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研究

新书预售 | 刘小枫《波士顿的长电邮》(香港三联书店 • 繁体字版)


波士頓的長電郵  


——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


The Long E-Mail from Boston
劉小楓 著

280頁,168HK$,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内容簡介

在中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等學術領域,劉小楓教授都卓有建樹。近年,中美關係引發全球關注,有鑑於此,劉教授在2017年出版著作《以美為鑒:注意美國立國原則的是非未定之爭》,旨在揭示美國政制的根本痼疾。在此基礎上,今年7月,劉教授再推新作《波士頓的長電郵: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新書從作者自身青年時期的經歷談起,繼而從冷戰歷史和自16世紀以來的世界史引出對「美國意識」的質疑,隨後以美國友人萊寧的視角剖析美國「德性品質」的前世今生,反思美國政治成長史,並結合朝鮮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其歷史論述,進一步揭露美國德性品質的局限,引人深思,對於理解當今中美關係頗具啟發性意義。



目  錄

* 上下滑動查閱更多




弁言/ i


楔子  歷史遺留的困惑/001


  尼克松與「十字軍般的熱忱」/002


  1950年10月的危機時刻/005


  從教宗子午線到西太平洋防禦線/015


  作為世界史悖論的大西洋革命原則/029




一  基辛格與馬基雅維利之道/043


  新中國對美國文明的挑戰/045


  基辛格如何理解新中國/051


  基辛格如何解釋「世界新秩序」/056




二  太平洋東岸的行為特徵/062


  西奧多·羅斯福的言與行/064


  美西戰爭的東南亞戰場/075


  何謂世界歷史的威爾遜時刻/084


  美國行為的「矛盾」特徵/094




三  盎格魯—美利堅行為的根源/103


  狄森特精神與美國意識/106


  最低人性的道德法則/118


  寬容與不寬容/129


  孟德斯鳩與政治自由/142


  康德與激進自由主義/151




四  共和愛國主義的悖論/163


  古典學問在美國的困境/164


  何謂「共和愛國主義」/174


  美國的君主與人民/185


  什麼是我們的內憂外患/194




五  清教文明的戰爭威脅/212


  美國理念與有限核戰爭/214


  《註定一戰》如何援引史例/227


  清教式歷史意識為何偏執/244


  重啟五百年文明史舊案/255




弁言(節選)

2017年底,拙著《以美為鑒:注意美國立國原則的是非未定之爭》面世,隨即引來坊間訾議甚至痛斥——據說,「豆瓣」書訊上給1分的讀者近四成。這倒在我意料之中,畢竟,自改革開放以來,對美國文明的由衷傾慕已扎根在我們絕大多數學人心中。
我沒有料到的是,僅僅三個月後(2018年3月),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就打響了,且不斷升級。短短三年間,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迅速擴大到諸多領域,阻擊高科技產業和軍事施壓尤為顯著。我國學人對美國的深厚情感因此而一再遭受重創,儘管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對美國文明品質的認識會有所長進。我國知識人致力於認識西方文明已有一個半世紀,但對於究竟應該如何認識美國文明的德性品質這樣的重大問題,迄今懸而未決。
劍橋學派的政治史學把十八世紀的費城時刻與十五世紀末的馬基雅維利時刻連成一線,以此推進激進的普世民主運動,這促使我在《以美為鑒》中從五百年來的世界大歷史視角思考中國文明與美國文明的相遇。現在看來,進一步展開《以美為鑒》的思考實有必要。畢竟,要透徹理解美國今天的行為,還得從政治史學角度探根究源。雖然這極為困難,卻有必要一試,哪怕做不到周全。

2021年9月初稿,12月改定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1957年的重慶(拍攝者:Marc Riboud)



1957年毛澤東與留蘇學生座谈




197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年











1950年10月7日,韓國首爾附近的美軍坦克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部隊接受檢閱









1950年10月19日起,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戰場











作者简介



刘小枫男,19565月出生于重庆,高中毕业后下乡务农(1974-1977)。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德法语系,获文学士学位;1985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后任教深圳大学中文系,1988年晋升副教授。1989年赴瑞士巴塞尔大学留学,1993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导)。2002年转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教研室主任;2009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7年卸任后任该会总顾问迄今。


主要研究方向:古典诗学、政治思想史、比较古典学。早年以《诗化哲学》(1986)《拯救与逍遥》(1988)蜚声学坛,迄今出版以《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施特劳斯的路标》《海德格尔与中国》《以美为鉴》《巫阳招魂》《拥彗先驱》等为核心的学术专著(文集)30余种,编修教材《凯若斯:古希腊语文读本》《雅努斯:古典拉丁语文读本》等,选编并组译译文集近百种,创设并主持大型古典学术译丛“经典与解释”、CSSCI中文来源辑刊《经典与解释》和学刊《古典学研究》,已出品600余种,影响被及文学、哲学、法学、史学等多个领域。




延伸阅读


▲ 点击图片进入京东图书购书






▲ 点击图片进入当当网购书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