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读者来稿 | 郅荟:“云端”时代下的语词摆渡者——就《爱到相见那一刻》(外一篇)译文之思考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作品的翻译过程犹如一场发生在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博弈:一方面,译者在翻译中不宜“喧宾夺主”,应尽可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译者也应适当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容易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云端”时代下的语词摆渡者
——就《爱到相见那一刻》(外一篇)译文之思考

郅荟







一、引言:译者的任务

在齐奥朗的作品《在绝望之巅》英译本序言中,译者伊琳卡·扎里福波尔-约翰斯顿用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比喻形容了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对译者而言,作者,或者那个名为作者的假想形象,是一份私人的痴迷。就像雅各与神秘的存在彻夜摔角一般,译者也在与作者默默地争斗,直到作者向他道声祝福或者放他离开。”


对照阅读了法国作家塞尔日·容古尔(Serge Joncour)的两篇短篇小说(《爱到相见那一刻》和《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载于《世界文学》2024年第2期)的法语原文及饶畅老师的中译文之后,我对如何将翻译理论运用于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于我个人而言,容古尔是一位比较陌生的法国当代作家。经学习,我了解到这位作家多关注人性中的矛盾、人和自然的对立等主题,擅长描写时代大问题影响下的个体生活。作家本人曾称自己的作品是“生态现实主义”。在这两篇涉及网络时代下友情与爱情的小说中,容古尔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悖论:在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前便捷的时代,为什么我们的孤独感和绝望感前所未有得强烈?


《爱到相见那一刻》讲述了习惯于“云”恋情与网络建构起的“弱关系网”的主人公“我”,在打破了虚拟与现实间的屏障后,与网恋恋人第一次面对面接触时,所感受到的无所适从和无可归依的心理状态。《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则将主人公的手机通讯录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个名字,一张张没有面孔的肖像,汇聚成了主人公“我”的人际关系网。聆听着主人公逐一审视这些名字时涌内心涌现的独白——长则一整段,短则寥寥一二句,“我”原先那张模糊的肖像逐渐变得清晰生动起来。





二、译文点评:论译者的在场

在逐字比照阅读两篇作品的法语原文和中文译文后,我发觉作品的翻译过程犹如一场发生在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博弈:一方面,译者在翻译中不宜“喧宾夺主”,应尽可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译者也应适当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容易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

1. 译者的退隐

阅读和体会原文后,我发觉两篇文章皆出自一个平凡人物的独白,语言风格很生活化、口语化。译者在翻译时,选用了与原文相似的语级,将原文译成具有同样风格的中文。


在《爱到相见那一刻》中,有如下两个译例:



例1:


原文:Et moi-même au nom de quoi je rencontrerais une splendeur ? Je ne suis pas beau, je ne ressemble même pas à un acteur, loin de là.


译文:凭什么呢?凭什么我会遇到一个美女?我并不帅,没有一个演员的长相,差得远了。


对于这段文字,我尝试使用雅语进行翻译,得到了如下结果:“到底是什么,使我得以同一位光彩夺目的女士邂逅?我相貌平平,不甚英俊,与演员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显然,这样书面化的表达不会出现在一位普通人的内心独白中。因此,此处译者采取了口语化的译法,将原文中的une splendeur译作“美女”,将beau译作“帅”,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风格。



例2:


原文:Elle me manque. Cette attente me manque... Ça me manque de lui écrire, de guetter sa réponse en me connectant à tout moment, ça me manque cette petite icône : réception d’un nouveau message, ça me manque tellement d’avoir mon petit mot du soir...


译文:我想念那回应。我想念那种等待的感觉……我想念给她写信这件事,想念随时登录查看她回复的感觉,想念那个“你有一条新消息”的小图标,我是那么想念那些个晚上她发给我的消息……


观察原文,不难看出qqch. me manque(我想念……)这一法语表达的多次重复。这一文段位于故事的结尾处,叙述者在与这位走出网络世界的女友亲热后,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茫,因为两人都离不开“从文字衍生出的那些形象”所勾起的激情。叙述者反复强调对网络世界中那个“她”的思念之情,而这正是虚拟与现实之间那道屏障轰然倾圮的结果。多次重复的“qqch. me manque”,更像是叙述者面对晦暗寂静的房间,在怅然若失中的喃喃自语。为保留和强调这一幻灭感,译者保留了原文中“我想念……”这一结构的重复,这也是译者忠实原文表达的体现。



而在《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中,也存有两个同样的译例:



例3:


原文:[...] elle ne répondait pas, c’est vrai, même elle s’en servait jamais de son téléphone, hein tu te souviens... Jamais.


译文:(……)但她从不接别人的电话,是的,她从不用手机,呃,你还记得吗……完全不记得了。


例4:


原文:Tu parles... et là que dire, c’est idiot.


译文:别扯了……说什么呢?这么做好傻。


上述两句的口语化表达较为明显,且呈碎片化特征。在翻译这两个语句时,为了传达原文“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独白或百无聊赖时的自言自语”的意味,译者在例3中,选择保留了原文中的语气词hein(呃),并在例4中将Tu parles(讽刺义:才怪呢;才不是这样呢;你在开玩笑吧)接地气地译为“别扯了”,将c’est idiot用最通俗的语言译成了“这么做好傻”,这一处理很好地贴合了口语的表达习惯。


//

2.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原文读者有理解和领会原文的方式,译文读者亦有自己理解和领会译文的方式。基于这一考虑,译者有理由为追求语义的对等而对原文的标点和语序进行调整。如此,译文读者方可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的审美体验。而饶畅老师在翻译《爱到相见那一刻》和《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时,考虑到中文读者的接受度与阅读体验,也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发挥。


在两篇小说的译文中,我们观察到以下两个彰显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策略:


(1)标点符号的调整;(2)语序的调整。


其一,关于标点符号的调整,在《爱到相见那一刻》中,有以下两个例子:



例5:


原文:On avait quoi comme image de l’autre ? Une photo qu’on s’était échangée, moi de mon côté je lui ai passé les deux meilleures que j’avais de moi, on en a tous de ces clichés, des photos où la lumière nous sert miraculeusement.


