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简历

张培均简历

  姓  名:张培均     

  出生年月:1990年5月

  民  族:汉       

  性  别:男

  籍  贯:浙江绍兴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方向:古典学、古希腊罗马文学、文艺复兴文学

 

  张培均,1990年5月生,浙江绍兴人,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博士,爱丁堡大学古典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执行秘书,《古典学研究》期刊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学,译有《君主及其战争技艺:马基雅维利〈兵法〉发微》(2019)、撒路斯提乌斯《罗马共和纪事》(2023)等,合译《拉丁语语法新编》(2017)、《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2021)等。张培均正在根据古希腊语校勘本翻译希罗多德《原史》。

 

主要经历

  2009年9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文学学士

  本科论文:《战争的技艺》对基督宗教的批判(指导教师:娄林)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旅

  在部队表现优异,获评“优秀士兵”。

  2015年9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专业,文学硕士

  硕士论文:德性败坏与罗马共和的衰亡——撒路斯提乌斯《纪事》研读(指导教师:娄林)

  2018年9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专业,文学博士

  博士论文:希罗多德的修辞与历史真相——《原史》研究(指导教师:刘小枫)

  2020年9月—2021年9月:英国爱丁堡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专业:古典学

  指导教师:道格拉斯·凯恩斯(DouglasCairns;爱丁堡大学古典学教授,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欧洲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2022年7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

 

编 译

  艾伦、格里诺等编,《拉丁语语法新编》,顾枝鹰、杨志城、张培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贝尔托诺,《两次大战之间的欧洲大陆快照》,张培均译,收于娄林主编,《斯宾格勒与西方的没落:纪念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出版一百周年》,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页2–20。

  柯林伍德,《斯宾格勒与历史循环论》,张培均译,收于娄林主编,《斯宾格勒与西方的没落:纪念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出版一百周年》,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页54–72。

  娄林选编,《君主及其战争技艺:马基雅维利〈兵法〉发微》,张培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豪斯霍弗,《太平洋地缘政治学》,马勇、张培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20。

  多尔帕伦,《地缘政治学的世界》,方旭、张培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博阿斯、莱克斯巴隆等编,《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顾枝鹰、杨志城、张培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张培均编,《追忆施特劳斯:列奥·施特劳斯学生访谈录》,张培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23.07。

  斯坦利·罗森、斯蒂芬·格雷戈里,《罗森谈列奥·施特劳斯》,张培均译,载于《思南文学选刊》,2023年第4期,页217–232。

  撒路斯提乌斯,《罗马共和纪事》,张培均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08。

 

论 文

  张培均,《亚里士多德论闲暇教育》,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年第1期,页42–51。

  张培均,《如何发掘权利:重述古罗马史》(书评),载于《读书》,2019年8月,页112–116。

  张培均,《乌托邦战争论:莫尔〈乌托邦〉中的战争观》,载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页11–17。

  张培均,《马基雅维利〈战争术〉的文学笔法》,载于《国外文学》,2022年第1期,页76–86。

  张培均,《珠穆朗玛命名之争》(短札),载于《读书》,2022年5月,页110。

  张培均,《希罗多德的荷马阐释》,载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春之卷,页202–213。

  张培均,《〈战争的技艺〉对基督教的批判》,载于《孙子兵法研究》,2023年第5期,页65–75。本文获评该刊“年度优秀论文”。

 

内部文章

  贺方婴、张培均,《国内西方古典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编《理论学术动态》第6期,2024年2月,页7–13。

 

小 说

  张培均,《马尔克斯没有写的八篇小说》,载于《野草》,2017年2月,页67–75。

 

获奖情况

  2025年获评2024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

  2022年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