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陈明珠研究员所撰《〈诗术〉译笺与通绎》的书讯和前言(完整版)特别授权”古典学研究“公号网络首次推送,为便于阅读,编辑时删去大部分的人名原文,有兴趣进一步参详的读者可以阅读原著。此外,我们欢迎读者朋友们点击文末小程序,积极参与留言赠书的活动,公号编辑部将为获赞最多的前两位留言特别奉上由作者亲笔签名的赠书,期待热爱亚里士多德的小伙伴们踊跃参与!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的《诗术》(Περὶ ποιητικῆς)作为西方第一部专业、完整、系统的诗学著述,在诗学史上据有经典地位。《诗术》形式凝练简省、风格抽象枯燥、表述晦涩含混,与其哲学和理论性质密切相关。其研究历经古今学术分科和研究范式巨大转变,疑义误解丛生。对这类古代文本的深入探讨须建立在详瞻严谨注疏基础上。
目录
前言
《诗术》版本源流
不过,《诗术》虽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被奉为西方第一部专门系统的诗学理论著作,但其在古代世界却似乎谜一般地隐匿着,甚至独立于亚氏其他哲学著作的流传。其抄本迟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得见天日。现存最早的见证中,最好最重要的抄本Paricinus1741,即A或Ac本,成于10世纪下半期;其次Riccardianus 46,又称B或R本,成于13到14世纪;William of Moerbeke的拉丁语译本,成于13世纪。
此外,中世纪还流传有阿拉伯系统译本,Abū-Bišr Mattā的阿拉伯译本成于9到10世纪,现存只有一个抄本ParisinusArabus 2346。阿拉伯译本并非直接基于希腊文本,而是译自9世纪末Ishāq ibn-Hunayn的叙利亚本,叙利亚本是从较早的古本翻译而来。阿拉伯本从年代上来说比欧洲抄本还早一些,但由于语言的层层转译及阿拉伯世界对悲剧和希腊文化背景的隔膜,此系统的价值颇受怀疑。
《诗术》的研究缺乏连续传统,本身有漫长难解的断裂,古注古疏稀见。因而,《诗术》虽是如此古老的文本,其研究却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古代文献的发掘,是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思想语境下的产物。
1498年瓦拉即尝试翻译《诗术》;此后有拉斯卡里斯的希腊文校勘本(1508);帕奇的拉丁文译本(1536)。罗贝蒂耶洛的In librum Aristotelis de arte poetica explicationes(1548)发表后,《诗术》被看作揭示了艺术“规律”的规范性文献,奠定了新古典批评基础。卡斯泰尔韦特罗的疏证Poetica d’Aristotele Vulgarizzata(1570)提出著名的“三一律”。
《诗术》的影响在17世纪新古典主义达到顶峰,其中某些观点以种种提炼归纳后的“成品”方式广为传播。在其影响如日中天之际,诸如“三一律”这样带有明显误解的条条框框亦被冠以“亚氏规范”的名义,堂而皇之地被奉为金科玉律,如是奠定了其经典地位。
18世纪以来的西方校勘和评注取得了很多成就,重要的有:蒂里特、贝克、瓦伦( 1867、1874、1885)、布彻(1894)、拜沃特(1909),这些成果均以A和Ac本为主本。
20世纪校勘一般兼采诸长,但还是较倚重Parisinus 1741系统。卡塞尔(1965)为目前权威校勘本,综合参考了希腊语抄本、拉丁文译本和阿拉伯文译本。玛高琉斯(D. S. Margoliouth)据阿拉伯本作的校勘、翻译和评注本(1889、1911),颇为特殊。西语译本至今层出不穷。
中译本中,傅东华(1925)、天蓝(1948)、郝久新(2007)、刘效鹏(2008)从英译本译出。缪灵珠、罗念生译文(1962)从希腊语译成,简注,罗本也是学界较通用译本。收入中译《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崔延强译本(1997、2008)亦从希腊文译出。
严格意义的注疏,大陆学界通用陈中梅译注《诗学》(1996)。陈译本据Kassel [OCT]本,参考众多校勘本,从希腊文翻译;注释兼取各家,集注性质,资料丰富;有提要、索引;附录对关键概念源流进行梳理,很有参考价值。台湾学者姚一苇《诗学笺注》(1966),依拜沃特本,参布彻、布克莱的英译本、松浦嘉一日译本;集注性质,博采各家,注意亚氏观点交互引证,略考观念源流及影响。王士仪《创作学》译疏(2003)据卢卡斯本,资料丰富。
《诗术》研究的古今断裂
这些亚里士多德《诗术》的阿拉伯译者和注疏者都是哲人,他们熟悉亚里士多德的内传讲稿,却不一定熟悉《诗术》所涉及的古希腊诗剧。因此,无论阿维森纳还是阿威罗伊的《诗术》义疏,都很难按一般意义上的“诗学”来看待和理解。……要理解《诗术》先得掌握亚里士多德学问统绪,或者说先进入亚里士多德学问的家门——有如我国古学所谓“家法”。如果仅仅从如今的文艺美学甚或古典学的视角来看《诗术》,恐怕就很难进入这个“内传”文本。
