载《人民日报》2007年8月1日。
[15] 《“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马卡宁在北京》,载《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2期。
[16] 《也无风雨也无晴——记当代俄罗斯作家安德列·德米特里耶夫》,载《文景》2009年1、2月合刊。
[17]《悖谬逻辑——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最新力作》,载《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第3期。
[18]《俄罗斯文学怎样了?》,载《光明日报》2011年3月22日。
[19]《当代俄罗斯的“乡村散文》,载《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
[20]《客观重现天才的一生》,载《文艺报》2014年1月17日。
[21]《俄罗斯新一代作家登上文坛》,载《光明日报》2013年6月17日。
[22]《我的中尉》,载《光明日报》2013年1月14日。
[访谈]
[ 1] 《21世纪的文学是形象和思维的体系——马卡宁访谈录》,载《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第6期。
[ 2] 《“文学应当关注穷苦人”——奥列格·帕夫洛夫访谈》,载《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第1期。
[ 3] 《“文学不应当服务于什么,艺术创作是至高”——乌利茨卡娅访谈》,载《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第6期。
[ 4] 《我本质上是个现实主义者——德米特里耶夫访谈录》,载《外国文学动态》2005年第2期。
[ 5] 《“地下人”才是英雄——著名作家马卡宁最新访谈》,载《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6日。
[ 6] “人生最恨是虚生”——陈燊先生访谈录,载《文景》2008年12月。
[小说介绍]
[ 1] 《2017》和《卡拉干达九日记》,载《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1期。
[ 2]《马蒂斯》、《快乐湾》和《害怕》,载《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2期。
[ 3] 《公家神话》和《圆顶》,载《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3期。
[ 4] 《归途》和《静止不动》,载《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4期。
[ 5] 《树之子》和《一加一》,载《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1期。
[ 6] 《白上之黑》和《乌拉》,载《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2期。
[译 作]
[ 1] 《透气孔》,载《透气孔》,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9月。
[ 2] 《一小块巧克力糖》,载《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
[ 3] 《剪短发》,载《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3月。
[ 4]《乌拉》,载《世界文学》2013年第2期。
[ 5]《树之子》,载《世界文学》2010年第3期。
[ 6]《灵感》,载《世界文学》2010年第3期。
[ 7]《静水深流》,载《开罗国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 8]《天堂钟声》,载《世界文学》2013年第2期。
[ 9]《回到伊萨卡》,载《世界文学》2013年第2期。
[10]《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载《苍穹之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11]《寻找失去的声音》,载《内奸夙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主 编]
马卡宁作品集《透气孔》、《先驱者》,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9月第1版。
[获 奖]
《文学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