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研究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罗森集(刘小枫主编)


罗森集



斯坦利•罗森(1929—2014)一生中出版了20部著作,超过125篇论文,在柏拉图、黑格尔、海德格尔以及尼采研究方面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学术贡献。罗森的第一本著作是1968年出版的《柏拉图的〈会饮〉》。在他的学术生涯晚期,又发表了大量对柏拉图形而上学和政治学思想的研究。他的著作几乎可以说是改变了当时英语世界对柏拉图研究的径路。在《柏拉图的〈会饮〉》出版之前,英语世界的柏拉图研究为分析哲学出身的哲学家所占据,倾向于孤立地分析对话中单个的论证。而在罗森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努力之下,现在哲学界已经就柏拉图的对话达成这样的共识,即:就对话文体的特殊性而言,论证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能脱离提出论证的戏剧背景以及文本的上下文进行研究,研究者必须考虑到柏拉图的对话的文学整体性。




▲ 斯坦利•罗森(Stanley Rosen,1929—2014)

已出书目


● 《诗与哲学之争:从柏拉图到尼采、海德格尔》(2004年)
● 《柏拉图的〈治邦者:政治之网》(2011年) 
● 《柏拉图的〈会饮(2011年) 
● 《哲学进入城邦:柏拉图理想国研究》(2016年) 
● 《分析的限度(2016年) 
● 《柏拉图的智术师:原物与像的戏剧(2016年)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罗森集


刘小枫   主编









01





诗与哲学之争
——从柏拉图到尼采、海德格尔
[美]罗森 著  张辉 译
219页,2004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探究柏拉图为保留诗与哲学之争所作的努力以及所面临的矛盾,分析并提出问题。古代与现代之争、理性与启示之争,乃至哲学与城邦的矛盾等等难题,都在罗森这本书所讨论的诗与哲学之争中一次次复现。诗与哲学的争纷,是精神界永远无法停止的战争。谁宣告这场战争已经结束,谁以为胜券在握,谁就离真正的城邦越远,使诗与哲学的内在统一越是遥不可及。

该书共十篇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为保留诗与哲学之争,柏拉图所作的努力以及所面临的矛盾,分析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从三个方向讨论例解“哲学的可能性”所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第三部分为几种错误进入哲学的方式的失败及其原由。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序言


一 哲学与诗的争纷


二 哲学与革命


三 柏拉图神话:"反向运动的宇宙"


四 柏拉图《斐德诺》中的非爱者


五 苏格拉底:作为隐藏的爱者


六 爱欲在《理想国》中的作用


七 思想与解觉


八 海德格尔的柏拉图解


九 如何言说""?


十 尼采的"柏拉图主义"评述


译后记 精神界的永久战争





02




柏拉图的《治邦者》


——政治之网


[美]罗森 著 陈志伟 译
279页,2011年5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治邦者》据说是柏拉图对话作品中最难理解的一部,罗森于垂暮之年写就的疏解,贡献给读者的是一篇丰富详尽且发人深思的分析。作者宣称,《治邦者》的中心主题是为政治的技艺下定义,是处理实践智慧或称为良好判断与技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柏拉图对理论与实践这一现代问题的惊人预见。在作者看来,政治经验要服从于良好判断(phronesis)的统治,还要服从技术结构(tecchne)。罗森力图解释这篇对话的哲学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设置场景,划分法,颠倒宇宙的神话,修正划分法,范例,编织,度量,法律,城邦作为影像等。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设置场景


第二章 划分法


第三章 颠倒宇宙的神话


第四章 修正划分法


第五章 范例


第六章 编织


第七章 度量


第八章 法律


第九章 城邦作为影像


书目


附录


索引





03






柏拉图的《会饮》
[美]罗森 著 杨俊杰 译
399页,2011年5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会饮〉》为英语世界细致通解柏拉图《会饮》的第一部作品,首次采用戏剧形式来对待柏拉图的对话,探讨被柏拉图具象化了的人类性欲的哲学含义。《柏拉图的〈会饮〉》初版于20世纪60年代分析哲学和古典语文学诡异结合之际,当时大起争议,而今不但为各派学者接受,其关于男同性恋性行为的理论含义的分析,亦被视为人之存在的柏拉图戏剧现象学的关键所在。作者罗森锐气逼人,分析细腻,笔力雄健,虽有争雄施特劳斯之心,亦尽得乃师真传。



