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研究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方以智集(邢益海、张永义主编)

方以智集

方以智,明代思想家,桐城派先。清兵入关后出家为僧,致力于思想救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家归一。方以智一生坎坷,却好学不倦。早岁重考订,《清史稿·隐逸传》称其“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中年以后,濒经离乱,备尝艰险,为学转趋幽深。出家后思考重心多落在烹炮三教,宗一圆三,环中寓庸,会通《易》《庄》禅之途。所著书,存世者不下400万言,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 方以智(1611-1671)




出版说明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愚者、无可、药地等。万历三十九年(1611),生于安徽桐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及第,授翰林院检讨。明亡后流离岭表,永历帝累以内阁大学士相召,终上十辞疏而不入朝。顺治七年(1650),在广西平乐为清兵所执,披缁得免。顺治九年(1652)北返,经樟树(有药都之称),停庐山,抵桐城。次年春往南京曹洞宗禅师觉浪道盛处,圆具足戒,法名大(弘)智。顺治十二年(1655)因父丧破关回桐城,庐墓三年。服阙后禅游江西,并于康熙三年(1664)入主青原山净居寺。康熙十年(1671),因“粤难”押赴广东,卒于江西万安之惶恐滩。




方以智虽一生坎坷,却好学不倦。早岁重考订,《清史稿·隐逸传》称其“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中年以后,濒经离乱,备尝艰险,为学转趋幽深。出家后思考重心多落在烹炮三教,宗一圆三,环中寓庸,会通《易》《庄》禅之途。所著书,存世者不下400万言。其中,《物理小识》《通雅》等属前期作品,《易余》《东西均》《药地炮庄》《冬灰录》《一贯问答》以及《周易时论合编》(方孔炤、方以智合编)等为后期代表作,另有诗文集若干种。




方氏生前声名籍甚,可身后却默默无闻,这与其学术史地位颇不相称。有鉴于此,我们特编“方以智集”,对其主要作品施以笺注疏释,以飨学界。尚未流通者,优先推出。已整理而明显不尽人意者,亦不惮重出。体例不作统一,或校点,或校释,或校订,或汇编。格式常沿其旧,有注音,有释义。一切以可读、可用为准也。由于方氏文字艰深玄奥,索解不易,本集各书亦不敢以尽善尽美为矢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以共同推进方以智思想和学术的研究,是所望焉。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中国典籍编注部乙组


2012年5月





▲ 《幽居图》,方以智 绘




已出书目


● 《冬炼三时传旧火:港台学人论方以智(2012年)


● 《青原志略(2012年) 


● 《药地炮庄笺释·总论篇(2013年) 


● 《冬灰录:外一种〈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2014年) 


● 《药地炮庄(2016年) 


● 《浮山文集(2017年) 


● 《图像几表2021年) 



中国传统   经典与解释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方以智集
邢益海 张永义   主编







01




冬炼三时传旧火

——港台学人论方以智

邢益海 编
417页,2012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方以智勤于著述,存世者不少于四百万字,然除《通雅》、《物理小识》外,余皆流传甚少,其思想学术亦因故缺乏后人表扬与研究,几近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巨大身影遮蔽!

晚近四十年来,《方以智全集》点校出版一再推迟,《易余》、《冬灰录》等珍贵资料秘而不宣,即便如此,港台学人饶宗颐、劳思光、张永堂、杨儒宾、廖肇亨、谢明阳、徐圣心、蔡振丰等,先后加入研究方阵,成果颇丰,其学术视野和治学方法于我内地不无裨益。故编选港台学人的研究精粹,而成《冬炼三时传旧火:港台学人论方以智》,谨以此纪念密之先生诞辰四百周年。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编者说明
方以智与王夫之(节选,1972)
方以智与陈子升(1974)
方以智之画论(1974)
《方以智晚节考》及《补证》读后感(1979)
方以智倡三教归《易》论(摘录,1984)
方孔照《周易时论合编》一书的主要思想(节选,1985)
明遣民觉浪道盛与方以智“怨”的诗学精神(2001)
方以智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2002)
读《东西均注释》札记(2003)
儒门别传——明末清初《庄》《易》同流的思想史意义(2004)
药地生死观论析(2004)
方以智《药地炮庄》之“以禅解庄”(节选,2005)
药地愚者禅学思想蠡探(2008)
火·炉·土·均——觉浪道盛与无可弘智的统摄之学(2009)
方以智的禅学思想(节选,2009)
方以智三教道一论的特色及其体知意义(2010)
附:港台及海外学人方以智研究论著目录


