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
出版说明
“尼采注疏集”是我国学界研究尼采的哲学学者和德语文学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果,各位译者都有很好的翻译经验——这并不意味着译本无懈可击,编译者的心愿是,为尼采著作的汉译提供一种尝试。
汉译“尼采注疏集”含三个部分:
2,尼采未刊文稿——选编重要的早期文稿(含讲稿和放弃了的写作计划的残稿)、晚期遗稿和书信辑要;
3,阅读尼采——选译精当的文本解读专著或研究性论著/文集;
由此形成一套文本稳妥、篇幅适中、兼顾多面的“尼采笺注集”,虽离真正的“汉译尼采全集”的目标还很遥远,毕竟可为我们研读尼采提供一个较为稳妥的基础。
已出书目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尼采注疏集
刘小枫 ◉ 主编
01
墙上的书写
[德]洛维特 沃格林 等著
内容简介
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的一个难题。自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结盟以来,基督教在西方占据了支配性地位。然而,基督教显得与罗马帝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近代以来,随着神圣罗马的离散、民族国家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兴盛,基督教开始分裂、世俗化以至衰微,基督教的欧洲似乎要回复到异教的欧洲。尼采把欧洲的命运当成“大政治”来思考:基督教衰微后的欧洲精神往何处去?关心中国精神的现代性命运的汉语思想者也必然与尼采思想发生深度关系,这是没有指望逃避的思想命运。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02
尼采反卢梭
内容简介
人们普遍地把尼采当作一位重要的道德哲学家,而对其政治思想则嗤之以鼻、敷衍了事,要么认为他是一种不现实的个人主义者,要么认为他是一种危险的极权主义者。《尼采反卢梭》严肃地把尼采当作一位政治思想家来对待,并将他的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传统联系起来。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文献缩写说明导言
作为时间问题的历史问题
第一章尼采反对卢梭
引言
卢梭作为教育者
卢梭与法国大革命:怨恨的政治
尼采论权力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文明问题:卢梭与欧洲虚无主义
结语
第二章文明及其缺憾:卢梭论人的本性善
卢梭政治思想引论
自然状态:卢梭反对霍布斯
自爱、自尊与同情
道德
结语
第三章化圆为方:卢梭论公意
论社会契约
主权:公意
法律与立法者
结语
第四章尼采的灵魂命运的狄奥尼索斯戏剧:论道德谱系学
道德的自我克服
《论道德谱系学》中的思想引论
谱系学与历史:尼采与起源
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论善与恶、好与坏的起源
主权个体
良心谴责
结语
第五章扎拉图斯特拉的下山:论拯救的教诲
引言
开场白:超人
第一卷:创造者之路
第二卷:拯救
第三卷:幻相与谜
第四卷:超人的回归
人如何成为其所是
第六章拉弓:大政治或立法者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03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
[德]彼珀 著 李洁 译
371页,2006年3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目 录
目录
前言
导言
一、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
1.下山之路:查拉图斯特拉的终结
2.遇圣者:上帝死了
3.通往超人的准备阶段:植物一虫一猴子-人…
4.走绳者:超人在行动
5.末人:生活方式的享受
6.一个走绳者的坠落:原罪
7.大地的意义:对感觉的理解
8.十字架:失败的救世主
9.彩虹:超越二元论
10.鹰与蛇:封闭的圆周
二、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说
1.“三种变形”:精神的一种系谱
2.“道德的讲座”:入睡的艺术
3.“后世界的人”:一种幽灵学说
4.“蔑视躯体的人”:为了伟大理性的自我建构
5.肉体的欲望本能:“快乐和热情”
6.“苍白的罪犯”:刀子的无罪的幸福
7.“诵读与写作”:跳舞的上帝8,“山上的树”:恶的问题
9.“死亡的说教者”:生命否定者的心理分析
10.“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民”:狮子的搏斗
11.“新的偶像”:利维坦或暴力国家
12.“论集市的苍蝇”:忌妒者的危险的毒药
13.“贞洁”:有关性功能的无罪
14.“朋友”:对手
