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下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教授Galin Tihanov(加林·季哈诺夫)顺访外文所并做了题为“Two Types of Cosmopolitanism”(世界主义的两种类型)的学术报告,详细剖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世界主义:文化世界主义和政治世界主义,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间不同的流亡轨迹,对这两种类型的世界主义进行反思。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跨文化交流视域下的经典作品研究”创新工程项目组主办,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跨文化交流视域下的经典作品研究”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刘健主持,外国文学研究所及其他相关院所的二十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
加林·季哈诺夫为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比较文学乔治·斯坦纳席位教授,2021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世界文学、世界主义、流亡与比较文学研究,已出版和编辑六本学术著作,其中包括The Birth and Death of Literary Theory: Regimes of Relevance in Russia and Beyond (Stanford UP, 2019) ,该书被评为2020年AATSEEL(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Slavic and East European Languages)图书奖“文学研究最佳书籍”;World Literature in the Soviet Union (ASP, 2023), 由其担任首席编辑,获得2024年AATSEEL图书奖的“多作者学术书籍最佳编辑奖”。此外,季哈诺夫教授还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文学理论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名誉科学顾问,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顾问,《外国语文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外国语文论丛》学术顾问。目前,他正在撰写《世界主义简介》(牛津大学出版社通识读本)。
季哈诺夫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文化世界主义的核心是对差异的欣赏,语言是其核心;政治世界主义(或为了方便起见,康德世界主义)却是基于一个不同的假设:它通常是语言中立的,并将世界视为一个向某种程度的同质性发展的场所。尽管二者核心和目标皆不相同,但这两种类型的世界主义都保留了差异的概念作为其基础,但在处理差异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文化世界主义拥抱、培养和主动鼓励差异;政治世界主义强调在共同的制度下进行谈判并最终适应。
季哈诺夫教授的极富洞见和思想的讲座引发了多位学者和学生的积极回应和提问。围绕如何判断某位作家(或学者)是否为世界主义者、世界主义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世界主义的未来发展前景等诸多问题,季哈诺夫一一给予了详尽的解释。
此次讲座历时近两小时,季哈诺夫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跨文化思想,为听众阐释了世界主义的明晰定义与定位,令在场听众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