02




青原志略


[明]方以智 编 张永义 校注
383页,2012年7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青原志略》旧题“释大然撰,施闰章补辑”,今改称方以智撰。《青原志略》属于地方志,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一山一水。青原山文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遗产尤其积累深厚,而山志则是存载这一文化遗产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原书扉页无编著者姓名,内容目次为序三、发凡、山水道场、僧传、书院、碑铭、序说、游记纪事、疏引、书、诗、杂记等十三卷,每卷由一人编撰、一人校订,同署名于卷首。共计十二人参与,其中笑峰门人、药地门人出力尤多。明代是三教合一说极盛之时代,考其说者由此《志》入手,不仅可得一实例,亦且有助于测其远因与近缘也。




目  录

校注前言


卷首
序文、发凡
卷一
山水道场
卷二
僧传
卷三
书院
卷四
碑铭
卷五
序、说
卷六

卷七
疏引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杂记
卷十三
杂记


附录


《青原志略》成书考



03




药地炮庄笺释·总论篇


[明]方以智 著  张永义 注释
312页,2013年9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系方以智晚年代表作。此前华夏出版社已出版了《药地炮庄》的校注本,但对“总论”部分校注较少。《药地炮庄笺释(总论篇)》由方以智所著,本书则是专门针对《药地炮庄·总论》的校注。作者说,方氏著述,常在正文前列“通论”数卷,《通雅》、《物理小识》莫不如此。这种通论,要么撮举大义,要么追源溯流,颇便于对全书的理解。《药地炮庄》一书,总论上篇集汉、唐、宋、明诸家论说,近于《庄》学简史;总论中篇收入晚明高僧及儒生们的《庄》评,重在衡定《庄子》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总论下篇收方以智本人的文章,可以看作全书之纲领。三篇总论基本上概括了《药地炮庄》一书的主要内容,剩下的则属细节和具体的论说。




目  录

前言(张永义)


序跋·发凡


药地炮庄序(陈丹衷、何三省)


阅炮庄与滕公剡语(张自烈)


弘庸序


补堂炮庄序(文德翼)


炮庄序(余飏)


炮庄咏二十四韵(苗蕃)


读炮庄题辞(大成)


炮庄序(戒显)


炮庄小引(方以智)


炮庄发凡(大别)


炮庄末后语(方以智、兴翱)


刻炮庄缘起(萧伯升)


炮庄后跋(慈炳、彭举)


总论上


集汉唐宋至今诸家论说


总论中


憨山影响论


鼓山寐言一则


天界提正托孤说


黄林合录


总论下


向子期与郭子玄书


惠子与庄子书


逍遥游总炮


齐物论总炮


养生主总炮


人间世总炮


德充符总炮


大宗师总炮


应帝王总炮


附录


儒宗别传一一从《药地炮庄总论上》看方以智的庄学观


方以智与左藏一


由《药地炮庄》看方以智的惠施论



04






冬灰录


——外一种《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明]方以智 著 邢益海 校注 


384页,2014年4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冬灰录》及《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是明末大家方以智(药地大师)门人弟子对其上堂法语、开示等宗门活动的记录。《冬灰录》约8万字的篇幅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方以智作为曹洞宗寿昌系禅僧的标准生涯,他在上堂开示、法语中对禅宗公案随手拈来,显示其禅学功力已经炉火纯青。



《冬灰录》是方以智的一部神秘著作。官修各种方志、传略无录。《冬灰录》对于完整理解方以智的禅学思想尤其是其会通庄、禅、易的思想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与方以智“逃禅”后的另两部著作《东西均》、《药地炮庄》相得益彰。



目  录

校注前言


卷首(第一册)


《冬灰录》序(兴翱趟螈)


《冬灰录》(卷首一)(兴月录)


《冬灰录》(卷首二)(兴种记)(1655—1658)


《冬灰录》(卷首三)(传口录)(1658—1662)


(冬灰录》(卷首四)(兴化录)(1663—1664)


卷一(第二册)


《冬灰录》(卷一)(兴化、法鼎录)(1664年冬)


卷二(第三册)


《冬灰录》(卷二)(一鉴、寂常录)(1665)


卷三(第四册)


《冬灰录》(卷三)(兴伟、兴弦录)(1666)


卷四(第五册)


《冬灰录》(卷四)(传澥、兴会录)(1667)