15.“一千零一介目标”:有关道德的起源
16.“博爱”:示范性的超人之创造性的朋友
17.“创造者之路”:通往“我”从“我们”中解放出来的路
18.“老妇与少妇”:论作为孩子的成年男人
19.“毒蛇的咬噬”:论根本的公正
20.“孩子和婚姻”:繁殖与生长
21.“自由的死亡”:死作为神圣的否定
22.“赠与的道德”:向伟大的正午出发
三、结束语:同种事物的永恒轮回
译者后记
04
[德]萨弗兰斯基 著 卫茂平 译
454页,2007年1月
内容简介
尼采生于1844年,但早在1858年即十四岁的时候,他就尝试着为自己作传,也就是说,他少年时似已预感自己生为奇才,会受后人感念。在以后的生命旅途中,他病魔缠身,婚姻不顺,而恰恰这种人生困境,更促使他宵旰操劳,极自觉地充当生命哲学的殉道士。他早熟聪慧,以后也明白真理是个“可怕的事物”,他的工作是能致人毁灭的思维冒险。尼采心怀抉心自食的勇气,又挟带着决堤奔腾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冒险的挑战,走上他那探索生命之奥秘的不归路。同时,对于自己将来会博得后世喝彩这点,直到理性生命结束之前,他一直坚信不渝。1887年,即精神崩溃前的一年多,因为在尼扎的房子不得不被拆除,他就曾这么说:“这对后代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少参观一个朝圣点。”这是近乎魔鬼般的自信。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编年史
缩写
索引
05
快乐的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者说明
Pütz版编者说明
第二版前言
戏谑、计谋与复仇——德国韵律短诗序曲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附录:“自由鸟”王子之歌
06
朝霞
[德]尼采 著 田立年 译
439页,2007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essayistischer Kurzform),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Textes)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Kurzessay)。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者说明
Putz版编者说明
前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07
不合时宜的沉思
442页,2007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四“篇”《不合时宜的沉思》发表于1873年(《施特劳斯――表白者和作家》)、1874年(《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和1876年(《瓦格纳在拜雷特》)。所有这几篇篇幅接近相等,且都以数字标出章节划分(8-12),在口吻和结构以及论证过程上都与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1872年)更为相应。
四篇在内容上的划分看起来简单易解:两篇探讨消极的亦即极令人忧虑的现象:“知识庸人”施特劳斯和历史学;其余两篇是神圣的救世主形象叔本华和瓦格纳的颂歌。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Pütz版编者说明
第一篇 施特劳斯——表白者与作家
第二篇 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
第三篇 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
第四篇 瓦格纳在拜雷特
08
尼采与古典传统
内容简介
通过将尼采关于古典传统的解说与另一种往往同样天才的解说平行对置,我们对他的所思所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那些与他的思想对置的所思所感也有了一种理解。尼采的批评兴趣惊人地广泛,涵盖古典传统中的一系列主题,这为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比较研究提供了超乎寻常多的机会。本书包括涉及下述时期的论文:教父时期、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魏玛古典主义、浪漫主义、19世纪颓废文学。本书采用这样一种做法,好处昭然。由于尼采的批评兴趣惊人广泛,涵盖古典传统中的一系列主题,便为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这种比较研究提供了超乎寻常多的机会。必须承认,在这样一种选编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任意性和主观性。一些读者会希望看到与尼采有关的这位或那位作家的讨论,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希望可能是完全正当的,但编者只能在某种局限的实践下工作。本书将这些研究汇集起来,提供给读者,但并不官称它们已经完全将一个如此广大的多重主题囊括无遗,无论在这样一种语境中“完全”意味着什么。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尼采著作简写表
