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正是一桶靛蓝流”:《世界文学》中的俳句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中的俳句

俳句发源于日本,由五音、七音、五音三组长短音节组成。内容通常以机智诙谐的俏皮话为主,也有细微的写景和感伤的抒情,其中多有季语,体现了俳人对季节变化和人生际遇的敏锐感受。从日本发源,俳句慢慢地发扬到世界,在不同的文化中生根发芽。我们从《世界文学》中选取日本、美国、瑞典、中国几位俳者的经典作品,请读者朋友们共同感受世界文学中俳句的魅力。
秋泥

日本


01

松尾芭蕉

(1644—1694)


松尾芭蕉(1644—1694)生于伊贺武士家庭,原名宗房,因迁居到深川芭蕉庵,庵中有棵芭蕉,因而得此雅号。芭蕉离开城市,喜爱徒步旅行,著有许多游记,在游记中闪烁着珠玉光艳的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所谓蕉风,占有重要地位,长期影响着俳坛。芭蕉的俳句碑,遍布日本各地,达三百余座,被尊为俳圣。句集而外,游记如《奥州小道》《更科纪行》也是古典名作。

内山花多娇,
外人哪知晓。
 
小虫漂泊一叶舟,
何时靠岸头。
 
果虫作夜偷,
钻进栗里头。
 
春日已来矣,
此山何名未得知,
薄霭透明媚。
 
秋月明,
一夜绕池行。
 
今朝雪纷纷,

许是有人过箱根。


注:箱根有险阻山路。
 
明月一轮,
四门四宗,

普照不分。


注:佛教中,四门即发言、修业、菩提、涅槃;
四宗即天台、真言、禅、律。
 
春将归,
鸟啼鱼落泪。
 
好辉煌,

浓淡绿叶映日光。


注:日光指建有东照宫的日光。
 
看见鱼店里,
露出白牙咸家鲫,
感到有寒意。
注:吃咸鱼干多在冬天,故感到寒意。
 
初寒降雨,
猿要小蓑衣。
 
山中寒夜寝,
闻得三弦音。
知了在叫,
不知死期快到。
林林译,摘自《世界文学》1981年第4期《芭蕉俳句选》

 



02

正冈子规

(1867—1902)

正冈子规(1867—1902)爱媛县松山市人,本名常规,别号獭祭书屋主人、竹之里人等,在二十三岁取别号为子规。他长年卧病,逝世时年仅三十六岁。在短暂的一生中,子规在明治时代的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他曾主张俳句、短歌的革新,主张“感情的文学,即纯粹的文学”,“美的标准,在美的感情”。他的俳句,看来并非雕心镂骨的苦吟;写景抒清,多为即兴之作,其俳风平易单纯,简洁明快,富有个人特色。


春山烧后露笑容。 

此句用为子规所重视的拟人法。

春日河川上,
正是一桶靛蓝流。
这是子规的流畅体。他把春天河川的水指做一桶流动的蓝颜料,这景象在乡下有染坊的地方可以看到。

洒落春风牙粉红。
牙粉红是子规早晨洗脸刷牙时咯血在牙粉上,从红白的色彩感来描写病状。
 


柳树被伐采,
终于不见翡翠来。 

子规以为梅与莺、竹与雀、翡翠与杨柳的配合,虽是陈旧的程式,但也有其美感。翡翠站在水边的柳枝上,等啄吃水中的游鱼,柳树既被砍掉,翡翠失却立脚点,就到别处去了。

饱啖苹果后,
死在牡丹前

1896年5月17日,子规从中国归国,在船上咯血,28日进入神户病院。1897年4月5 日做过两次手术。1899年5月(三十三岁),发烧、失眠、腰痛,食欲不振,病势较重。因不堪其苦,故吟这死别句。

华丽银屏前,
烂漫欲谢白牡丹。

银屏配白牡丹,那是满屋生辉的景色,但只抓到白牡丹开透将谢的状态。
 

 
长夜览读三国志,
正到孔明病殁时。 
览读水浒传,
长夜妙趣多。

子规自少年时代,便爱读军事历史小说之类,《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是他爱读的书。
 
人提灯火穿院去,
长夜依然又静寂。

写静中有动,动后仍归于静,这是着重于听觉的句子。
 
别漱石
我去你留,
两个秋。

子规从松山要去东京,夏目漱石仍旧逗留松山。两人分别,时在秋天,惜别又叹境遇不同,巧妙地用了两个秋天。
 

 
夜半时雨降,
虚子可从上野来?

