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
以《殷周制度论》为中心
陈赟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内容简介
王国维自视其《殷周制度论》为“经史二学的大文字”,但其“藏经学于史学”的进路一再被遮蔽。本书由史而经,由观堂先生而上及历代诸儒,对西周王制要素的继统法、封建、禘礼,尤其是宗法等,进行了详实而具有系统的阐发,试图在规模、广度与深度上呈现西周王制的基本架构、制度基础、精神原则、理念根基。
本书的特色在于:基于经史之学的进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大视野,对西周王制做了别开生面但又根植于经典的诠释,尤其是对继统法、宗法等进行了集大成性的研究,为《殷周制度论》与三代王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也为中国思想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恢弘的视野。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书影
王国维著,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版
内容试读
提出“轴心时代”说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
《尚书·尧典》书影,中华再造善本宋刻本
顾颉刚(1893-1980)
殷墟发掘的经验启示于我们的就是:中国古史的构成,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上古的传说并不能算一篇完全的谎账。那些传说的价值,是不能遽然估定的。只有多找新资料,一步一步地分析他们构成的分子,然后再分别去取,积久了,我们自然会有一部较靠得住的中国上古史可写。[8]
孙中山书《礼运·大同篇》条幅
注 释
目 录
序 论
第一章 王国维的学术转向、问题意识与《殷周制度论》之撰作背景
第一节 早期王国维的文哲之学与“人间”大义
第二节 晚年王国维的思想转向及其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回应
第二章 嫡庶之制、继统法与“家天下”的王制
第一节 殷周之变的“思想史”定位
第二节 嫡庶之制与西周的继统法
第三节 父子型政教体系的确立
第三章“以兄统弟”:“家天下”政教结构中的宗法
第一节 “殷唯有小宗,而周立大宗”:关于商周宗法的讨论
第二节 七十子后学对周代宗法的理念型刻画
第三节 尊祖-敬宗-收族:宗法的功能与结构
第四节 “所自出”:大夫士之宗统与诸侯之君统的连接
第四章 “不王不禘”与“王者天下之大宗”
第一节 郑玄禘释与后世正统禘论的张力
一、郑玄的禘论
二、对郑玄禘论的批评以及正统禘论的形成
第二节 禘礼与“以祖配天”的机制
一、禘释中的去始祖化取向
二、帝、王关系的家族论解释及其困境
三、重回“以祖配天”:从郑玄而归五经
四、由禘义抵达宗法的天命根源
第三节 禘的类型及其天道论依据
一、从纬书到《周礼》:“六天”说的经学根据
二、昊天、上帝与五帝:“六天”说的构成
第四节 “王者天下之大宗”与禘论的归宿
第五章 “家天下”王制架构下的封建
第一节 氏族-方国体系:封建的社会历史前提
第二节 赐姓命氏与西周封建的创制
第三节 从封建之制到封建之道
第六章 周代王制的精神原则与理念根基
第一节 亲亲与尊尊:周礼的精神原则
第二节 “家天下”:周礼的理念根基
作者简介
延伸阅读
▲戳图购书
● 吴小锋 | 文不在兹乎:《庄子·天下》篇中的“旧法世传之史”与“六经”
(编辑:鸢鱼)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