阿卡姆波拉| 尼采与荷马竞赛:重估“荷马问题”
丹豪瑟| 扎拉图斯特拉与苏格拉底,
内哈马斯| 关于苏格拉底面相的一个推论
朱柯特| 尼采重读柏拉图
瑞塞| 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
萨拉夸达| 狄俄尼索斯反对被钉十字架者
雷姆波尔| 尼采的前大马士革保罗灵魂史
多姆波斯基| 尼采与马基雅维里主义
拉尔格| 精神领域的农民暴动
戴斯蒙德| 重新思考起源:尼采和黑格尔
克雷尔| 传染性解读:诺瓦利斯和尼采作品中的健康和疾病
皮尔逊| 尼采反达尔文
贾那维| 叔本华作为尼采的教育者
努斯鲍姆| 醉之变形:尼采、叔本华和狄俄尼索斯
贝勒| 施勒格尔兄弟和尼采对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解
09
偶像的黄昏
[德]尼采 著 卫茂平 译
194页,2007年8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尼采的《偶像的黄昏》并非针对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针对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理。尼采通过叩问与倾听的方式进行审视、批判,必要的话还进行纠正。在书中,尼采自称狄俄尼索斯最后的门徒以及永恒轮回的老师。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的世界”如何最终成了寓言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四种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说话
译后记
10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尼采反瓦格纳》是《瓦格纳事件》的某种附件。一方面,它表现了与瓦格纳的敌对立场,另一方面,对于敌手的尊敬之情也非常明显。有关拜罗伊特,尼采的批判尤为强烈——作为浮夸的戏剧演出的概括,它麻醉大众、欺骗个体。尼采的认识是在最最痛苦的努力之上——亦即分裂自身乃至抛弃自身所获得的一种对真理的认识。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瓦格纳事件:1888年5月都林来信
附言一
附言二
附言三
尼采反瓦格纳: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我敬佩的地方
我有异议的地方
间奏曲
瓦格纳作为危险
一种没有前途的音乐
我们是对跖人
瓦格纳属于何处
瓦格纳作为贞洁的信徒
我是如何摆脱瓦格纳的
心理学家发言
后记
关于最富有者的贫穷
译后记
11
——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书(上、下卷)
内容简介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尼采写于1878年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为伏尔泰1778年5月30日逝世日而作。本书不仅充满激情,而且深具匠心。尼采本人称这本书是“一场危机的纪念碑”。本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作者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本译稿不仅注重尼采的著作本身,同时也关注注释和解读,采集了德文KSA和PUTZ版本、法文POCHE版本的经典注释,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尼采著作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Putz版编者说明
KSA版编者说明
缩写符号
1878年初版代前言
上卷
前言
第一章 初始之事和终结之事
第二章 道德感的历史
第三章 宗教生活
第四章 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心灵
第五章 高级文化和低级文化的征兆
第六章 交往中的人
第七章 女人与儿童
第八章 国家一瞥
第九章 独处的人
在友人中间 尾声
下卷
前言
第一篇 杂乱无章的观点和箴言
第二篇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
版本、初印、手稿缩写表