子规希望弟子高浜虚子早一点来的感情。
 
室内炉火盛,
玻璃窗外松涛声。
 林林释译,摘自《世界文学》1985年第3期 《正冈子规俳句选》

03

鹰羽狩行



鹰羽狩行,出生于1930年,日本山形县鹤冈市人,原名高桥行雄,俳号是老师山口誓子命名的。作为杰出的日本当代俳人,鹰羽狩行以稀有的天分纵横地驱使丰富的感受性、明晰的构成力,在现代感觉中现出传统来,树立了独立的作风。在创作上,他重视季语季感,又从自然、人间、存在三个方面及其关联来处理问题,客观地探求它们的奥秘,艺术地表现它们,多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他作为俳人高度的精神修养。
走进万绿丛里,

摘一片叶做笛子。


注:万绿的万,一片叶的一,做个对比,在万绿的静境中,响起一片叶子的草笛声来。
 
少女像,
熏风吹得云鬓乱。
 
山的蛾,海的蛾,
同死在灯下。
 
云峰凭自力,
渐渐立起。
 
红梅枝枝,

争夺向天空。


注:日本光琳画派画红梅埋在地面开起花来。花美有争空间的愿望。
 
白昼太阳
黑夜月亮

艳美的大花野


注:日月伴花野,是因与谢芜村的“东有新月,西有夕阳,一片菜花黄”名句所触发而作的。
 
树木声,瓦砾声,终战声。
注:写战败后山川草木同声恸哭,震耳不已,显示战争大悲剧。
 
齐出动,不相撞,满天星。
注:秋季语“星月夜”,有星无月,依句意译为“满天星”。
 
寒鹤的梦,
先入火色云。
注:鹤因受冻,故特爱火。
 
年初舞蹈是竹妖,
如今是梅精。
注:元旦舞曲有“松竹梅”的祝礼。
 
越过水栅栏,
又是春波荡漾。 
注:评者以为喻人生道路,有阻障,也有顺适。
 
多么开朗呀,
河鱼游入大海。
 
来访此国度,
云峰三千丈。
 
为长城而耸立,
高高夏山岭。
万里城踪万绿中。
 
风雨不交加,
苹果园开满花。

餐巾折成花鸟,
夏天烤鸭店。

(以上译句选自《长城长江抄》,为北京咏句)
 

林林译,摘自《世界文学》1993年第3期《鹰羽狩行俳句选》




 

04

夏目漱石

(1867—1916)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著名作家,著有《我是猫》《哥儿》《旅宿》《三四郎》《其后》《门》《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路边草》等中长篇小说。夏目对中日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造诣都很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病中,不论相识已久的还是素昧平生的,各方同情者都曾向我致以衷心的慰问。如今身体衰弱到此境地,已不可能一一发出详细到不至辜负其好意的谢函,报告自己终归幸存至今的经过。因此之故,我才着手在床头写了《杂忆录》。——本应写给各位的话都省略了,仅把此文刊于文艺栏之一角,以向那些为了我这么个人费时劳神、予以眷顾者诉说我的近况。
因此,在《杂忆录》中夹杂一些诗和俳句,并非仅仅为的是请读者看看我作为诗人和俳句作者的观点。说实在的,我甚至认为,写得好坏,毋宁说是无所谓的。瞥上一眼后,只要能立即把当时的我是在这样一种情调支配下活着的这一信息传到读者心中,我就如愿以偿了。
 
