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译事余墨〡傅浩:郑振铎译《飞鸟集》指瑕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近来重订17岁上高中时试译泰戈尔英语诗集Stray Birds的旧稿,有些感想,写出来与公众分享,或许于翻译研究有用。当初着手翻译之前,我没有看到过任何汉译本,连原文也是初次遇见。我最初把书名译为《迷途的群鸟》,现在改为《失群之鸟》。后来上了大学,从图书馆借得郑振铎的译本,才知道他译作《飞鸟集》。看后觉得不太对口味,也就没再留意。这次修订旧译,又找来郑译作为参照,仔细对照原文校读,才对其优劣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概括说来,撇开时代印记和个人特点不论,郑译的语言可谓明白晓畅,句式大多处理得自然通顺,措词也基本符合汉语习惯。鉴于英语原文是散文体(尽管部分译自孟加拉语诗体),郑译的散文风格也算得上相应,只是泰戈尔的英语偏于古雅,而郑的汉语近于白话。但这也不成问题,因为翻译作品就是要面向当代读者,应尽量采用当代通行语言,哪怕原文古奥难懂。问题在于,郑译中有不少误译,也就是硬伤,窃以为有必要指出。虽说瑕不掩瑜,但瑜亦不能遮瑕。好处就不细论了,此处仅就其中一些较严重的误译略作评点。
泰戈尔
第34首原文:“The dry river-bed finds no thanks for its past.” [1] 郑译:“干的河床,并不感谢它的过去。” [2] finds no thanks意思是得不到他人感谢,是被动行为,郑译理解为自己感谢自己的主动行为了。参考拙译:“干涸的河床发现,无人对它的过去表示感谢。”
第64首原文:“Thank the flame for its light, but do not forget the lampholder standing in the shade with constancy of patience.” 郑译:“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的站在黑暗当中呢。” lampholder是灯座、灯台、灯头的意思,郑译望文生义,疏于查字典了。参考拙译:“感谢灯火照明,但不要忘记坚忍地站在暗处的灯台。”
第99首原文:“Death’s stamp gives value to the coin of life; making it possible to buy with life what is truly precious.” 郑译:“死之印记给生的钱币以价值;使它能够用生命来购买那真正的宝物。” making it possible to buy中,it是前置词,代替不定式to buy作making的逻辑宾语,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无实际意义。郑不明此理,把该词硬译成了“它”。若指代“生命”,则后文“用生命”一语多余,不通;若指代“死”,则原文Death’s为所有格,亦不通。参考拙译:“死亡印记赋予生命钱币以价值,才有可能用生命购买真正宝贵的东西。”
第121首原文:“I carry in my world that flourishes the worlds that have failed.” 郑译:“我把在那些已逝去的世界上的繁荣带到我的世界上来。” that flourishes是定语从句,限定前面的world,其中flourishes是动词,单数,第三人称。郑把此词认作了名词,译成“繁荣”,整个句子就不通了。参考拙译:“在我这繁荣的世界里,我负载着诸多衰败了的世界。”
第144首原文:“One sad voice has its nest among the ruins of the years. / It sings to me in the night, —‘I loved you.’” 郑译:“一个忧郁的声音,筑巢于逝水似的年华中。/它在夜里向我唱道:‘我爱你。’” loved是过去时动词,郑没有译出其中意味。参考拙译:“一个哀伤的声音在岁月的废墟上巢居。/夜间,它向我歌唱——‘我从前爱过你。’”


