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中对照译注本)
[古罗马]卢克莱修 著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瑰宝,融合了荷马开创的史诗传统和赫西俄德开创的说教诗传统,为此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长诗确立了典范。它不仅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同为古罗马最杰出的长诗,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核心文献,在宗教神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的原子论和唯物论世界观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五阶段论成为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重要源头,其宗教思想则一直是无神论、人格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复拉锯的焦点。
《物性论》纲要
引 言
卢克莱修与《物性论》
《物性论》的思想内容
原诗风格与艺术成就
《物性论》对后世的影响
卢克莱修的拉丁语用法
原诗格律与翻译策略
物性论
第一卷(LIBER PRIMVS)
第二卷(LIBER SECVNDVS)
第三卷(LIBER TERTIVS)
第四卷(LIBER QVARTVS)
第五卷(LIBER QVINTVS)
第六卷(LIBER SEXTVS)
附 录
版本简史
参考文献
第一卷(LIBER PRIMVS):实体与虚空
一 序诗(1-148行)
向维纳斯呼告(1-43行) 过渡(44-49行) 致孟米乌斯(50-61行) 伊壁鸠鲁颂歌(62-79行) 以宗教名义犯下的罪过(80-101行) 接受伊壁鸠鲁哲学的理由(102-135行) 用拉丁诗歌讨论希腊哲学的困难(136-145行) 总结与过渡(146-148行)
二 原子论概述(149-920行)
基本理论(149-634行):原子不灭(149-328行) 虚空存在(329-417行)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418-448行) 属性与附性(449-482行) 原子致密、坚固、不可分(483-634行) 驳斥其他学说(635-920行):驳赫拉克利特(635-704行) 驳恩培多克勒(705-829行) 驳阿那克萨戈拉(830-920行)
三 宇宙无限(921-1117行)
引入与概述(921-950行) 宇宙无限的论证(951-1001行) 无限宇宙的特性(1002-1117行)
第二卷(LIBER SECVNDVS):原子与宇宙
一 序诗(1-61行)
二 原子的运动(62-332行)
原子运动的恒常性(62-141行) 原子的速度(142-183行) 重力(184-215行) 原子的偏斜(216-293行) 物质和运动守恒(294-307行) 原子运动的恒常性(308-332行)
三 原子的形状(333-729行)
原子形状的数量难以确定(333-477行) 原子形状的数量必定有限(478-521行) 相同形状的原子数量无限(522-580行) 原子的组合形态丰富却非无限(581-729行)
四 原子与次级属性(730-990行)
原子无颜色(730-841行) 原子无冷热(842-844行) 原子无声音和湿度(845行) 原子无气味(846-864行) 原子无任何可感属性(865-990行)
五 存在无穷多的世界(991-1174行)
我们的种子来自天上(991-1022行) 介绍新发现的真理(1023-1047行) 存在许多世界(1048-1089行) 没有神意控制宇宙(1090-1104行) 生长与衰败的法则(1105-1174行)
第三卷(LIBER TERTIVS):灵魂与死亡
一 序诗(1-93行)
伊壁鸠鲁颂歌(1-30行) 本卷概述(31-93行)
二 灵魂的本质与构成(94-416行)
魂与魄的关系(94-160行) 魂和魄的物质性(161-257行) 灵魂的功能及灵魂与身体的关系(258-416行)
三 灵魂必死的论证(417-829行)
灵魂的容器身体不能长存(417-444行) 灵魂的生长与身体同步(445-458行) 灵魂会变化,变化者必死(459-525行) 身体逐渐死,灵魂也同样(526-547行) 身体死亡,灵魂失去居所(548-579行) 灵魂以碎片形式离开尸体(580-614行) 灵魂唯一合适的居所是身体(615-623行) 灵魂离开身体会失去感觉能力(624-633行) 身体受伤时,灵魂明显被分割(634-669行) 我们不记得前生的任何事(670-678行) 灵魂与身体紧密结合,必定同时产生(679-712行) 尸体中仍有部分灵魂,灵魂可分则必死(713-740行) 灵魂的生长和衰败有限度,所以必死(741-775行) 想象灵魂等待投胎的场景是荒唐的(776-783行) 灵魂无法离开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784-805行) 灵魂不符合三类永恒之物的特征(806-829行)