震天的桩声,
打进秋江中。
 
这是重新捡了一条命后约莫十天光景偶然成句的。万里无云的秋空,浩渺的江水,远方传来的打桩声,我至今犹记得,与此三者相适应的情调当时不断地穿织于我那昏昏沉沉的脑际。
 
秋空斧凿杉,
淡黄衬澄蓝。
 
这也是把同一心境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了。
 
惜别道珍重,
银河贯长空。
 
当时并不晓得这是什么意思,至今也不甚了了,或许是辞别东洋城之际的联想萦绕在正做着梦般的头脑里,恍惚间而成之句吧。
那时的我独喜风雅这一韵味,而这是西洋语汇中所罕见的。风雅当中,我尤其爱这里所举的句中所表达的那种韵味。
 
飒飒起秋风,
喉结泛艳红。
 
此句毋宁说是实况,但总觉得略有肃杀之气,不够含蓄,浮到嘴边时就已经感到不对头了。

风流人未死,病里领清闲。
日日山中事,朝朝见碧山。
 
诗没有圈点,就犹如拉门上不曾糊纸,使人有凄凉之感,所以我自己圈了点。像我这样连平仄都不甚通晓,韵脚也只是依稀记得,又何必自讨苦吃,硬是下了这番对中国人才有用的功夫呢?其实,我自己也不明白。然而,(平仄韵字姑且撇开)写汉诗这一雅趣乃是王朝以来代代相传,老早就被日本化,流传至今,所以要想从我们这个年龄的日本人头脑里剥夺它,谈何容易。我平素被工作赶得连简单的俳句都不作。至于诗,由于嫌麻烦,就更不会动手去写了。只有像这样远远地望着现实世界,这颗杳渺的心里毫无芥蒂时,俳句才会自自然然地涌出,诗也乘兴以种种形式浮现。

文洁若译,摘自《世界文学》1996年第3期《杂译录(选译)》






美国


05

理查德·赖特

(1908—1960)


理査德•赖特(Richard Wright,  1908—1960),非裔美国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被推举为美国左翼文学分支“抗议小说”派的代表作家,1947年移居巴黎直至去世。赖特暮年迷恋日本俳句,用英语创作了几千首俳句,去世后出版了诗集《俳句:别样的世界》(Haiku: This Other World),收录了他生前创作的817首俳句。赖特既吸收了日本俳句中的禅境和形式美法则,也融入了他对非洲文化自然主题的领悟。他将俳句作为心灵慰藉之所,明显淡化了早期作品中反种族歧视的激烈姿态,更倾向于对自然美与哲学意境的营造。赖特的俳句创作反映了黑人文学逐渐走出殖民主义的阴影,开始从正面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形式。
从湖的对岸,冬天
阴郁的大树林中,传来
若有若无的笛声。
 
就像蔓延的火,花
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
在这耀眼的春天。
 
我是一个无名氏
一枚即将沉落的秋阳
带走了我的名字。
 
在飞舞的雪花中,
一个男孩笑着摊开手
看它们如何变白。
 
一些绿色的苍耳
粘在这个黑孩子浓密
卷曲的头发之中。
 
稻草人的旧帽子
被冬天的冷风刮走了
掉在了一处坟地。
 
冬天阴郁的山岗
慢慢咬去沉落的太阳
用僵硬的粗牙齿。
 
夜晚,一场雨夹雪
调和了膨胀的芜菁,
 一种刺鼻的味道。
 
一阵刺骨的晚风
吹送来了烤鱼的香味
从不远的江边。
 
我无法找到它了
在我窗口最早绽放的
那一朵紫罗兰花。
倪志娟译,摘自《世界文学》2016年第6期《渊源与成就——论理查德·赖特的俳句》
  

瑞典


06

特朗斯特罗姆

(1931—2015)

特朗斯特罗姆一共发表了六十五首俳句。其俳句体现了作家对于万物观察的细腻敏锐和形而上的空灵境界。不过比起传统的日俳,特朗斯特罗姆的俳句更具有日耳曼民族的精神气息和北欧的硬朗强健,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太阳已低垂。
人影像巨人。很快
一切是阴影。
 