第173首原文:“‘Who drives me forward like fate?’ / ‘The Myself striding on my back.’” 郑译:“‘谁如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 ‘那是我自己,在身背后大跨步走着。’” striding有“大跨步走”的意思,也有“分开腿骑坐”的意思,结合后面的on my back,应该是后一种意思;“在身背后”应该是behind才对。再说,自己怎么能在自己身背后走呢?参考拙译:“‘是谁有如命运驱我向前?’/ ‘是“我自己”骑跨在我背上。’”
第196首原文:“‘My heart is like the golden casket of thy kiss,’ said the sunset cloud to the sun.” 郑译:“夕照中的云彩向太阳说道:‘我的心经了你的接吻,便似金的宝箱了。’”the golden casket of thy kiss一语中,of表示前后名词的包容关系,可以说类似a cup of tea的用法。郑实在不懂,就瞎猜乱译了。参考拙译:“‘我的心似一只金匣,盛着你的吻,’ 落霞对落日说。”
第207首原文:“Praise shames me, for I secretly beg for it.” 郑译:“荣誉羞着我,因为我暗地里求着它。” secretly有“暗地里”的意思,也有“内心里”的意思,此处以后者为宜。参考拙译:“赞美令我羞愧,因为我心里乞求赞美。”
第213首原文:“Night’s darkness is a bag that bursts with the gold of the dawn.” 郑译:“夜之黑暗是一只口袋,盛满了发出黎明的金光的口袋。” bursts with是“因……而胀破”的意思,gold是“黄金”而不是“金光”的意思。原诗是一个暗喻,以钱袋被金币胀破比喻夜的黑暗被晨光冲破。郑译则破坏了暗喻的一致性,使之沦为一般性的描写了。参考拙译:“夜的黑暗是一只袋子,被黎明的金子胀破。”
第228首原文:“Kicks only raise dust and not crops from the earth.” 郑译:“踢足只能从地上扬起尘土而不能得到收获。” raise后接双宾语,准确地说,raise crops不是“收获”,而是“种植”,虽然二者有关系。参考拙译:“踢脚只会从地上扬起尘土,却不会种出庄稼。”
第231首原文:“Set the bird’s wings with gold and it will never again soar in the sky.” 郑译:“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set…with gold意思是镀金,而不是“系上黄金”。参考拙译:“给鸟翅镀上金,鸟就不再会在天空翱翔了。”
第252首原文:“Around the sunny island of Life swells day and night death’s limitless song of the sea.” 郑译:“死像大海的无限的歌声,日夜冲击着生命的光明岛的四周。” death’s limitless song of the sea意思是“死亡赞颂大海的无限歌声”,而不是“死像大海的无限的歌声”。参考拙译:“阳光灿烂的生命之岛四周,日夜高涨着死亡赞颂大海的无限歌声。” 顺便提一句,泰戈尔的母语不是英语。此诗也许有笔误,后半部分若作death’s limitless sea of songs,才与前半部分的意象更匹配,也就更合逻辑些。
第258首原文:“The false can never grow into truth by growing in power.” 郑译:“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growing in power是说在权力方面有所增长,而不是“生长在权力中”的意思。the false也不是“虚伪”本身,而是“虚伪者”,亦即虚伪的人或事物。此诗前后概念似乎也有些搭配不当。参考拙译:“虚伪者永远不会由于权势增大而变真实。”
第289首原文:“When I stand before thee at the day’s end thou shalt see my scars and know that I had my wounds and also my healing.” 郑译:“当我在那日子的终了,站在您的面前时,您将看见我的伤疤,而知道我有我的许多创伤,但也有我的医治的法儿。”healing是痊愈的意思,而不是“医治的法儿”。参考拙译:“日暮时,我站在你面前,你将看见我的伤疤,知道我曾经受伤,而且已经复元。”
第292首原文:“Truth raises against itself the storm that scatters its seeds broadcast.” 郑译:“真理引起了反对它自己的狂风骤雨,那场风雨吹散了真理的广播的种子。”scatters its seeds broadcast是广泛地散播种子,是积极肯定的意思,郑则译成了消极否定的意味。其中broadcast是副词,他可能理解成了形容词。参考拙译:“真理引起反对自己的风暴;风暴广泛散播真理的种子。”
第323首原文:“There are tracts in my life that are bare and silent. They are the open spaces where my busy days had their light and air.” 郑译:“在我的一生里,也有贫乏和沉默的地域。它们是我忙碌的日子得到日光与空气的几片空旷之地。”open spaces是户外露天的地方,虽然“空旷之地”也很可能是露天的,但语义的着重点不同,而且还涉及与阳光和空气意象的搭配,所以终究算不得准确。bare倒有空旷的意思,译成“贫乏”也不对。参考拙译:“我一生中有些区域,空旷而寂静。那是些露天空间,我忙碌的日子在那里享受阳光和空气。”
另外,众所周知,印度教信仰多神,不似犹太-基督教信仰唯一神。其中天神之首因陀罗汉语一般译为天帝或帝释天,他不是最高神;最高神是所谓的三相神,即司创造的梵天、司保护的毗湿奴、司破坏的湿婆,汉语一般译为大神。而犹太-基督教的唯一神汉语有两种译法,一为神,一为上帝。印度教的大神是人格神,有多种多样的化身或分身,可以扮演不同性格角色,而犹太-基督教的上帝是非人格神,无形无相(三位一体是后来的发展)。传统上,印度与中东地区的信仰和文学中都存在一种特殊的人神关系,即信徒可以把所敬奉之神任意想象为父亲、母亲、情人、向导,甚至敌人等人格形象,并对之做出相应的情感表达。泰戈尔在这部诗集中表现的就主要是暗喻式的人神关系,而非单纯的人人关系。因此,郑把God或gods或Lord均译为“上帝”显然是不妥的,这易使人联想到犹太-基督教信仰。把Master译为“主”也同样不妥。在印度神话中,大神湿婆还是音乐舞蹈的创造者,所以,在有关音乐的上下文中,把Master译为(音乐)“大师”也许比译为“主”更贴切。