12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核心主题为尼采思想的真实面貌。各位作者均为西方尼采研究专家,他们不依陈说,新开局面,把尼采的思想置于西方古典传统的整体背景中进行解读,揭示出了西方,传统的潜脉渊源,据此直逼尼采思想的真实核心。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尼采著作简写表
阿卡姆波拉|尼采与荷马竞赛:重估“荷马问题”
丹豪瑟|扎拉图斯特拉与苏格拉底
内哈马斯|关于苏格拉底面相的一个推论
朱柯特|尼采重读柏拉图
瑞塞|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
萨拉夸达|狄俄尼索斯反对被钉十字架者
雷姆波尔|尼采的前大马士革保罗灵魂史
多姆波斯基|尼采与马基雅维里主义
拉尔格|精神领域的农民暴动
戴斯蒙德|重新思考起源:尼采和黑格尔
克雷尔|传染性解读:诺瓦利斯和尼采作品中的健康和疾病
皮尔逊|尼采反达尔文
贾那维|叔本华作为尼采的教育者
努斯鲍姆|醉之变形:尼采、叔本华和狄俄尼索斯
贝勒|施勒格尔兄弟和尼采对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解
13
——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所写之书
内容简介
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在山顶孤独地生活了10年,随后下山,其时40岁;尼采写作《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也将近40岁。古希腊人把40岁称为壮年,而柏拉图海外游历,返回雅典的时候恰好也是40岁。这不是偶然的巧合——海德格尔讲,对思想家,没有偶然的巧合。对尼采而言,经由《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至少奠定起自己哲学的前厅(致Overbeck,1884年3月8日及同年4月7日;致von Meysenbug,1884年3月末及4月初——这一年,尼采恰好40岁),按照书中“论三种变形”里的说法,“一种神圣的肯定”开始了。尼采的这部巨著是在与柏拉图“争辩”。
目 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中译本说明
KSA版编者说明
Pütz版编者说明
第一卷
扎拉图斯特拉前言
扎拉图斯特拉的演说
论三种变形
论道德讲席
论信仰彼岸世界的人
论蔑视肉体者
论快乐和激情
论苍白的罪犯
论阅读和写作
论山旁之树
论死之说教者
论战争和战士
论新偶像
论市场的苍蝇
论贞洁
论朋友
论一千零一个目标
论爱邻人
论创造者的道路
论老妪和少妇
论毒蛇的咬啮
论孩子和婚姻
论自由地死
论馈赠的道德
第二卷
持镜的小孩
在幸福岛上
论同情者
论牧师
论道德家
论乌合之众
论毒蜘蛛
论著名的智慧者
夜歌
舞蹈之歌
坟墓之歌
论自我超越
论高尚者
论教化的国度
论没有瑕疵的知识
论学者
论诗人
论伟大的事件
卜卦者
论拯救
论人类的聪明
最寂静的时刻
第三卷
漫游者
论面貌和谜
论违背意志的幸福
日出之前
论变小的道德
橄榄山上
离开
论背叛者
返乡
论三种恶行
论沉重的思想
论新旧标牌
初愈者
论伟大的渴望
另一首舞蹈之歌
七个印章
第四卷
蜂蜜祭品
困境中的呼喊
与国王们的谈话
水蛭
魔法师
逊位
最丑陋的人
自愿的乞丐
影子
正午
欢迎
晚餐
论更高的人们
忧郁之歌
论科学
在荒漠的女儿们中间
觉醒
驴节
夜游者之歌
征兆
尼采年表(佩特尔•普茨)
14
尼采与古代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2年9月在格拉斯哥大学召开的[国际]尼采学会第12届年会的论文集,主题是尼采与希腊古典主义的关系。本书第一编“古典希腊人”考察了尼采与古典传统关系的理论上和历史上的复杂性。第二编“前苏格拉底哲人和毕达哥拉斯派”更详细探讨尼采对一系列特定古代传统的接受。第三编“尼采与柏拉图”从不同视角透视尼采如何解读伟大的哲学前辈。第四编“论争"讨论尼采处理古代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最后第五编“德国古典主义”追问德国传统中古典主义的含义,并考察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尼采支持一种德国古典主义。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编者前言(彼肖普)
尼采著作简写表
第一编 古典希腊人
波特 | 尼采、荷马与古典传统
莫利 | “非历史的希腊人”:神话、历史与古代之利用
马丁 | 培育希腊人:尼采、戈宾诺和古典种族理论
汉密尔顿 | 瞧这个语文学家:尼采与品达的第二首皮托凯歌
叶芝 | 尼采、亚里士多德与命题言说
吕尔 | 《王制》1871:青年尼采论古代希腊城邦
贝瑞 | 尼采与德谟克利特:伦理幸福主义的起源
海因里希斯 | “诸神遍在”:尼采论希腊多神论和文化
第二编 前苏格拉底哲人、毕达哥拉斯派、犬儒派与廊下派
吉尔汉姆 | “不可能的美德”:赫拉克利特的正义与尼采第二篇《不合时宜的沉思》
比拜克、普里特、波尔 | 崇拜与转世:尼采沉思俄耳甫斯教、毕达哥拉斯主义和希腊秘教
布兰汉姆 | 尼采的犬儒主义:大写还是小写?
