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在今天的推送中,日本作家安部公房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个警世寓言式的故事,用一场特殊的“洪水”现象引出发人深省的思考。读完这篇别出心裁的小说,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有许多感想吧。您怎样解读文中提出的人的“液化”问题呢?欢迎读者朋友们在留言评论区和《世界文学》微信分享群中畅抒己见。
安部公房作 陈泊微译
一个贫穷但是诚实的哲学家为着探索宇宙的规律,把屋顶平台上的一台望远镜拿了出来,观测天体的运行。如同往常一样,他只看到了几颗没有意义的流星和既定星体的位置。大概觉得无聊的缘故吧,不经意中他把望远镜朝向了地面。他看见倒立的街道呈现在他的鼻尖前,同样倒立着的是一个工人,这工人在倒退着走路。他想将这些映像调转过来,使之恢复正常状态,所以就转动镜头,追踪工人的活动。在大口径的镜头里居然透视到了工人的小小头颅的内部。这是什么缘故?原来这个工人是刚从工厂下夜班的,身体疲劳,所以头颅里是空空荡荡的。
然而,耐性很强的哲学家,不肯移开镜头,仍然继续追踪着工人。为时不久,耐心果然有了报偿,他看见了那个工人突然间发生如下的变化。
那工人身躯在不知不觉中轮廓变得模糊了,从足部开始融化,软绵绵地瘫了下来,仅有衣服、帽子和鞋子还在,身躯成了一滩油腻的黏液,最后变成了完全的液体,流淌满地。
液化了的工人静静地开始向低处流动,流满了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又向别处爬动。这个与流体力学规律相反的液体工人运动,使得哲学家如此吃惊,以致他手里的望远镜差点儿落到地上。液体工人还在流动,流到路边的墙根,像皮肤长着黏膜的生物似的,一个劲地顺着墙面向上爬,爬过墙头以后就从视野中消失了。哲学家将视线从望远镜移开,深深地叹出了一口气。第二天,他向世界宣布了大洪水即将来临的预言。事实上,在世界各地,工人和穷人们的液化已经开始。特别显著的是集团的液化。在大工厂里,机器的运转突然停止,工人们一齐液化,变成一滩液体,形成小河流,从门缝向外流淌,或者顺墙向上爬,或者从窗口向外流。有时候,顺序又颠倒过来,工人们液化之后,在无人的工厂中,机器乱七八糟地转动着,到最后,工厂就崩溃了。此外,由于监狱里囚犯们的集团液化而造成的逃亡事件,由于一村农民全部液化而形成的小范围的洪水,等等,接连不断地在报纸上传播出来了。
人的液化并不止于这表面现象上的异变,而且引起了种种方面的混乱。由于囚犯的液化,社会犯罪急剧增加,治安紊乱了。警察方面,秘密地将物理学家们动员起来,企图弄清这种水的性质。然而,这种液体完全无视流体的科学规律,使得物理学家们陷入了被恶作剧捉弄了似的混乱之中。用手掬点水看一看,跟普通的水毫无两样,只是有时显现出水银般的表面张力,像阿米巴(注:变形虫)—样,能够保持自身的轮廓。所以这种水不仅能够从低处向高处爬,而且在同其它天然流体混合之后,还能凭借着某种势头保持它原有的量,并且重新分离出来。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形。这时它会像酒精似的显示出较弱的表面张力。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异常强劲的渗透力。这就是说,即使对于同质的纸张,有时也可能依用途的不同,或者完全不发生反应,或者具有像化学药剂那样的溶解力。
流体人也会冻结和蒸发。它的冰点和气化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厚厚的冰层上行驶的雪橇会突然陷入融化的冰水里,连拉橇的马一起被吞没;滑冰比赛中滑行在前头的选手会突然失踪。又如,盛夏季节的游泳池会骤然冻结,正在游泳的姑娘们会被封冻在冰中。流体人能攀山越岭溶入河流,渡越海洋,蒸腾为云,凝聚成雨;向世界各地扩张蔓延,所以何时何地会发生何事,是一点不能疏忽大意的。化学的实验几乎陷入不可能的状态。蒸汽机车的锅炉里混进了流体人,因而失去了动能。不管怎样加热,也不产生压力,或者,突然急剧膨胀,使锅炉爆裂。跟水有重大关系的鱼类和植物呈现出言语无法形容的混乱相。用任何生物学也难以计量的变化和死灭开始了。出现了一面唱歌一面滚动的苹果,以及像火花似的劈啪作响破裂着的稻穗等等。尤其严重的是这些异变对于那特定的一部分人——尚未液化的、特别富有的人们的作用。某个早晨,有家大工厂的主人正要喝咖啡,在嘴唇刚一接触咖啡的瞬间,就被一杯咖啡淹没,或者,他也会被一杯威士忌淹没。更厉害的是,甚至出现了一滴眼药水淹没人的事例。所有这些虽然令人无法相信,然而全是事实。
