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新鲜出炉|《世界文学》2022年第1期(总400期)目录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亲爱的读者朋友:
由于春节假期、冬奥会期间的生产限制以及北京周边疫情等诸多不可控的因素,2022年第1期《世界文学》的印装、入库和寄送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此向各位久候的读者致以深深的歉意。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期刊分社正全力跟进《世界文学》的发行以及出货事宜,争取让新刊早日抵达各位订户手中。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我们接下来会摘选新刊的一些精彩篇目在公号上推送,请大家先睹为快。
2022年第1期《世界文学》为出刊总第400期。我们将会在下周推出纪念专辑,向各位读者介绍这姗姗来迟的第400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敬请关注。
《世界文学》编辑部



本期目录


新年卷首

翻过那座山,你就能看见你想看的风景


高兴 / 5



从眼缘到情缘:纪念《世界文学》出刊四百期

外国文学的“大观园”


沈喜阳 / 11


理想世界里完美的朋友


孔天骄 / 14


精神维生素B7


桑克 / 17


一份永久珍藏的杂志


黑马 / 19


弹指一挥间


赵晗 / 21


相逢就难说再见


张万林 / 23


宛如斑斓的色彩溶在调色板上


文清丽 / 26


知心老友,初心如一


何君华 / 29


文学世界的异域风采


亚华 / 32


它的呼愁叫蓝


杨方 / 35


明夷世界中的恒永烛光


曹贵钟 / 38


火车站偶遇或纸上的相逢


梁小九 / 41


一世情缘:我与《世界文学》的缘分


孙虎林 / 43


为我打开一扇望见世界的窗口


张中民 / 46


野花小草的分岔叙述


绿窗 / 48


我的《世界文学》专柜


刘河山 / 51


畅饮《世界文学》


刘洋风 / 55



美国科幻小说选

总裁太空人


托·皮尔斯作  李昌超译 / 63


我们不是人类吗?


托·科·博伊尔作  孟洁冰译 / 86


转调


理·鲍尔斯作  刘洋译 / 106



中篇小说

人造清香


〔俄罗斯〕阿·科兹拉奇科夫作  姜训禄译 / 132



评论

未知的已知


〔英国〕詹·伍德作  秦贵兵译 / 194


巴尔特的“小说”与“漫说”之析辨


杨国政 / 206



散文

英国作家理查德·史密斯自然随笔四篇 / 216


天空的小社群:隔离期观鸟之乐


何芊蔚译 / 217


寻找“自然疗愈法”


何芊蔚译 / 223


自然文学的法西斯根源


黄弋译 / 231


人造的荒野


黄弋译 / 242



诗歌

纳博科夫英文诗选


〔美国〕弗·纳博科夫作  姜山译 / 254



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

L.华兹华斯先生在东土城路


李壮 / 274



钩沉

宅游记


〔法国〕格·德·梅斯特作  车琳译 / 290



简讯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编辑部赴拉萨调研/ 348


《世界文学》70年精选集《了不起的散文们》出版/ 349



《世界文学》投稿须知/ 350





高兴:翻过那座山,你就能看见你想看的风景


文学就是要站在峰顶,在绝对的孤独中,向往着更高的峰顶;文学就是要抵达并超越一座座的峰顶,最终抵达无我的境界,永恒的天地。无边无垠的文学,既让我们感觉渺小、孤寂,又令我们感到崇高、充盈。就在渺小和崇高之间,就在孤寂和充盈之间,就在有限和无限之间,我们总想走得尽量远些,走得尽量高些。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这需要激情,内心恒久的激情。


阅读链接:新年卷首 | 高兴:翻过那座山,你就能看见你想看的风景




纪念《世界文学》出刊四百期


2022年第1期恰逢《世界文学》出刊四百期之喜,值此纪念与展望之际,《世界文学》编辑部向广大读者发起了“从眼缘到情缘:《世界文学》出刊四百期征文活动”,得到海内外读者的积极回应,在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里,编辑部收到近百篇来稿。征文活动的参与者中,小说家和诗人占大多数,还有翻译家、学者、编辑、大学生、公务员、乡村教师、企业经理、医学教授、自由职业者等。




美国科幻小说选


太空旅行,基因编辑技术,“数字瘟疫”,常出现于包括科技新闻在内的时政要闻中,也常见诸科幻作家笔下,成为他们想象的未来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事件、技术力量或灾难。本小辑收录了近十来年三位美国作家发表的三篇科幻短篇小说,分别涉及人类的太空探险项目、基因改造工程和音乐数字化革命。这三位作家将虚构人物放置到新异的科技环境或极端处境里,为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人性本质、价值取向提供某种叙事试验场,就技术的局限或滥用的危害向读者发出预警。这三篇小说大体可以归入“软科幻”范畴,在叙述手法或技巧、情感基调、语言风格方面各有自己的特色。