诗集的标题Stray Birds郑译也未译完全。据《牛津英语词典》(OED),“stray”作形容词,义为“Of an animal: that has straggled from a flock”(形容动物:离群走失者)。盖此集没有刻意设计的统一结构,所收多为片断零散之作,而且部分是来自孟加拉语诗集《碎屑集》(1899)的翻译之作。“失群”与“碎屑”同表示杂散篇什之义。郑未审此词含义,将标题笼统译为《飞鸟集》,可谓漏失大矣。
郑振铎于1922年夏着手翻译《飞鸟集》,译品付梓之前虽曾经叶圣陶和徐玉诺“很仔细的校读”,但在当年问世后,还是立即受到了梁实秋的批评。梁于1923年7月7日发表《读郑振铎的〈飞鸟集〉》一文,指出郑译前11首中的4处误译(梁实秋,1923)。郑译先后于1924年、1933年、1947年和1956年多次再版。郑于1927年12月致信梁实秋称:“我因你的指责,已于《飞鸟集》再版时更改了不少错处了”(梁实秋,2002:506)。至少,梁指出的4处误译郑改了3处。1956年再版时,据说郑又改正了前几版的一些错误,并补译了原先未译的69首诗。如此看来,郑不止一次修订其译文,但其中仍有这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全都在于对原文理解的不正确。郑于1958年10月因飞机失事而去世,现在重印的通行版本多依据1956年最终修订版。 


[1] 本文中泰戈尔的原文均引自《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英文作品集·卷一:诗歌》(The English Writings of Rabindranath Tagore, Volume One: Poems,1994/2004)第397-435页。为行文流畅,原文出处不在正文中反复标明。
[2] 本文中郑振铎译文均引自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7月重印之1956年新文艺版《飞鸟集》。为行文流畅,译文出处不在正文中反复标明。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 读郑振铎的《飞鸟集》[J]. 创造周报,1923(9):6-8.
2. 梁实秋.旧笺拾零[M]//梁实秋文集·第三卷.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504-508.
3. 泰戈尔.飞鸟集[M].郑振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4. TAGORE R. The English Writings of Rabindranath Tagore, Volume One: Poems[M]. DAS S. K, ed. New Delhi: Sahitya Akademi, 1994/2004.

本文是《失群之鸟》一书的附录。本期彩画由泰戈尔本人所绘。




书名:失群之鸟
作者:[印度]泰戈尔 著
译者:傅浩 译
出版:中西书局2020年7月

 


【作者简介】


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


译者:傅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四、五、七届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主要作品有:诗文集《秘密:我怎样作诗》,文学研究专著《叶芝评传》《英国运动派诗学》,译著《阿摩卢百咏》(梵汉对照)、《徐志摩作品选》(汉译英)、《叶芝诗集》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Stray Birds)的新译本,采用汉英对照合刊形式,配泰戈尔画作插图。诗集包含325首清丽小诗,诗歌形式自由,却富含哲理,体现了泰戈尔受印度传统影响,对于人生、宇宙、自然的独特思考。


新译将这部诗集译为《失群之鸟》,既体现Stray的“离群走失者”之义,又与诗集所收多为诗人的片断零散之作的结构特征形成呼应。译文在达意精确、形式讲究的前提下,力图还原泰戈尔诗歌的印度韵味,呈现原作清新隽永的作品风格。



相关阅读

名家访谈 | 好的翻译犹如射箭正中靶心——访翻译家傅浩
译事余墨|奥•帕斯【墨西哥】:翻译:文学与直译








点击封面,一键订购本刊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责编:言叶  排版:文娟


终审:言叶




征订微:15011339853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