延森 | 尼采论古代犬儒主义未刊残篇:第欧根尼的第一个夜晚
埃尔维顿 | 尼采与廊下派:内心的深渊
第三编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传统
朗佩特 | 尼采与柏拉图(张文涛译)
迈尔 | 尼采、内哈马斯和“自我创造”
摩尔 | 拆解上帝
布罗杰 | 尼采与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搏斗
麦克内尔 | 阿尔喀比亚德的讲辞与尼采的“苏格拉底问题”
第四编 论争
伽格德 | 狄俄尼索斯针对狄俄尼索斯
詹金斯 | 《论道德的谱系》中的修辞、判断和惊奇艺术
霍科特 | 《论道德的谱系》如何描述古人和今人的心灵距离
迈尔-斯肯迪克 | 尼采对19世纪模仿问题的审美解决
斯托克尔 | 从悲剧到哲学小说
坎贝尔 | 尼采、解释和真理
哈蒙德 | 尼采评古典传统:预测21世纪西方民主
第五编 德国古典主义
埃姆顿 | 发明古代:尼采论古典主义、古典性与古典传统
西门斯 | 尼采与“古典”:尼采用法的传统性和创新性
海尔德 | 冲突与安宁:尼采与温克尔曼思想中的希腊理想的辩证法
沃弗斯 | 尼采在歌德古典主义中的本体论根源
彼肖普 | 向[德国]古典主义回归的尼采之敌基督教
卡狄尤 | 狄俄斯库里:尼采与洛德
索引
15
重估一切价值
[德]尼采 著 维茨巴赫 编 林笳 译
1052页,2013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尼采曾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视为其哲学的前厅,将“重估一切价值”的文稿比作未竣工的主体建筑。本书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未刊文稿,体现了西方学界尼采研究的最前沿成果。编者本人就是尼采全集的编辑委员会主席,是尼采作品和思想世界的研究大家。编者长期研究由魏玛尼采文库管理的遗稿,尽十年之功筛选和整理了尼采1880年代的全部笔记材料,在此基础之上汇编而成《重估一切价值》这本书。全书分为四卷,每卷包含若干章节,读者通过标题可按图索骥地寻读尼采相关的思想。如果尼采的遗稿好比一付扑克牌,尼采胞妹的版本是将扑克牌的顺序搅乱,维茨巴赫的贡献在于,试图将本来排序就不规整的牌子按花色和数字顺序排好。这对于初学者了解尼采哲学,无疑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的末尾有一附录,标出了每段格言写作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不仅收入80年代的遗稿,而且还有早在1875年写的断片,对于写作时间不确定的,编者则注上“不明”。这份附录体现了德国学者治学的严谨,有助于读者了解尼采思想发展的脉络。
目 录
上册
序
引言
卷一
最高价值的批判,用生命来衡量
引子
第1章 各类哲学家的心理
第2章 “真理”的意志
引子
1. 错误的出发点:精神的自我反映
2. 相信词语和语法
3. 事物根基的真理原则
4. 混淆逻辑与现实的原则
5. 对事物可认知性的信仰
6. 诽谤的大学校
第3章 道德的自我战胜
引子
1. 道德问题
2.“自由意志”的前提
3. 利己主义及其问题
4. 道德的非自然化
5. 理想主义者
6. 道德对于生命的利与弊
第4章 造神与神圣谎言的心理学
引子
1. 将人类分为神与人
2. 肯定的与虚无主义的诸宗教
3. 教士的类型
第5章 基督教的理想
引子
1. 心中的“天国”
2. 犹太人的怨恨
3. 基督教作为旧世界的衰亡形式
4. 强者的崩溃
5. 理智的不洁
6. 教会内反基督者的胜利
7. 新教
8.“现代观念”
卷二
权力意志的形态学和发展说
引子
第1章 永不衰竭的生命意志
第2章 生成中的创造意志
1.构成物的产生与生命节奏
2.有机物中的创造性
3.通过价值评估培育欲望
4.人的提升
第3章 个体的新概念
1.作为多样体和统治构成物的人
2.个人
3.意识的意义
4.智力只是一种器官
第4章 可以想象和测量的世界
引子
1.事件的逻辑化
2.世界作为有限度的力量
3.永恒的轮回
4.标准与数的相对性
5.“事物”作为动态的量
第5章 欲望作为权力意志的变形
第6章 艺术心理学
第7章 社会有机体
第8章 疲惫不堪的与精力充沛的生命
下册
卷三
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
引子
第1章 虚无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价值评估的必然结果
1.欧洲心灵的没落
2.颓废的标志
3.完全的虚无主义者
第2章 现代性问题
1.无目的性与无约束性
2.不成功者的数量
3.现代艺术