目  录

致谢


第二版序言


导论


一、方法上的一些问题


二、历史与编年


三、《会饮》的教诲


第一章 开场白


一、回到起源


二、求学与交往


三、阿波罗多洛斯的狂热


四、阿里斯托得莫斯的沉默


五、赴宴之路


六、苏格拉底的到达


七、醉酒与爱欲的秩序


第二章 斐德若


一、希琵阿斯的学生


二、源生与生育


三、自私与可见性


四、爱的回报


第三章 泡赛尼阿斯


一、爱欲的划分


二、智术师之为普罗米修斯


三、“高贵的”少男娈


四、被修改的雅典礼法


五、有用与奴役


第四章 厄里克希马库斯


一、打嗝与希波克拉底


二、双重的爱欲


三、相类与相异


四、软音乐与硬音乐


五、双重的音乐


第五章 阿里斯托芬


一、双重的语言


二、诗的语言


三、圆球人


四、宙斯的计谋


五、不完满的起源


六、关于整全的讲辞


第六章 阿伽通


一、双性人


二、迷醉的阿伽通


三、阿伽通的方法


四、幸福之为美


五、幸福之为美德


六、幸福之为智慧


七、结尾


第七章 苏格拉底与第俄提玛


一、可见与不可见


二、苏格拉底的赞颂


三、漫谈乱伦


四、欲求与拥有


五、青年苏格拉底


六、爱若斯之为居间者


七、爱若斯的诞生


八、对善之爱


九、永恒与生理学


十、对荣誉之爱


十一、最终的启示


第八章 阿尔喀比亚德


一、阿尔喀比亚德的天性


二、阿尔喀比亚德的到来


三、颂扬与指控


四、影像与萨图尔


五、未遂的勾引


六、坚韧与勇气


七、苏格拉底的独一无二性


八、醉与诗


第二版增加注释


补录参考书目评论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增补


译后记



04






哲学进入城邦
——柏拉图《理想国》研究
[美]罗森 著 朱学平 译
518页,2016年6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罗森将《理想国》视为为精心安排的整体,侧重于研究论点表述的戏剧形式。他的解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与前人(如:施特劳斯和他的学生认为此对话是“反讽性”的)都不尽相同。罗森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柏拉图撰写对话的意图是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是否认为对话中构建的“理想城邦”真的是可欲的?最后罗森试图说明,显示哲学和政治实践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可能正是柏拉图的意图——富有吸引力的哲学前提,如若实践为现实将导致概念上的自我不一致和政治灾难。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一 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


二 忒拉绪马霍斯


三 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


第二部分


四 教育之一:奢华的城邦


五 教育之二:净化的城邦


六 正义


七 女人的戏剧


第三部分


八 可能性


九 哲人的天性


十 善、线段划分和洞穴:哲人的教育


第四部分


十一 政治的蜕化


十二 幸福和快乐


十三 哲学与诗之争


十四 不朽的灵魂


结语


索引





05




分析的限度


[美]罗森 著 夏代云 译
408页,2016年9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分析的限度》是罗森与西方占主流地位的分析哲学对话的力作。在《分析的限度》中,罗森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和尼采为例,证明分析哲学并未真正理解传统哲学的问题。分析哲学以清除哲学偏见为自己的目的,自身却变成了一种哲学偏见;分析哲学希望给哲学思考划定语言的限度和语境,却忘了给自己划定语言的限度和语境。《分析的限度》探讨当今分析哲学对一些传统主题如直觉、本质、统一体(unity)、存在(being)、实存(existence)和否定等的处理,发现与这些主题相联系的传统问题,被分析哲学家翻译为他们的技术性语法后,并非被澄清或解决了,反而被忽视或扭曲了。本书进而关注与分析语境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种深刻的意义上与西方哲学史共存。

目  录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 1


致谢 / 1


前言 / 1


第一章 直觉与分析 / 7


1.心理主义 / 8


2.结构 / 41


3.概念 / 61


第二章 本质 / 78


4.述谓 / 78


5.本质是必然的吗?/ 96


6.克里普克那里的直觉和想象力 / 109


7.个体本质 / 132


第三章 存在与非存在 / 145


8.本体论系词 / 145


9.统一体与存在 / 158


10.苏格拉底之梦 / 176


11.非存在与无 / 188


12.总结性沉思 / 210


第四章 整体 / 220


13.直觉与梦 / 220


14.柏拉图的影像之影像 / 229


15.先验解构 / 255


16.尼采的混沌影像 / 275


第五章 作为概念的世界/ 314


17.哥白尼革命 / 314


18.理性的根据 / 335


19.结束语 / 367


参考文献 / 372


索引 / 378


译后记 / 385




06






柏拉图的《智术师》


——原物与像的戏剧

[美]罗森 著


莫建华 蒋开君 译


416页,2016年9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森对柏拉图的《智术师》进行详细疏解的著作。罗森对《智术师》的一些看法,不同于当代柏拉图学者似乎广泛接受的看法,为了最强有力地证明作者自己的进路,罗森用相当篇幅,大量分析那些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柏拉图的最杰出的那些文献。在罗森看来,对柏拉图《智术师》的诠释有“欧陆”(存在论的、海德格尔式现象学的)和“分析”(英美分析哲学的、概念分析式的)两种,而对它们的综合,或者说超越,则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这部相当晦涩的柏拉图对话,所用方法就是将对话视作戏剧(drama)来解读。




《智术师》最引人注目的戏剧要素是爱利亚异乡人和苏格拉底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既是个人性的差别,也是学说或方法论上的差别。柏拉图通过《泰阿泰德》与《智术师》之间的戏剧联系,使我们留心这个差别。



目  录

致谢1


序言1


第一幕 二分67


第一场 诸神与哲人69


题外话 《斐勒布》中的二分79


第二场 追猎智术师96


第三场 钓者104


第四场 对智术师的划分和多重定义114


第五场 自然与作品132


第六场 二分总结152


第二幕 像167


第七场 像的问题169


第八场 又一轮二分195


第九场 非存在问题201


第十场 重审像的问题215


第十一场 精确的和不精确的神话236


第十二场 巨灵之战246


第三幕 形相263


第十三场 同一、述谓和实存265


第十四场 形相字母表284


第十五场 非存在312


第十六场 假陈述339


第十七场 总结二分361


收场白368


附录387


参考文献389


希腊词汇索引394


引文索引395


主题索引397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特劳斯集(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特劳斯讲学录(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伯纳德特集 (张辉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布鲁姆集(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柏拉图注疏集(刘小枫、甘阳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荐 | 尼采注疏集(刘小枫主编)

编辑 | 刘若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