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Марина Цветаева, 1892—1941),俄国白银时代杰出的女诗人。出生于学者家庭,父亲是莫斯科大学教授,普希金博物馆奠基人。母亲是音乐家。茨维塔耶娃受过严格的家庭与学校教育,但父母的逝世,个人的经历,特别是与埃夫伦的婚姻及流亡国外,使她蒙上了不幸的色彩。
茨维塔耶娃自幼写诗,十八岁出版第一本诗集《黄昏纪念册》(1910),此后相继出版的《魔灯》(1912)、《摘自两本诗集》(1913)引起诗界的注意。十月革命后,她又推出《里程记》(1921)、童话诗《少女皇》(1912)。
1922年5月,她出国寻找流亡国外的丈夫,从此在德国、法国、捷克漂泊了十七年。在国外出版了《山之诗》(1924)、《终结之诗》(1924)、《离开俄罗斯后。1922—1925》、《给捷克人民的诗》(1938—1939)等。她从没有放下笔,但她失掉了祖国的读者。1939年,茨维塔耶娃怀着莫大的希望返回俄罗斯,却遭到冷遇。丈夫、女儿和妹妹都被捕入狱。苏德战争爆发,她带着儿子疏散到后方。她所处的艰难处境、她的孤傲的性格,以及她在任何环境中都觉得自己是个流亡者和局外人的心理,使她走上了自缢的绝路。
苏联从五十年代开始,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七八十年代,俄国侨民文学逐渐回归,茨维塔耶娃再次引起诗界的兴趣,并成为文坛热烈讨论的焦点。
茨维塔耶娃的诗的主调是自我剖析,写对情爱、对死亡、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的痴迷。她思想敏捷,透视力强,语言修养高,善于创造形象,调遣词汇,巧用韵律。她的诗别具一格。这里选译的是她1916、1921年写给勃洛克的九首诗。勃洛克当时是俄罗斯青年的诗歌偶像。这组诗围绕着勃洛克的姓名、为人、作诗等等,多方位地作了诗的和哲理的表达,反映出茨维塔耶娃一贯的思想倾向,也体现了她已形成的多种风格。
茨维塔耶娃的抒情诗具有浓缩精练的特点。诗中有女性的柔情,也有叛逆的气势,这种气势在以后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从她的诗中也不难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而她正是通过孤寂观察了冷暖世界,并倾诉了个人与人间的不幸和对美好的向往。
高莽(笔名:乌兰汗)
你的名——手中的鸟
你的名——手中的鸟,
你的名——舌尖的冰。
双唇只需一碰就行。
你的名——五个字母组成。
凌空抓住的飞球,
嘴里衔着的银铃。
抛进沉静池塘的石——
溅起的水声如同你的姓名。
黑夜马蹄声碎——
踏出的是你的响亮的名。
扳机对着太阳穴一勾——
响声就是你的姓名。
你的名——啊,不能说!——
你的名——眸上的吻,
留在眼睑上的冷的温存。
你的名——雪上的吻。
想着你的名字——如同啜饮
冰凉浅蓝色的泉水——梦亦深沉。
1916年4月15日
温柔的幻影
温柔的幻影,
潇洒的侠客,
你在我青春的生命中
充当什么角色?
身披雪的衣衫
你在蒙蒙中伫立着
雾霭稀薄。
不是风儿吹我
满城东藏西躲。
唉,已经三个夜晚
我总觉得冤家在追迫。
天蓝的眼睛,
雪一般的歌手——
你给我招来灾祸。
雪的天鹅
在我的脚下将羽毛铺开。
羽毛纷纷扬扬
慢慢地在雪地上飘落。
我踏着羽毛
向门口走去,
门后——是亡殁。
他在蓝色的窗外
为我歌唱,
他的歌声
像遥远的铃声荡漾,
像天鹅的呼叫,
把我召唤——
唤声悠长悠长。
可爱的幻影!
我知道,我梦中万物繁纷。
恳求你,施以慈恩:
消逝吧!阿门,阿门,
阿门。
1916年5月1日
你随太阳向西边走去
你随太阳向西边走去,
你会窥见茫茫的暮霭。
你随太阳向西边走去,
风雪会把你的脚印掩埋。
穿过默默无声的雪障,
冷漠的你,从我窗前走过,
你是我心中幽静的光亮,
我的好人儿哟,你是上帝的使者。
我不会觊觎你的灵魂!