4.伟大的群氓与奴隶起义
5.19世纪强大的一面
第3章 我的任务
第4章 自然的价值秩序
1.道德作为等级制度的学说
2.新的目标
3.一切生存的无辜
4.价值重估
第5章 真理问题
第6章 等级制度
1.什么东西决定等级
2.创造力的程度
3.科学者的等级
4.群畜反对不寻常的人的斗争
5. 价值感的对立
6.工人阶级与更高阶层
卷四
中午与永恒
引子
第1章 一位英勇的哲学家的指导
第2章 20世纪
第3章 未来的立法者
第4章 管教与培育
1.伟大的教育者
2.培育的思想
3.婚姻
4.教育手段
5.贵族与其他阶层
6. 教育作为自我塑造
第5章 未来的人文主义
1.古典土壤的重新获取
2.希腊人的高贵
3.古典的类型
4. 什么是悲剧性?
第6章 伟大的单独者
第7章 狄俄尼索斯的哲学
1.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对立性
2.自然的拯救者
3.神的新种类
4. 宇宙的我
跋
关于尼采
附录:格言产生的时间
16
内容简介
目 录
尼采与思想之诗
柯利 尼采的诗
皮茨 尼采的《狄俄尼索斯颂歌》
狄俄尼索斯颂歌
疯子也已!诗人也已!
在荒原女之乡
最后的愿望
猛禽之间
火符
太阳沉落了
阿莉阿德尼的咏叹
声名与永恒
论最富者之贫
[附录一] 狄俄尼索斯颂歌手稿残篇
[附录二] 相关手稿附编
[附录三] 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观
关于版本的说明
17
内容简介
《尼采在西方》以海德格尔的解读为起点,提供20世纪关于尼采研究三个方向的重要文献:1.施特劳斯学派的解读;2.后现代派的解读;3.其他学院式的解读。
目 录
编者前言
第一编 尼采思想释义
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是谁?
注意尼采《善恶的彼岸》的谋篇
谋杀上帝
“战士精神”与扎拉图斯特拉的政治哲学
尼采的“柏拉图主义”
经验的局限:虚无主义
尼采的道德批判
“未来的哲人”是谁?——对《善恶的彼岸》的一种解读
尼采的《快乐的科学》
凯泽与尼采的《瞧,这个人!》
尼采的认识论研究
第二编 后现代思想中的尼采
尼采·谱系学·历史学
能动与反动
尼采的永恒轮回体验
尼采的生命作为隐喻
风格问题
第三编 尼采与西方大思想家
苏格拉底式的尼采
宗教真理需要何种寓意——柏拉图的洞穴抑或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
大政治或立法者问题:尼采反卢梭
克尔凯郭尔与尼采
从尼采到海德格尔——对海德格尔论尼采作品的批评性评论
现代的神话意义——布卢门伯格反尼采
德里达与尼采
尼采的启蒙:施特劳斯与尼采
编后记
18
内容简介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一导论
二《肃剧的诞生》及尼采早期论希腊人作品中的苏格拉底
背景
展示
尼采自我批判
《肃剧的诞生》标新立异
尼采的苏格拉底
尼采美学反对审美苏格拉底主义 [1]
肃剧世界观反对理论世界观
艺术家哲人
三尼采的苏格拉底观
——从《不合时代的沉思》到《快乐的科学》
《不合时代的沉思》
中期尼采
《人性,太人性的》卷一
《人性,太人性的》卷二,第一编
《人性,太人性的》卷二,第二编
《朝霞》
《快乐的科学》1~4卷
四尼采最后阶段描述的苏格拉底
《快乐的科学》卷5
《善恶的彼岸》
《论道德的谱系》
《瓦格纳个案》
《偶像的黄昏》:一般背景
《偶像的黄昏》:格言式文体和结构
《偶像的黄昏》:苏格拉底问题
《偶像的黄昏》:论证的结论
《敌基督》
《瞧这个人》
《权力意志》
五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结论
谁是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
扎拉图斯特拉针对苏格拉底
扎拉图斯特拉的教导针对苏格拉底的教导
尼采和苏格拉底:结论
参考文献
19
尼采与基督教
刘小枫 编 田立年 吴增定 等译
274页,2014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文章堪称晚近分析《敌基督》的力作,有的以现代思想的家法来解读尼采的反基督教论述,有的关注尼采与其前后的大思想家之间的思想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思想视野来理解尼采。而洛维特解释海德格尔笔下尼采解放的文章,则有助于我们反省海德格尔的尼采形象的历史和哲学含义。事实上,无论尼采寻求的是犹太教的上帝还是希腊异教的上帝,其“神学”都与欧洲精神的命运紧密相联。
目 录
编者前言
尼采的敌基督教登山训众
墙上的书写——《敌基督》与历史语义学
尼采与帕斯卡尔