这类事情报道出来以后,众多的富人们立即患上了名副其实的恐水病。有一位政府官员这样说:“我喝水的时候,眼睛看着杯子里的水,不一会儿就觉得那不是水了。那是变为液态的矿物,是完全不能消化的有害物质,一旦喝进肚里,肯定会立即生病,一想到这里,我登时就陷入一种凄惨无告的痛苦之中。”纵使咽喉不起痉挛,也分明是恐水病。有个老太婆一看见水就丢魂失魄,这样的事例到处可见。但是,使用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却不发生任何效力。从世界的一边到另一边,都有一种眼睛看不见的声音在交错不停地宣告:洪水到来了!然而,报纸起初却列举如下的理由,频频地否定这种传闻。一.最近一年里世界各地的雨量分布及其总量是在常年平均数值以下。二.传闻水量增加的河流,其流量并未超出常年的季节流量变化的范围。这些都是事实。然而洪水业已发生,这也是事实。这一矛盾引起了普遍的社会不安。谁都明白,这不单单是洪水问题。不久,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洪水的事实了。不过,仍然以乐观的调子反复地说,这是某一个天体异变带来的暂时的现象,不要多久就会自然止息的。然而,洪水却日益扩大,若干村镇已没入水底,有些平原和丘陵已为流体人所覆盖,有地位的人们和富有的人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向高原、向山陵地逃难。面对着连墙都能爬上去的液体人,明知那样做是没有用的,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后来,国王和元首们也承认了事态的紧迫性,发表声明说,为了拯救人类免于被洪水灭亡,要动员一切精神和物质力量,急速筑造大堤防。为此,几十万工人被驱使着去从事强制劳动。于是,报纸也赶快改变态度,与上述声明相配合,宣扬说,这样做乃是义务,是正义的要求。然而,几乎所有的人,连国王和元首自己在内,都知道那种声明不过是为声明而声明罢了。用堤防之类去对付流体人,不过是用牛顿力学去对待量子力学,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不仅如此,而且正在筑造堤防的工人们也在堤防的一侧连续不断地流化着。报纸的第四版充满了市民下落不明的消息,不过报纸由于本身的性质所限,不把上述情况看作是洪水的原因,而只是视为洪水的结果。这种洪水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及其本质的原因,报纸是三缄其口,决不想有所涉及的。
其时,有一位科学家主张,应当采用原子能去将覆盖地球的流体蒸发掉。政府立即表示赞同,声称不惜对此全面予以补助。然而实际着手去做时才明白,这个办法与其说有种种困难,不如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人的液化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展着,工人的补充来不及,而且液化已延及科学家们的身上了。再者,由于生产部件的工厂连续不断地毁灭,淹没于水底,因而不得不改建和新建工厂,然而什么时候才能着手制造那最紧要的原子能装置呢?是任何把握也没有的。不安和苦恼笼罩着全世界。有些人由于体内水份不足而变成了木乃伊,有些人每一呼吸就发出呼隆呼隆的怪声,苟延残喘。在所有的人当中,惟有一个人安然无恙,且自得其乐。他就是乐天的、狡猾的诺亚。诺亚根据昔年大洪水的经验,不慌张,也不犯愁,沉着稳步地赶制他的方舟。一想到人类的未来命运系于自己一家,他甚至沉浸于宗教的法喜(注:佛教用语,意为闻佛法而大喜。语出《法华经》)之中了。
不久,在洪水迫临他的住处附近的时候,诺亚携带眷属和家畜乘上了方舟。不料,一霎时,流体人竟然爬上了船舷。诺亚大声发出了喝叱。“喂喂,知道不知道这是谁的船呀?是我的,这是诺亚的方舟! 你们不要搞错了,呶呶,滚出去!”诺亚以为这种已不是人类的流体,大概是懂得他诺亚的语言的,然而很显然,他是想错了,失算了。这之后的瞬间,方舟已被流体填满,船上所有的生物都淹死了。无人的方舟随风漂流。就这样,由于第二次的洪水,人类灭绝了。可是,如果朝着淹没在水底的市镇、村庄、街头和树荫下方瞭望一下,可以看到仿佛有闪闪发光的物质开始结晶。这结晶体多半是以超饱和的液体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的心脏为核心的。相关阅读
第一读者|安部公房【日本】:铅蛋(上)
第一读者|安部公房【日本】:铅蛋(下)

点击封面,一键订购本刊

编辑、配图:天艾
版式:文娟 言叶
终审:言叶
征订微信:15011339853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