四 恐惧死亡是愚蠢的(830-1094行)
死亡与我们无关(830-869行) 死亡恐惧基于死后仍然活着的假设(870-930行) 无休止抱怨死亡幼稚且自私(931-977行) 地府的恐怖故事是人生的反映(978-1023行) 无人能够免于一死(1024-1052行) 只有理解自然真相才能不畏惧死亡(1053-1075行) 无论我们做什么,死亡都等着我们(1076-1094行)
第四卷(LIBER QVARTVS):感觉与生理
一 序诗(1-25行)
二 膜像的存在及其本性(26-229行)
膜像的存在(26-109行) 膜像的精微(110-142行) 膜像形成的速度(143-175行) 膜像运动的速度(176-229行)
三 感官与膜像(230-822行)
视觉及相关感觉(230-378行) 视觉虽会出错,感官却永远真实(379-521行) 论听觉(522-614行) 论味觉(615-672行) 论嗅觉(673-721行) 睡时和醒时的膜像(722-822行)
四 某些生命功能(823-1057行)
反对目的论的解释(823-857行) 食物的消化(858-876行) 行走与意志(877-906行) 睡眠与做梦(907-1036行) 性欲(1037-1057行)
五 抨击执着的爱欲(1058-1287行)
警惕爱欲(1058-1120行) 爱欲荒废一切(1121-1140行) 爱欲扭曲判断(1141-1191行) 女人有真实的性愉悦(1192-1208行) 遗传问题(1209-1277行) 习惯在爱欲中的作用(1278-1287行)
第五卷(LIBER QVINTVS):世界与文明
一 序诗(1-234行)
伊壁鸠鲁颂歌(1-54行) 本卷概述(55-109行) 抨击目的论自然观(110-234行)
二 世界必然灭亡(235-415行)
大地的消耗与补充(235-260行) 水在世界中的损失(261-272行) 空气时刻经历的变化(273-280行) 热和光时刻经历的变化(281-305行) 时间摧毁最坚固之物(306-317行) 创造和容纳一切的天空也将毁灭(318-323行) 不存在无限久远过去的记录(324-350行) 世界不满足永恒之物的任何条件(351-379行) 水火之战终会毁灭大地(380-415行)
三 世界的起源和天体的运动(416-563行)
世界是原子碰撞偶然形成(416-431行) 世界各个组成部分的分离(432-448行) 世界的形成(449-494行) 以太的飞升(495-508行) 星辰的运动(509-533行) 大地位于世界的中心(534-563行)
四 各种天文现象(564-771行)
日月星辰的大小(564-613行) 天体轨道的成因(614-649行) 昼夜的成因(650-704行) 月相的成因(705-750行) 日月食的成因(751-771行)
五 地球生命的早期(772-1010行)
引入和过渡(772-782行) 植物和动物的诞生(783-924行) 人类的诞生和原始人的生活(925-1010行)
六 文明的出现(1011-1457行)
家庭生活的演进(1011-1027行) 语言的产生(1028-1090行) 火的使用(1091-1104行) 文明社会的出现(1105-1135行) 法律的发展及其功利基础(1136-1160行) 神灵概念的出现(1161-1240行) 金属的使用(1241-1280行) 战争方式的发展(1281-1349行) 纺织技术的兴起(1350-1360行) 农业技术的发展(1361-1378行) 音乐的产生(1379-1435行) 天文知识的演化(1436-1439行) 其他方面的发展(1440-1457行)
第六卷(LIBER SEXTVS):天空与大地
一 序诗(1-91行)
伊壁鸠鲁颂歌(1-42行) 本卷概述(43-91行)
二 天气现象(92-534行)
雷声的成因(92-159行) 闪电的成因(160-218行) 雷电的成因和本质(219-422行) 海龙卷、云、彩虹等现象的成因(423-534行)
三 地理现象(535-1089行)
地震(535-607行) 大海水量恒定(608-638行) 火山喷发(639-702行) 尼罗河季节性泛滥(703-737行) “鸟绝迹”的地点(738-839行) 怪异的泉水(840-905行) 磁石(906-1089行)
四 医学现象(1090-1286行)
疾病概述(1090-1137行) 雅典的瘟疫(1138-1286行)
无需花费多少钱,身体就得到享受,
尤其当天气和煦明媚,季节的妙手
搅扰人类的生活,以战争将他们掏空。
我认为,这方面今人的罪孽更为深重。
延伸阅读
关注我们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