阿列克谢·科兹拉奇科夫:《人造清香》


《人造清香》(2011)描写的是阿富汗战争期间一个普通士兵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那场颇具争议的战争及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反思。阿富汗战争是俄罗斯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同样的,这个普通士兵也是叙述者无法磨灭的记忆,而一切情感都凝结于古龙水的人造清香中,这也是小说标题的意涵。




詹姆斯·伍德:《未知的已知》


《未知的已知》一文是詹姆斯·伍德对石黑一雄新作品《克拉拉与太阳》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很多文学大家写出了伟大作品是因为他们制造出了异化效果,比如纳博科夫、克雷格·雷恩、马丁·艾米斯。石黑一雄和这些作家表面上非常不一样,他很平实,他的人物很平淡,但他使用“不可信的叙述者”,让作品产生了异化效果。他的叙述人一直在隐藏或压制不愉快的事情。他们之所以误读这个世界,是因为“正确”的读解太让人痛苦。《克拉拉与太阳》是一部科幻小说。通过智能机器人的眼睛,石黑一雄使我们能从异化的角度领悟人生的痛苦,尤其是人生短暂之苦。




理查德·史密斯:自然随笔四篇


《天空的小社群——隔离期观鸟之乐》的写作背景是2020年三四月份期间英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所采取的封锁措施。作者从自己禁足在家时的有限天地和视角出发,探向文学想象的广阔天空,穿梭于被“禁锢”(包括字面和隐喻意义)的人类与自由的鸟儿之间,将个人体悟糅入其中。《寻找“自然疗愈法”》从乔·哈克内斯的《观鸟疗法》起笔,将笔锋指向目前流行于英国社会的向大自然寻求精神治疗秘方的话语和实践。《自然文学的法西斯根源》主要分析英国当代自然文学创作中的法西斯主义话语,揭示自然文学书写如何与白人至上主义、反人类倾向相互结合,造就“生态法西斯主义”这种现代意识形态。《人造的荒野》将英美两国的荒野状貌和观念作比,指出英国的荒野是人造景观,而非天然形成、自古不变,英国人的荒野观念也是后天塑造的结果,由此他为本国正在推行的“重新野性化”运动提供了反思视角。




纳博科夫英文诗选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的英语诗歌创作,除了999行的诗体小说《微暗的火》之外,还有23首相对简短的诗作。这些短诗主要创作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纳博科夫毕生四大诗歌创作阶段的尾段。用诗人自己的话来形容,此时他“产量更少,但风格更强劲”。从这些英语诗歌可见,纳博科夫具有显微镜般的眼睛,能发现日常事物之间模糊、细微的关联,从中生发出奇特、巧妙的联想,作品充满了梦境、幻觉、异象之类的景象。他喜欢词语的声音联系,钟情于文字游戏,叙说语气俏皮、戏谑,常有自嘲意味。




李壮:L.华兹华斯先生在东土城路


在合适的时间读到了合适的作品,这是一个人爱上文学、甚至最终走上文学道路的隐秘而重大的根源之一。我自然不能例外……我说不清具体是在哪一天读到了那些影响我的作品……但无论如何,我依然记得那些作品,记得那些具体相遇的画面,记得那时我的所思所想乃至我指尖泛起的细微震颤。我之所以忘却了具体的日期,只不过是因为,那些时刻从不会被某个具体的日期困住,从不会仅仅在一个特定的二十四小时内发端又终结。那些时刻留存着、延续着、生长着,彼此连缀起来,引导、甚至铺满了我此后的一生——铺到我三十多岁的今天,以及未来那些不知长度的岁月。




格扎维埃:宅游记


《宅游记》是格扎维埃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当时,他是一个27岁的年轻军官,随军驻扎在意大利亚历山大利亚小城。为了解决纠纷,他和对方当事者采用了私斗形式,但是决斗在17世纪便已经被官方明令禁止,因此格扎维埃·德·梅斯特受到军法处置,被禁闭了42天。他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了这一处罚方式,并以文字记载每日在营地宿舍中的生活情形和所思所想,展现了人在有限空间中依然可以拥有的丰富精神世界。《宅游记》是一部近似日记的随想录,观察细致,情感细腻。写作风格简洁自然,笔触风趣,不乏自嘲和幽默,反映了人在孤独时的一种自处方式。即使在今天,人们读来仍然觉得别有意味并产生共鸣。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添加《世界文学》小助手
获邀进入《世界文学》分享会plus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编辑:言叶


配图:裴玉 言叶


      版式:宥平      


终审:言叶




征订微:15011339853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