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动态研究〡《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本期目录




百年外国文学研究评述
陈众议 / 5
 
新作评论
论美国戏剧《伙伴们》中的“9·11”叙事

李淑玲 / 13


全球化空间中个体的空间感知与身份焦虑
——特蕾西娅·莫拉小说《所有的日子》解读

丰卫平 / 21


索罗金《暴风雪》中的死亡书写与生命关怀

陈学貌 / 30


此情可待成追忆
——评米歇尔·维勒贝克新作《血清素》

胡 华 / 39


自我镜像的迷误
——《白色旅馆》欲望叙事新解
柴 橚 / 45
 
理论前沿
宏大叙事视域下的爱德华·门德尔松文学思想研究

李 锋 / 52


“成为一个性别”:朱迪斯·巴特勒性别述行理论的建构
陶佳洁 / 60
 
作家研究
阴影中的女斗士:玛利亚玛·芭
汪 琳 / 69
 
动态研究
当代美国工人阶级文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罗 斌 / 78


论城市危机时代中的《看不见的城市》

徐 娜 / 87


“鲁拜/柔巴依与绝句发生关系论”献疑

杨 曦 / 95


俄罗斯的叶赛宁研究动向与进展
——诗人百年诞辰以来
张芳丽 / 103
 
2018年度好书推荐
《雪之阶》《死信》《记忆中的记忆》 / 111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来稿须知 / 102



内容摘要




百年外国文学研究评述


陈众议


内容提要  格物致知,信而有证;厘清源流,以裨发展。编写学科史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工作,因而也是行之有效的文化积累工程。通过尽可能竭泽而渔式的梳理,即使不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至少也可将有关历史(包括研究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整理、传之后世。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七十年  一百年


 


论美国戏剧《伙伴们》中的“9·11”叙事


李淑玲


内容提要  安妮·尼尔森的《伙伴们》中蕴含了多元而复杂的“9·11”叙事。其创伤叙事是净化式的,哀悼了死难者,疗治了心理创伤;其英雄叙事是平民化的,赞美了纽约消防员作为普通人的英雄品质,解构了主流媒体中的超人英雄神话;其反恐叙事诉诸情感而不是理性,从受害者立场表达了愤怒、谴责及战胜恐怖主义的信心。作为表演事件,该剧直触“9·11”袭击的悲剧核心,与当时的主流话语形成对话,见证了历史事件,参与了“9·11”后的文化创伤建构与道德精神修复,其“9·11”叙事隐含了美国中心主义的政治立场。


关键词  “9·11”戏剧  《伙伴们》  创伤叙事  英雄叙事  反恐叙事


 


全球化空间中个体的空间感知与身份焦虑


——特蕾西娅·莫拉小说《所有的日子》解读


丰卫平


内容提要  《所有的日子》是特蕾西娅·莫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莫拉着力描述了具有难民背景的主人翁在空间中迷失方向,无法定位及由此产生的身份焦虑,充满其中的是各种被赋予复杂含义的空间和空间想象。本文拟依托空间和空间叙事理论分析小说中的空间设置及空间描述,以阐释个体在全球化时代的空间感知及由此带来的困境。


关键词  《所有的日子》  空间  迷失方向  难民  身份焦虑


 


索罗金《暴风雪》中的死亡书写与生命关怀


陈学貌


内容提要  弗·索罗金在中篇小说《暴风雪》中对主人公之死的描绘是一个由外至内、由表及里的过程:从最外围的死亡空间建构,到死亡意象的烘托,再到死亡的内在召唤。作家借助混沌无序的狂暴力量——暴风雪,为人物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死亡空间,而瘟疫、尸体、墓地等意象为死亡书写提供了丰富的象征文化符号。同时,对人物灵魂的外化形象“鸟”与“蝴蝶”进行了深刻的死亡隐喻化阐释。作家以暴风雪这一荒诞的“暴力”为背景,倾诉着身处其中的生命终结,同时辩证性地拆解人之存在的奥秘。借助死亡书写,作家一方面指向人物存在的“受难”状态,另一方面实现了对人之生命的特殊关怀。


关键词  《暴风雪》  弗·索罗金  死亡书写  生命关怀


 


此情可待成追忆


——评米歇尔·维勒贝克新作《血清素》


胡 华


内容提要  《血清素》是法国当代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的最新力作。小说用现在时与过去时交叉的叙事,回顾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其间穿插了对法国社会农业形势的分析。全书以诙谐、悲怆、精邃的笔调书写一位法国普通中年男子的无奈、悔恨、遗憾及其对情爱与幸福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暮色与曙光交织成文本,谱写的是一曲维勒贝克的“追忆似水年华”。


关键词  米歇尔·维勒贝克 《血清素》  追忆  情爱  幸福


 