外一种:《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卷首 序


卷一 上堂


卷二 小参示众


卷三 法语偈赞


卷四 佛事 跋




05




药地炮庄


[明]方以智 著
张永义 邢益海 校点 
474页,2016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药地炮庄》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方以智解读《庄子》的作品。药地是方以智的号,炮的意思是烹炮,“会诸家于一鼎”之意。此书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庄子》注疏,而是对《庄子义理》的一种引申和再解释。

此次整理,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本(广文书局影印本)为底本,序跋部分分别参考了安徽省博物馆藏本(大集堂本)和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本(天瑞堂本),正文缺页亦据此两本予以补足。另外,由于此藏轩本《庄子》原文与传世本有少量出入,此次校点选取王孝鱼先生校勘整理的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作为《庄子》原文的对校本。《炮庄》中汇集的诸家评论,亦尽量找原书作了核对。

目  录

校点说明


历代序跋


药地炮庄序(陈丹衷、何三省)


阅炮庄与滕公剡语(张自烈)


弘庸序


补堂炮庄序(文德翼)


炮庄序(余扬)


炮庄咏二十四韵(苗蕃)


读炮庄题辞(大成)


炮庄序(戒显)


炮庄小引(方以智)


炮庄发凡(袍山行者)


炮庄末后语


刻炮庄缘起(萧伯升)


炮庄后跋(慈炳、彭举)


总论


总论上


总论中


总论下


内 篇


卷一


逍遥游第


齐物论第二


卷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卷三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外 篇


卷四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肤箧第十


在宥第十


天地第十二


卷五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卷六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


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 篇


卷七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卷八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卷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


列御寇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附录一 原目录


附录二 四库提要



06




浮山文集


[明]方以智 著  张永义 校注 
600页,2017年8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浮山文集》是方以智一生文章的总集。全书包括《前编》十卷(稽古堂集、曼寓草、岭外稿等),《后编》两卷(《药地愚者智随笔》),《别集》两卷(《浮庐愚者随笔》),共计十四卷。其中,《前编》收录其出家前的作品,《后编》收录其出家后的文章。《别集》以书画题跋为主,也包含少量的铭文。《文集》所收文字前后跨越数十年,是了解方氏一生思想和行事变迁的很好素材。《文集》对于南明史、经史考订、书画鉴赏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  录

校注说明


浮山文集前编


卷一 稽古堂初集


卷二 稽古堂二集上


卷三 稽古堂二集下


卷四 曼寓草上


卷五 曼寓草中


卷六 曼寓草下


卷七 岭外稿上


卷八 岭外稿中


卷九 岭外稿下


卷十 猫峒废稿


浮山文集后编


卷一 药地愚者智随笔


卷二 药地愚者智随笔


浮山此藏轩别集


卷一 浮庐愚者随笔


卷二 浮庐愚者随笔


附录一 膝寓信笔


附录二 辑佚


附录三 序跋


附录四 传记与评论





07







图像几表


[明]方以智 编  彭战果 郭旭 校注
422页,2021年6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方以智《图像几表》的校注。《图像几表》是《周易时论合编》的一部分,主要是易图及与其相关的说明文字。《图像几表》共分八卷”,是以采录《周易古今文全书》“易学启蒙”五卷之图为主,旁及诸家易说或易图,分“图书”、“卦画”、“八卦”、“卦变”、“蓍策”、“卦序”、“旁征”七部分,集图二百余幅。方以智的《图像几表》,从所集易图之多及阐述之深刻来看,实是对汉唐宋元以来易图书学的一次总结,亦是阐述方氏象数易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明末忧患之际产生的易图学三大奇书之一。《图像几表》将当时的哲学知识与象数易学相结合,企图从易学中寻求万法之根本,以“贵为时用”为宗旨,亦大有力挽狂澜之意。《图像几表》对后来清代易图学的发展影响颇大,是一部历代象数易学的总结之书。




目  录

校注说明/ 1

李世洽鉴定刻本 / 1
周易时论序 / 3
时论序 / 6
方潜夫先生时论序 / 8
方仁植先生每觅易象诗以谢之 / 11
周易时论序 / 13
方中德跋 / 14
方中通记 / 17
方中履记 / 19
周易时论合编图象目录/ 21
时论后跋 / 25
周易时论合编凡例 / 27



图象几表卷之一
  方孔炤序 / 35
  方以智记 / 36
  图书

冒示 / 37
诸家冒示 / 39
河图洛书旧说 / 43
密衍 / 56
四象卦数旧说 / 66
四象新说 / 67
洪范九畴诸解 / 70
河洛析说 / 76
  朱升七图
  新表矩曲四图
  飞宫禹步
  三合四图
  巳亥穿图
  三七衡图
  关子明三合
  大九九方图
  郑樵《禹贡》依生序说
  干支维正河图
  阴符遁甲洛书
  洛书符