你的路程畅通不折。
我不会把自己的钉子钉入
你那被吻得苍白的手窝。
我不会呼唤你的名字,
也不会伸出双臂抒怀。
我只是面对蜡黄的圣颜
远远地朝你顶礼膜拜。
雪花漫天徐徐飞舞,
我会在雪地上跪下来,
那儿是你在雪的寂静中
大步走过的地带——
为了你那神圣的名字,
我要亲吻那儿傍晚的雪埃,
幽静的光亮,神圣的荣耀——
我灵魂的主宰。
1916年5月2日
野兽需要窝
野兽需要窝,
朝圣人需要路,
死人需要灵柩。
人人有自己需要的物。
女人需要说谎,
沙皇需要统治,
我需要颂扬——
你的名字。
1916年5月2日
在我的莫斯科——圆顶灿烂红似火
在我的莫斯科——圆顶灿烂红似火,
在我的莫斯科——洪钟鸣奏声大作,
在我的莫斯科有成排的棺椁——
棺里长眠的是皇后与皇帝。
你不知道,克里姆林宫的霞光
呼吸轻松胜过大地任何地方!
你不知道,我为你从晚霞到天亮——
祈祷在克里姆林宫里。
当你漫步在自己的涅瓦河畔,
殊不知我正在莫斯科河的岸边
垂首伫立,一盏盏路灯
已在眨眼灭熄。
我爱你爱到彻夜不能合眼,
我听你倾诉听到彻夜失眠——
直到敲钟人在克里姆林宫大院
从梦中惊起。
可是我的河渠——与你的河渠,
可是我的手臂——与你的手臂
不能相聚,只要晚霞追不上晨曦——
就是我的欣喜。
1916年5月7日
以为他——不过是个人
以为他——不过是个人!
迫使他——死去。
他死了。永远死了。
——请你们为死去的天使哭泣!
日落时分他在歌唱,
歌唱黄昏的绚丽。
三支蜡烛熠熠闪闪
好像是迷信的礼仪。
他浑身放射着光芒——
宛如滚烫的琴弦绷在雪原上。
三支蜡烛迎着发光的物体——
迎着灿烂的太阳!
啊,大家瞧——陷得多么深呀,
发黑的眼睑!
啊,大家瞧——断得多么惨呀,
他的翅膀!
黑色的人在诵读经文,
无聊的人群踱步彷徨……
——歌手已经成了死人
正在为复活欢畅。
1916年5月9日
那片树林的后边——应该是……
那片树林的后边——应该是
我住过的村庄。
爱情比我想像得——应该
更简单更清爽。
——喂,混蛋,累死你们!——
他欠起身,扬起鞭。
吆喝一声——抽了一下,
叮叮当当铃铛又响个没完。
枯槁可怜的庄稼地里
竖立着一根又一根木杆。
天空下,电缆线吟唱着
死亡之歌,一遍又一遍。
1916年5月13日
马蝇成群,围着……
马蝇成群,围着无精打采的瘦马飞旋,
卡卢加家乡的红色土布,被风吹起如帆,
鹌鹑在啼叫,寥廓无垠的天,
钟声如浪,滚过起伏的麦田,
大家谈论德国人,直到谈得厌烦,
一个黄澄澄的十字架,耸立在蓝树林的后边,
暑热令人惬意,万物光辉灿烂,
还有你的名字,听起来如天使一般。
1916年5月18日
瞧,他已,疲于异国转战……
瞧,他已疲于异国转战——
身为首领已没有侍卫。
瞧,他从山涧急流中捧水解渴——
没有了国土只剩个爵位。
本来他在那里样样俱全:
母亲,粮食,王国,部队。
你的遗产珍贵啊——要管理好,
无朋无友之辈!
1921年8月15日
原载于《世界文学》1998年第4期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经公众号责编授权。
相关阅读: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责编:文娟 校对:边际
终审:言叶
世界文学
2018“中国最美期刊”
订阅零售
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代号2-231
微店订阅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订阅微信:15011339853
订阅 QQ: 3076719982
征订邮箱:qikanzhengding@ssap.cn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