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两篇小说聚焦的问题不同,但都植根于多和田叶子对未来的科幻式想象。小说中的未来是夸张的、变形的,但多和田叶子的叙事并非任性而为的无厘头想象。每个看似离奇的想象都在现实中有所指涉。多和田叶子对危机的描写轻松写意,却将日本老龄化严重、政府公信力缺失、核辐射污染、右翼势力壮大等庞大而深重的政治话题全部囊括其中,足见其独具一格的文学表现力。正如小说标题中的文字游戏一样,事物在文学中以暧昧的方式产生联系。
由鹿
《世界文学》2022年第6期刊登的多和田叶子专辑中,《不死之岛》与《彼岸》两篇小说令我印象深刻。《不死之岛》和《彼岸》写作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在这两篇小说中,多和田叶子想象在福岛核事故后又发生了第二次核灾难,虚构出经历了两次核灾的日本社会的生存图景。
《不死之岛》以主人公入境德国时遭遇歧视为开篇。持日本护照但长期居于德国的主人公在由美国返德时遇到问题,海关人员不敢触碰她的日本护照,怕有核辐射。在多和田叶子笔下,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传闻天皇被软禁,首相遭绑架,日本政府民营化,互联网也被切断,整个国家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2017年又发生了一次太平洋地震,日本再度遭受核难重击。在核辐射的影响下,年轻人饱受病痛折磨,老年人却被放射性物质改变为不死之人。老年人照护年轻人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人们不再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和野生植物,而是用棉花代替土壤在阳台上种植蔬菜。电力不足,学者们依靠萤火虫的光来阅读。计算机不复存在,竞技游戏不再流行,人们热衷于超度亡灵。小说中老人不死的设定指向老龄化问题。“不死”虽不现实,却与老人越来越多的日本社会局势相契合。如今,很多日本高龄老人为了生计仍在工作赚钱。小说以夸张手法处理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使其在核灾难背景下集中呈现。《不死之岛》并没有复杂的情节,着重于构建经历了两次核难的日本。
《彼岸》同样以二次核灾难为背景,但这次是由美军战机意外坠落而导致的。坠机引发核爆,日本人成为难民,乘船前往中国。在难民中,有一位名叫濑出郁夫的右翼国会议员。他发现发表辱华言论可以治疗自身的性功能障碍,因此便发表了大量辱华言论。小说中这一设定戏谑般地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浅薄。到达中国后,濑出害怕自己过往的言论会招致死刑,便伪造了身份。多和田叶子在《彼岸》中展现了她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比如,濑出觉得船上的日本难民“几年后会作为亚洲这个博大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成员——‘日本族’这一少数民族,心情舒畅地生活下去吧”。虽然语言不通,濑出和中国女公务员仍然能够通过书写汉字进行有效交流。中日两国文化一脉相承。只有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拥抱多元的文化观念,日本才能真正处理好与亚洲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不死之岛》和《彼岸》,一篇聚焦日本国内的社会问题,一篇聚焦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在二次核灾的背景下急剧扩大。两篇小说的标题均具有多重意义。《不死之岛》中的“不死”在日语中与“富士”相近,富士山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不死之岛”意指日本,但小说描写的却是日本在核灾中濒死的情形。多和田叶子运用日语的谐音,拓展了小说标题所表现的语义,这种文字游戏正是多和田叶子作品的特点。《彼岸》中的“彼岸”即是中国,彼岸是濑出诽谤中伤的对象,也是在核灾难中拯救日本民族的地方,更有佛教中抛弃妄念到达彼岸的意味。只有拥抱多元文化,摒弃狭隘民族主义,日本才能与中国友好发展。标题除概括小说内容外,更表达了多和田叶子作品所指涉的重要思想。
两篇小说聚焦的问题不同,但都植根于多和田叶子对未来的科幻式想象。小说中的未来是夸张的、变形的,但多和田叶子的叙事并非任性而为的无厘头想象。每个看似离奇的想象都在现实中有所指涉。多和田叶子对危机的描写轻松写意,却将日本老龄化严重、政府公信力缺失、核辐射污染、右翼势力壮大等庞大而深重的政治话题全部囊括其中,足见其独具一格的文学表现力。正如小说标题中的文字游戏一样,事物在文学中以暧昧的方式产生联系。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添加《世界文学》小助手
获邀进入《世界文学》分享会3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