基尔克果与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哲学和神学克服
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一文中
所未明言
神义论失败后的审美神话——布鲁门贝格的《马太受难曲》与尼采
永恒复返与上帝国
狄俄尼索斯对抗被钉十字架者
20
内容简介
尼采1887年出版的《道德的谱系》可能最难懂也最具独创性。该书由三篇专文构成,都专注于讨论道德概念的发展和传统。书中论述了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社会、生理甚至病理条件,发掘了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价值判断的共同的原始动力。尼采试着证明当代道德观的最初起源根本没有半点道德根据,残酷的权力斗争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
《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读者很快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也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
目 录
KSA版编者说明
Pütz版编者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善与恶”、“好与坏”
第二章 “罪欠”、“良知谴责”及相关概念
第三章 禁欲主义理念意味着什么?
Pütz版尼采年表
译后记
21
东方—西方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学者安德里亚·奥尔苏齐参与“尼采的藏书与阅读”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全书分四大部分,分别考察了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产生时期的语文学阅读和人种学研究、尼采80年代作品中的权力和宗教、尼采的古希腊图像,以及尼采与反犹主义话语的关系。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人性的、太人性的》产生时期尼采的语文学阅读和人种学研究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部分尼采80年代作品中的权力和宗教
前言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三部分希腊人作为现代颓废的对立面
前言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四部分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关于前雅利安时代德国居民的争论
第十一章德意志特性和宗教改革时代
缩写
文献目录
后记
22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既联系尼采的生平和写作等传记性因素同时又超出这些因素来理解尼采,探讨尼采个人性哲学思考的普遍意义。在他看来,尼采是一个哲学家,其使命是寻求解脱和解放:从信仰中解放出来,从各种精神枷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最后变成“自由的精神”。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尼采的疾病,这一最重要的传记性、个人性和偶然性的因素,对尼采帮助最大。
在这本引导读者阅读和思考尼采哲学的著作中,作者施特格迈尔没有集中关注尼采那些为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概念和学说,而是将尼采的概念和学说放到尼采生活和思考、写作的语境脉络中来加以理解和考察,并希望这种理解和考察最终反过来在读者自己的生活、思考、写作的语境脉络中产生某种影响,发挥某种作用。
目 录
尼采的赠礼(译者前言)
前言
一 尼采的生平
二 尼采生平对其哲学的意义:尼采自己的评估
三 尼采的思想来源
四 尼采的哲学写作形式
五 尼采对男男女女读者的期待
六 尼采的使命和主要区分框架
七 尼采对虚幻定向的批判
八 尼采的自我批判性定向:支点和标尺
九 尼采的重估之路
十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教导和反教导
十一 尼采的肯定
十二 尼采的未来?
