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读者来稿 | 由鹿:灵魂在暗夜中不朽——读《他们选择了暗夜》有感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阅读《他们选择了暗夜》如同与作者鲁亚尔对谈,他将自己关于自杀所知道的一切告诉读者。虽然《他们选择了暗夜》聚焦自杀,其文风却并不全是消极的。鲁亚尔消解了自杀在大众眼中的禁忌性,认为自杀是人存在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对拿破仑和其自身经历的书写,鲁亚尔告诉读者,在面对巨大绝望时,活下去是除自杀之外的另一种做法。
由鹿


灵魂在暗夜中不朽
——读《他们选择了暗夜》有感
由鹿

自杀在我们的社会中常常是讳莫如深的禁忌话题,但自杀从未远离人类社会,即便是那些后世看来伟大的人物也会徘徊在自杀的暗夜之中。当爱情、事业、身份、理想带来的挫折使他们深陷抑郁之中,自杀的念头便诱惑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法国作家让-马利·鲁亚尔曾在年轻时陷于意欲自杀的忧郁与疯狂之中。这种经历使他对自杀这一主题理解更加深刻。鲁亚尔的系列散文《他们选择了暗夜》【原载于《世界文学》2022年第5期】聚焦诸多著名人物的自杀经历。读完其中四篇散文《爱之摧毁》、《绝望的皇帝》、《犹太天空之蝎》和《最亲的无力感》后,我们得以窥见海明威、拿破仑、茨威格、罗曼·加里等伟大灵魂中幽暗的一面。

在《爱之摧毁》中,作者将目光聚焦于威尼斯。在一般大众眼中,威尼斯是浪漫与美丽的代名词,而在众多艺术家眼中,威尼斯是他们爱情的伤心地。水城威尼斯并不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历经沧桑的建筑、阴暗的水道和大殿上褪色的金饰只在游客眼中充满着浪漫而颓废的美,当大批游人在黄昏离开时,威尼斯就变成了一座荒凉而孤独的城市。海明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下榻于威尼斯托尔切洛岛上的一家小旅馆。爱情的失败让他感到“焦虑、无力与绝望”【2022年第5期《世界文学》第239页】。海明威的作品总离不开爱情的悲剧。十年之后的1961年,海明威用双管猎枪轰掉自己的脑袋。或许导致他自杀的一个原因就是爱情的摧毁。
《绝望的皇帝》的主角是拿破仑。即便是拿破仑这样南征北战、曾将大半个欧洲纳入自己帝国的伟大军事家,也曾有自杀的欲念,它如同影子一样伴随着他的一生。拿破仑在十七岁时成为了一名炮兵中尉。当时的法国仍处于波旁王朝统治时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拿破仑认为自己在军队中无法实现理想,平庸的感觉令他想要自杀。尽管拿破仑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都未再有自杀的想法,年轻时的创伤使他在军事失利时又再次出现理想破灭所带来的自杀情绪。1814年,巴黎被占领,拿破仑投降并退位。他试图自杀,但没能成功。这反而令拿破仑更加坚定地活了下去。他认为,既然命不该绝,就应该去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拿破仑统治欧洲的理想最终也未能实现,他在偏僻的圣赫勒拿岛死去。拿破仑荣耀的一生以令人叹惋的结局落幕。

《犹太天空之蝎》关注茨威格等知识分子因犹太身份的焦虑而自杀的结局。在以色列灭国后的两千年间,犹太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们永远处于漂泊与动荡之中。茨威格出生在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富裕的生活条件为他童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庇护。然而,一战后,欧洲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极权思想使得茨威格在奥地利被视为外国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随后茨威格被纳粹驱逐。他移居英国,却又被视为战争国家的国民。在欧洲大陆无法找到栖身之地,茨威格最终辗转去到巴西。二战使欧洲的文明社会蒙尘。热爱和平、希望看到一个愈加文明的世界的茨威格却身处充满仇恨与战争的野蛮时代。此岸的世界充满压迫与仇恨,那么为了灵魂获得自由,茨威格唯有选择自杀。同样有着犹太人血统的罗曼· 加里以笔作为武器,与生活、与自己进行战斗。可最终他也因对世界的不满而自杀。
在《最亲的无力感》中,作者鲁亚尔结合自己意欲自杀的个人体验,谈及几位在与写作的斗争失败后无法与无力感和解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作家。他们之中最为鲁亚尔所喜欢的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雅克·里戈。里戈拥有丰富的文学创作材料,但真正开始着手创作时,却不知如何进行。里戈通常只会写一个标题,或者写到第一段,随后厌倦的感情使他无法继续写下去。里戈在30岁时如他曾宣告的那样射杀了自己。他对文学满怀热爱,却无力将这种热爱转化成完整的作品。作者鲁亚尔在青年时期也曾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想要自杀。但鲁亚尔认为:“唯有写作和爱(……)能将现实与梦勾连起来。”【2022年第5期《世界文学》第264页】最终鲁亚尔在写作之中艰难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在阅读鲁亚尔的这几篇散文时,读者首先跟随着他“文学朝圣”的步伐来到威尼斯。在鲁亚尔对威尼斯抑郁氛围的叙述中,读者自然地进入了文本。鲁亚尔本人的自杀体验使得他对其他自杀者的书写十分深刻。作者个人的体验穿插在文本中,自杀者之间的心理默契令人深深感动。或许一些读者并不喜欢叙述者过多谈论自己的叙述方式,但这一写作策略让读者得以更加接近这些被书写的自杀者的内心,体会他们的焦虑、抑郁与绝望。阅读《他们选择了暗夜》如同与作者鲁亚尔对谈,他将自己关于自杀所知道的一切告诉读者。虽然《他们选择了暗夜》聚焦自杀,其文风却并不全是消极的。鲁亚尔消解了自杀在大众眼中的禁忌性,认为自杀是人存在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对拿破仑和其自身经历的书写,鲁亚尔告诉读者,在面对巨大绝望时,活下去是除自杀之外的另一种做法。
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意欲自杀的人都顽强地活下去。在经历最大绝望后想要结束生命并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相反,自杀让这些人以一种极端方式继续存在,他们不再受到世间种种不如意的困扰,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写的“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是绝不能被打败”,自杀让他们的存在完成了一次超越,他们的生命在自杀时写下了一个不朽的句号。面对难以翻越的绝望之山,有人心灰意冷,引决自裁,有人一步一顿,挣扎着前行。不管如何,只有咬牙活着,才有机会跨越艰难险阻。在鲁亚尔的文章中,自杀失败令拿破仑的人生故事少了很多戏剧性,他的结局就是在遥远的圣赫勒拿岛终老。他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东山再起,但他心里依然存留着一份信念:只有活着,才有可能采取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可见,自杀未果之人,要在余生里完成对生命此在的超越,或许需要一种比自杀更强大的精神勇气。
END

作者简介


由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喜爱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尤爱外国文学。


读者来稿推荐(点击底下各图)





读者来稿 | 镀申:在逻辑边际奔走的“侦探”——读《黄蝎子》和《驼背的月亮》

读者来稿 | 余纨:一首献给普通人的安魂曲——读《尊严、纸条与遗忘》


读者来稿 | 徐阳:围城中的爱欲生死——读苏尼加《夜与欲》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添加《世界文学》小助手
获邀进入《世界文学》分享会3群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编辑:王燕


配图:王燕


      版式:宥平      


终审:言叶




征订微:ssap6565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