译文:关于对方的形象,我们知道什么呢?一些交换过的照片而已。我给她传过自己最好的两张照片——我们都有这样的照片——里面的光线把我们神奇地美化了。


由于法语表达在句法结构上与中文区别较大(尤其是在面临法语的从句或从句嵌套结构时),倘若采取直译的做法,输出的中文译文便会显得颇为冗长拖沓。此处,我们看到饶畅老师通过破折号的使用,巧妙地规避了这一问题,将法语的从句和副代词结构转化为更易为读者所接受的中文。




例6:


原文:Entre nous ça allait vite, on ne se trouvait que des points communs, la messagerie instantanée c’est le catalyseur de temps, l’accélérateur de particules, les corps se façonnent sur la base d’indices minces, avec ce qu’on a de fantasmes et d’imagination, sans se soucier vraiment de la réalité, après tout les sentiments relèvent de l’immatériel, l’éléctronique leur va très bien, on pourrait dire que c’est fait pour ça.


译文:我们的关系发展得很快,我们有那么多相同之处,即时聊天软件是时间的催化剂,粒子的加速器。形象形成的基础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幻想和想象,现实状况如何并不真的那么让人在乎。再说,感情是非物质的,电波很适合传情达意,甚至可以说电子设备就是为此而生的。


观察原文(不仅限于此处,考虑写作篇幅有限,仅以此一处为例),我们发觉作者似乎习惯于使用逗号串联起多个句子,在这些独立的句子中间,甚至不存在一个句号,倘若转换为中文,显然是不符合中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和中文读者阅读习惯的。因此,译者将两个逗号改为句号,适当减轻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阻力和疲惫感。





其二,关于语序的调整,在《爱到相见那一刻》和《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两个文本中,同样存在两个译例:



例7:


原文:C’est toujours comme ça quand on redescend sur la terre, il y a un petit instant de flottement...


译文:当我们跌回现实时,总会有一段短暂的迷茫。


倘若采取直译的做法,我们会得到近似于“总是像这样,当我们回到现实时,将会有片刻的迷茫。”这样一段译文。这一表达虽忠实于作者希望传达的大意,但隐约有些生硬之感。此处我们看到译者将C’est toujours comme ça(总是这样)这一表达从句首转移至句中,置于后半句“有一段短暂的迷茫”之前。如此,便很好地消解了由法语直译成中文过程中产生的僵硬感。



例8:


原文:Depuis la baie vitrée de mon salon, la vue est imprenable sur des rangées d’immeubles, des guirlandes de fenêtres allumées où les gens font leur soirée, des appartements où la vie se passe au cas par cas.


译文:从我家客厅的落地窗向外望去,视线没有遮挡,一排排大楼,万家的灯火。在起伏的黄色灯流下,一间间公寓里正在进行的生活各不相同。


此段是《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一文的开头。在法语原文中,des rangées d’immeubles(排列整齐的高楼)和des guirlandes de fenêtres allumées(灯光通明的一个个窗户形成的花彩)和des appartements...(一间……的公寓)呈现并置的结构。但考虑到des guirlandes de fenêtres allumées和des appartements后面都有修饰语,若是将où(等同于英语中的where)引导的修饰成分直接译出,会导致译文的杂糅冗长。因此,译者在“高楼”“灯火”和“公寓”之间进行了切割,并将guirlande一词译作“起伏的黄色灯流”。这一处理方式不仅使译文更为流畅自然,也为画面增加了些许的动感。




要言之,在处理《爱到相见那一刻》和《整个生活都在一部手机里》两个文本的翻译时,饶畅老师很好地兼顾了对原文风格的保留和译者主体性的必要发挥。通过对原文及译文的比照阅读,在欣赏译者深厚翻译功底的同时,我亦对于“功能对等理论”这一翻译学概念形成了更为深入的认知。阅毕,开篇齐奥朗英文译者的那一奥妙比喻再次浮现于我的心中:“(……)译者也在与作者默默地争斗,直到作者向他道声祝福或者放他离开。”我想,作家容古尔在看到这些细心雕琢的译文后,应该会甚感欣悦罢。



三、结语:译者——语词摆渡人

在《青年翻译家的肖像》一书中,作者包慧怡老师赋予译者这样一幅画像:“曾在、正在、将在语言的缝隙间逡巡的夜行动物。”作为法语系在读学生的我,闲暇之余,也曾译过几首法语诗歌作为练习,因此同样体会过这种只为打捞那缺位的只言片语,而在词句的海洋中徜徉的不易。通过本文的写作,我对自己作为未来译者的使命有了更为具像化的认识——每一位译者,都是往返于异质文化间的语词摆渡者。


我们所处的“云端”时代,正如容古尔笔下所呈现的那样:连接网络的移动设备可以让空间折叠,时间坍缩,却无法打开心灵连接的通道。我们拥有了畅通开放的关系网络,却被手机屏幕更深地封锁起来。而译者,就像是“云端”时代里的摆渡人。通过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文字的传递,他们以语词的力量架起了一座座精神的桥梁,连接了一个个在信息的海洋中央相互隔绝的孤岛。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夜航在汪洋大海之上的语词摆渡人。



END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添加《世界文学》小助手

获邀进入《世界文学》分享会3群



 扫码关注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编辑:晓照


配图:言叶

版式:熹微


终审:琳琳




征订微:ssap6565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