自我镜像的迷误


——《白色旅馆》欲望叙事新解


柴 橚


内容提要  英国当代小说家唐·托马斯的《白色旅馆》是一部构思独特、主题严肃,且具有后现代主义典型特征的实验性作品。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该小说潜藏的多重文化视角和诠释空间逐渐被西方学者发掘。本文以拉康三界学说为理论模型,论证小说在解构弗洛伊德学说的同时,构建了一条始于“象征界”终于“想象界”的欲望叙事主线,二者互为镜像的关系结构旨在道尽人类妄图回归母体的本欲以及该欲望永无实现可能的悲剧性事实。


关键词  唐·托马斯  《白色旅馆》  欲望  拉康  恋母


 


宏大叙事视域下的爱德华·门德尔松文学思想研究


李 锋


内容提要  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爱德华·门德尔松在叙事研究方面所提出的“百科全书式叙事”和“人生文本”等概念,均具有宏大叙事的相关特点。本文以宏大叙事的总体性、目的性、延展性为切入点,试图对门德尔松提出的叙事概念进行系统的述评与剖析,旨在更好地把握其文学理念与批评方法,同时丰富我们对宏大叙事本身的理解,以期对国内的文学研究与批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爱德华·门德尔松 宏大叙事  百科全书式叙事  人生文本


 


“成为一个性别”:朱迪斯·巴特勒性别述行理论的建构


陶佳洁


内容提要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自问世以来便成为西方文论关键词。她将述行理论应用于性别研究中,重新定位性别身份。述行性理论发轫于语言学,并且和巴特勒对主体问题的思考直接相关。本文使用解构主义批评方法,重新诠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德里达的“重复”和“增补”等概念,探究性别述行理论的生成基础,并以“酷儿”为例,从言语述行的角度展开对话语重构的解读,详述以性别为基础所构建的新述行性理论体系所参与的文化实践。


关键词  性别语言  述行理论  身体  酷儿


 


阴影中的女斗士:玛利亚玛·芭


汪 琳


内容提要  仅凭两部小说,玛利亚玛·芭就跻身非洲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列。她的文字细腻,风格独特,揭露了女性在非洲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真实的生存境遇。借芭九十周年诞辰及小说《一封如此长的信》中译本问世之际,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内容与写作特点,探究其在五十岁“高龄”选择步入文坛的原因,挖掘其创作中与众不同的文学艺术价值。


关键词  玛利亚玛·芭  塞内加尔  非洲文学


 


当代美国工人阶级文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罗 斌


内容提要  近年,美国文学评论界对工人阶级文学作品关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工人阶级文学研究。但是,当代美国工人阶级文学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分别为:工人阶级文学概念不清,对工人阶级文学作品的政治意义讨论多于对其文学价值的讨论,阶级视角被族裔和性别视角主导和掩盖。本文试图在综述当前美国工人阶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深入分析这三个问题,同时探究和讨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工人阶级文学研究可能存在的影响。


关键词  工人阶级文学  阶级  定义  性别  族裔


 


论城市危机时代中的《看不见的城市》


徐 娜


内容提要  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创作于城市生活危机时代,他运用“轻盈”的乌托邦新语言,塑造了五十五座想象之城,并以训练读者想象力的方式,对匮乏的城市现状加以丰富,以此来消解危机。同时,小说引导读者在“看”与“思”中将内在城市意象化,通过这种训练,读者会发现马可·波罗意象旅程中的五十五座想象之城正是城市居民和旅行者内心情感和价值的共同表达。文章进而从城市作为人类互动、合作的社会角色出发,对城市之于人类群落的意义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发现,对城市的价值进行了重估。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  意象化  城市历史观


 


“鲁拜/柔巴依与绝句发生关系论”献疑


杨 曦


内容提要  从波斯古代学者诗人奥马尔·海亚姆的《鲁拜集》被译介到中国开始,波斯语的“鲁拜”这种诗体,与汉语的绝句,以及中国其他民族如维吾尔族的鲁拜或柔巴依诗体,在历史上有无联系,尤其是发生上的联系,就成了中国学界的东方文学研究中一个虽小却长期不决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难度,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通过回顾学术史质疑这种联系,对以后的研究应该不无裨益。


关键词  鲁拜  绝句  诗歌体裁  中外交流史


 


俄罗斯的叶赛宁研究动向与进展


——诗人百年诞辰以来


张芳丽


内容提要  自叶赛宁百年诞辰纪念起,世界性叶赛宁学正式出现,俄罗斯的叶赛宁研究也进入新阶段。系统性的学术编纂计划为叶赛宁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撑,在与之伴随的会议论文集和专业期刊辅助下,凸显专业性与前瞻性;民族性主题研究的延续与深入,反映当下俄罗斯对民族自我意识的探寻、对民族精神的继承;跨学科与艺术门类的交叉研究,拓展叶赛宁学的广阔空间;对叶赛宁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学的联系、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研究,逐步全面立体呈现叶赛宁的文学史地位。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叶赛宁研究  动向  进展





End



责编|文娟  校对|博闻  终审|言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电子信箱:wgwxdt@aliyun.com

长按识别,购买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