图书五行 / 85
五行尊火为宗说 / 92

图象几表卷之二
  
卦画
八卦横图 / 94
大横图 / 95
 
 八卦积数
  十八变参两数

大圆图 / 99
八际峙望中分互取图 / 104
合方圆图诸说 / 106
三十六宫方图合元会图 / 109
方图诸象 / 110
  四交十六卦
  四层起中
  四破各十六卦
  十二方环中央
  明堂表法
  握机表法
  旋望对错
  叠对
  震巽中交
  坎离井字
  艮兑边井字
  倒方图易震巽说

四分四层说 / 121
方图明堂表法说 / 122
日月运行图 / 124
明生岁成纳甲气朔图 / 126
卦起中孚归奇象闰图 / 128
九行八卦表 / 130
宿度图 / 134
分野星土说 / 139
  分野图
  星土说

三天图 / 145
纳音图 / 147

图象几表卷之三
  八卦
父母图说 / 151
先天八卦方位图说 / 153
后天八卦方位图说 / 155
先天一三纵横说 / 160
中天四坎四离变衍 / 161
四正四偏先后之变与统三男三女先后之变 / 163
唐尧朔易图 / 165
天门据始图说 / 166
后天分金说附 / 168
三轮拱架几表说 / 168
十六卦环中交用图说 / 170
先后天因重说 / 171
  卦变
《启蒙》卦变图 / 173
来氏、沈氏《彖传》卦变说 / 174
八宫游、归卦变图 / 178
归游相综之图 / 182
元公黄氏衍京变 / 184
八不变卦颠荡图 / 186
八荡双颠图 / 187
依先天序颠错三图 / 189
巾石吕氏中交百二十八卦图 / 190
序卦互见图 / 192
京变圆图与应朔望图 / 193
朱子卦变圆图 / 195
三互图说 / 196

图象几表卷之四
 
 蓍策
《启蒙》蓍衍 / 199
  三微成着
  三着成象
  四约过揲
  十八变策六十四状图

邵子十二会策 / 205
大衍蓍原析图 / 209
大衍千二百乘起图 / 210
易东丁氏倚九十九图 / 211
图书合数 / 212
  用五
  二微
  余数

《关子明易传》约 / 214
七其六说 / 217
大衍蓍原三五错综说 / 217
七七说 / 221
筮占 / 223
  
序卦说
景元萧氏考约 / 225
黄氏卦序演 / 237
三十六贞悔圆图、方图 / 241
《野同录》序卦 / 244

图象几表卷之五
 
 旁征
三易考约 / 247
《京氏传》约 / 249
六十四卦甲子积算 / 252
卦气直日图 / 257
具爻应廿四气纳虚图 / 259
《太玄》约 / 261
《洞极》约 / 264
《元包》约 / 266
《潜虚》约 / 269
邵约 / 271
  经世概
  元会数
  天根月窟图

洪范蔡畴 / 279
  石斋黄氏广填卦三图
五行杂变附 / 284
玩易杂说 / 294
  承乘比应
  中四爻
  任间〇卦主

图象几表卷之六
五运六气图 / 302
三阴三阳图 / 304
五运六气 / 305
人体呼吸十二经卦气图 / 308
人身呼吸合天地卦气说 / 310
律吕声音几表 / 320
  律应卦气相生图
  《律吕新书》积实约
  八十四调
  黄钟空围九分图说
  纳音附
  邵子声音概论
  燕乐论约
  等切旋韵约表
  论古皆音和说


图象几表卷之七
《崇祯历书》约 / 361
  圜中
  天圜
  二曜
  五纬

两间质约 / 380

图象几表卷之八
极数概 / 391
  河洛积数概
  九六说
  参两说
  五合相藏说
  四象八卦适值位数
  商高积矩图说
  石斋黄氏天方图说
  声数









 ● 邢益海 | 陈献章的诗酒之乐


 ● 张永义 | 《齐物论》的义理脉络


 ● 吴小锋 | 文不在兹乎:《庄子·天下》篇中的“旧法世传之史”与“六经”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老子历代注疏(李为学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绎读经子(刘小枫、陈少明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古学纵横(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陈柱集(李为学、潘林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政治哲学文库(甘阳、刘小枫主编)

(编辑:乐铮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