回家路上,我看见钻出草坪的黑墨蘑菇。
这是黑暗的地底
一个抽泣已久的求救者的手指。
 
我紧抓住桥栏
桥:一只驶过
死亡的巨大的铁鸟
 
一座喇嘛寺
托举着空中花园。
肉搏的画卷。
 
他写着,写着……
胶水在运河流淌。
船争渡冥河。
 
缓慢的大风
自海图书馆吹来。
我可以休息。
李笠译,摘自《世界文学》 2012年第2期《我和特朗斯特罗姆》

中国


07

秦岚



秦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世界文学》副主编、编审,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译有大江健三郎、松浦理英子、金原瞳、高桥伴明、海音寺潮五郎等作家的作品。
让我们看看秦老师是怎么理解俳句——这可爱的“小三行”的吧!
在各自的生活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角色,比如我,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是姐姐是朋友是编辑……在不同年龄段,我们的角色重点不同,有时会非常疲惫劳神沮丧无力,却有歇不下来的时候、难以排遣的时候。怎么办呢?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该承担的就要担下来,太大的道理在具体困难面前不好用。但是我们可以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沮丧或许就带上一些诗意,惫懒中会流入一些振奋。于我“小三行”真的帮了许多忙。
 
今天叫今天
明天来了叫今天
我被欺骗了
 
这是我去年年底写下的“小三行”。是写惜时之情。
 
岂我一人呆
哈哈哈哈哈哈哈
邻家锅煳啦
 
连续烧煳锅、沮丧中的我因为这首小诗开朗了,而且后来再煳锅, 总会想起这个句子,莞尔微笑。
 
六六、六六啊
生出一副大翅膀
飞跃北四环
 
豪堵的时刻。(六六是我的车)
 
太阳起得早
干了许多活
现在来叫我
 
头痛狂睡,第二天被太阳照醒后的句子。是没有了疼痛的幸福的正午。
 
秋风啊
这些叶子去哪里
急也匆匆地
 
每当秋风卷落叶的时节,我总会觉得像人生。
 
细柳叶初展
青青小枝戏风憨
皓首人痴看
 
春光中的嫩柳和老人。
 
跛脚的驴子
也配上了鞍
啊,创新工程
 
跛脚驴为自喻。
 
红红的石榴
呵呵呵开口笑啊
庄庄做新娘
 
为同事女儿新婚喜作。
多年前翻译过俳人松尾芭蕉的一点东西,把特别喜欢的几句贴在这里“日月乃百代过客,流年往复,亦如旅人也。舟子浮槎终生,马夫牵辔以老,于此日日羁旅之人,行旅即为常栖。古人亡于旅次者不知凡几。余亦不知自何等年月始,受诱于朵云片风, 难抑漂泊之意……”(《奥州小路•前言》)是的,我们都是生命旅程中的旅人,有许多开始,有许多对远方的向往,有许多来自未知的诱惑“小三行”,这源自日本的文学形式,在文学世界里还是小小新成员,但她是值得你徜徉流连的世界,她等待你的开始,愿意装下你对未知的向往,陪伴你的快乐,抚慰你的伤痛……“小三行”,可以随时“艺术”一下你的生活——描画你的日子,点染你的身边事,点点滴滴,苦辣酸甜,无所谓大小,自然率性就好。
在戊戌新春到来之际,在安宁的夜晚,和朋友们聊我喜欢的“小三行”,心里这样地安宁,带着快乐和祝福,你们听得到不?
 
过年喜洋洋
为文劝作“小三行
指间有余香 
摘自《世界文学》 2019年第1期《“小三行”的时代——来自汉俳艺术的邀请》

相关阅读

诗歌回响〡英国俳句

唱诗班:傅浩、戴潍娜朗诵日本古典俳句八首

新春特辑|秦岚:戊戌新春的邀请








点击封面,一键订购本刊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责编:秋泥  排版:文娟


终审:言叶




征订微:15011339853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