《诗术》:哲人之思、哲人之作
亚里士多德与学生亚历山大
现代以来,对“诗”的反思一再回到哲人视野中心,力图重新绷紧诗与哲学间张力的现代哲人如尼采、海德格尔等,深切认识到《诗术》乃哲学之思、哲人之作,在诗与哲学之争中据有关键位置。从哲学语境和思想史角度,无论在古典思想的横向坐标还是现代变迁的纵向语境中,《诗术》都是思索“诗”之问题要遭遇的首要文本。
重启诗之反思,需要不断返回《诗术》本身,重新进行解读和评估。《诗术》既非特定文化观念宣示或文学理论规定,更非写作学、创作学教条手册。《诗术》凝练简省的形式、抽象枯燥的风格、充满疑义的表述,晦涩含混的论说与此哲学性质密切相关。当代一些学者意识到,重回《诗术》本身,重启哲人意图、问题框架,必须重视其文本形式、理论构架、意义表述。
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The Lyceum)遗址
《诗术》的内传性质与隐微风格
我们说,哲学家的表述显然有不同的方式。在那些口传的著作中,就其思想而言,简洁扼要,高度浓缩,充满疑难;就语言来说,则相当平常,这是为了寻求精确的真理和清晰明白。有时候,如果需要,他会造些词出来。在那些为多数人写作的对话作品里,他会注意一定的充分完整,细心地选择用语和比喻,修改措辞风格以适应谈话者,总而言之,会尽力美化风格。(《范畴篇解》Amm. in Cat. 6. 25-27.4)[1]
玛高琉斯 (David Samuel Margoliouth, 1858–1940 )
玛高琉斯的阿拉伯传系《诗术》释例
特卡茨(Jaroslaus Tkatsch,1871―1927)
《诗术》阿拉伯传系的阐释原则
若有人欣赏《论题篇》的极度精巧及其使任何错误方式都暴露无遗的本领,那就不会轻易对作者本人的规则有任何违背。他的读者或许已经配得上他。
那么,我们所获得的解释的准绳如下——
不能从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引用篇章和语句加以支持的解释并无把握;
不能对文本中每个音节都提供理由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
归咎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毫无意义或与常识相悖的解释不可容忍。[4]
本书译笺的师法
郑玄(127—200)
本书译笺与通绎体例说明
阿威罗伊 (Averroes, 1126-1198)
《诗术》希腊文原文
《诗术》以及亚里士多德研究路径的探索
The School of Athens by Raphael, 1509-1510
Aristotle and Plato are in the center
Statue of Aristotle by Cipri Adolf Bermann, 1915
致 谢
注释
作者简介
陈明珠,北京大学文学硕士,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法国马赛一大古典研究中心中法博士生院联合培养。现为浙江省社科院文化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西古典诗学研究,特别专注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术》和中国《诗经》经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亚里士多德《诗学》疏证研究”,成果结项优秀。“玛高琉斯的亚里士多德《诗学》评注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内传风格与哲学探究”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著有《<诗术>译笺与通绎》(2020),出版译著《哲学之诗》(2012)、《双重束缚》(合译)(2006)、《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合译)(2014)《探究希腊人的灵魂》(合译)(2016)等,发表二十多篇中西古典诗学方面的论文。
咦,有好书相赠呀?!
截止到2020年8月23日12:00,留言板点赞数的前两名可以获得陈明珠研究员的亲笔签名赠书。还在等什么,快快点击后方留言板,分享你对《<诗术>译笺与通绎》一书的期待与想法~
《诗术译笺与通绎》留言板(戳图打开)
▼
延伸阅读
《诗术》译笺与通绎
陈明珠 撰
418页,98元,2020年1月
华夏出版社
● 陈明珠 | “不可”之歌——《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诗旨甄微
● 重磅书讯| 《巫阳招魂:亚里士多德<诗术>绎读》上市了!
● 新刊 | “经典与解释”第55辑:《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