附录一:尼采研究资源
附录二:尼采著作缩写
23
内容简介
目 录
Pütz版前言
KSA版编者说明
缩写符号
序
第一章 哲人的偏见
第二章 自由的精神
第三章 宗教的本质
第四章 格言与插曲
第五章 论道德的自然史
第六章 吾辈学者
第七章 吾辈美德
第八章 民族与国家
第九章 何谓高贵
终 曲 高山之歌
24
内容简介
1872到1873年的那个冬天,尚在巴塞尔大学当古典学教授的尼采,围着火炉对着几个学生讲授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彼时,尼采刚刚发表了成名作《悲剧的诞生》,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 1
一、修辞的观念 / 1
二、修辞学和雄辩术的门类 / 12
三、修辞和语言的亲缘关系 / 17
四、表达风格之纯正、明净、得体 / 22
五、与修饰言语相涉的典型言语 / 32
六、纯正的变异 / 37
七、转义表达 / 45
八、修辞格 / 60
九、演说的韵律 / 75
十、关于立场的准则 / 84
十一、诉讼样式和手段 / 93
十二、庭辩辞的诸部分 / 95
十三、议事类雄辩术 / 118
十四、展示类雄辩术 / 123
十五、布局 / 132
十六、论记忆和发表讲演 / 140
雄辩术简史 / 145
希汉、拉汉概念对照 / 168
25
内容简介
本书由15位西方古典学家和尼采研究学者共同撰写的13篇论文组成,分为五个专题,分别是:尼采在语文学领域的地位,学术历程,学术成就,文学、语言、文化,哲学、科学、宗教。这些论文都是深层次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其论点的鲜明、论据的充分,还是参考文献的丰富,都能给当今学者带来极大启发。
目 录
致谢
缩略语
作者简介
引言
第一部分 尼采在语文学领域的地位
拉达彻 论尼采语文学之滥觞
波特 尼采的激进语文学
第二部分 学术历程
莫斯特、弗里斯 尼采修辞学课程的文献材料
伯纳姆 尼采早期思想中的阿波罗与文化统一问题
第三部分 学术成就
詹森 尼采的毕业论文与他的首部作品:《忒奥格尼斯研究》
巴恩斯 尼采与拉尔修
扎沃洛科夫 尼采对荷马研究的影响
第四部分 文学、语言、文化
桑蒂尼 作为一个议题的文学史:尼采对再现古代的尝试
维瓦莱利 希腊的听众:尼采《语文学编》中不同文学类型的表现与效果
迈耶 尼采早期写作中的古老的诗与哲学之争
第五部分 哲学、科学、宗教
海特 尼采的早期希腊哲学谱系
巴比奇 尼采的语文学与古代科学
坎辛克、坎辛克-林德迈尔 尼采“我们语文学家的笔记”中的“更古老的希腊人”的宗教
人名索引
关键词索引
译后记
26
尼采与布克哈特
内容简介
目 录
尼采、布克哈特与人文教育困境(刘小枫)
第二版前言
导论
一 私人关系
二 与巴塞尔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类型
三 学识与教养的异同
四 社会学角度
五 古典天性与浪漫天性
六 对生命的静观默想与唯意志论思维
七 两种人与两种不同的哲学对时代的批评
八 否定与立场
九 大众
十 强权
十一 自由的终结?表达世界观的历史形象
十二 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十三 希腊文化与人本主义
十四 “危险的”生活
十五 个人主义与“伟人”十六 受难者
十七 历史的超验形而上学
十八 文艺复兴与基督教
十九 “贵族的”文艺复兴
二十 旧政体与革命
二十一 拿破仑
二十二 欧洲,自由与权力问题结语
二十三 欧洲与各民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