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麦克白》与《李尔王》中的政治哲学
01
内容简介
作者克雷格认为,莎士比亚作为哲人的伟大,不亚于他作为诗人的伟大,后者甚至更多来自莎士比亚的思想能力而非他天才的表达能力。克雷格集中阐释了《麦克白》和《李尔王》两部剧,同时广泛论及《奥瑟罗》《冬天的故事》《一报还一报》,意在表明“哲学地”阅读莎士比亚将有何斩获。
此书的解读进路不循常规,但仍在阿兰‧布鲁姆和哈里‧雅法开辟的传统中,为我们理解莎剧创造的一般原则做出了重大贡献。
▲ Leon Harold Craig Of Philosophers and King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1
02
目录
* 上下滑动查阅更多
致 谢
致读者
第一章 作为戏剧诗人的政治哲人:莎士比亚研究序言
第二章 活在艰难时世:《麦克白》中的政治与哲学
马基雅维利访问苏格兰
《麦克白》的形而上学
善与恶的自然运作
无所不包的空气中的毒雾
第三章 发现自然:《李尔王》中的政治与哲学
即兴政治的危险
自然的问题
成为哲人的国王
成为国王的哲人
第四章 “甜蜜的哲学”:莎士比亚表现哲学与政治生活之关系的更多例证
《奥瑟罗》的基本问题
智慧诗人的真正考验:《冬天的故事》
《一报还一报》中高贵的疏忽
关于哲人兼诗人莎士比亚最后的话
注 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03
内文试读
为什么主要选择了《麦克白》和《李尔王》
(摘自第一章“作为戏剧诗人的政治哲人”,页26-27)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本研究致力于展示,“哲学地”阅读莎士比亚能收获什么——也就是说,将莎士比亚视作首先自身是哲人的戏剧诗人(因而能清楚理性地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及原因),他的首要目的包括以读者适宜的程度,在他们中间推广哲学活动。
但既然至少还有他的另一打剧本也能堪当此任,这重目的本身就无法解释为何我要在此集中探讨两部剧本——《麦克白》与《李尔王》。解释这两部剧本的特殊意义需要耗费更多笔墨,既涉及两部剧本本身,也涉及莎士比亚似乎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先从后者说起。莎士比亚微妙地——但有一次显而易见、引人注目——关注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的所有内涵。更准确地说,我们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始终着迷于哲人统治者,一位 “哲人王”。
▲ 《皆大欢喜》封面,Bantam Classics,1988
他的剧本中频繁地出现那一概念各个侧面的各种问题, 这至少不同寻常。一些剧本表现哲人统治者明显失败(如《一报还一报》《暴风雨》,或许还有《皆大欢喜》;哈姆雷特这一人物似乎也间接涉及这类缺陷)。
与之形成戏剧反差,另一些剧本则展现成功的君王(《亨利五世》是最著名的例子)或其他成就卓著的统治者(尤其是两位凯撒)。诚然,成功君王的反面还有并非败于哲学性错误的统治者(如理查二世、约翰王),莎士比亚也运用他们的例子,进一步揭示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与该主题相关的还有一些剧本,其中,最智力超群的人物、对人性最具洞见的人物,碰巧最十恶不赦(如葛罗斯特公爵理查和伊阿古)——这又是一个柏拉图的论点:最有能力行善的人,必然能犯下最大恶行(比较《王制》491e,495b,518e-519b)。要想知道是什么决定了巨大的潜力会转向何方,可以探索相关剧本,以求理解为何这些顶级恶棍会败坏。
▲ 《李尔王》剧照,2008
之所以选择详细阐述《麦克白》与《李尔王》这两部剧本,是因为它们以独特的角度阐明了这个最无所不包的问题: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传统上视为政治与哲学间的张力。我论述每部剧本的章节都将致力于表明,《麦克白》与《李尔王》都展现古老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都自然产生于政治问题。
也就是说,这些章节表明,致力于充分理解某些实践问题,某些转瞬即逝但反复出现的实践问题,必然引向某些思考,远远超越这些实践问题产生其中的特定情形——因为实际上顾名思义,显著的政治(political)情况总是“颇为独特”(particular),总是或多或少偏狭、受限,并非永恒,因而永远变动不居。
不过,其中生成的一些问题却超越于政治实践流动不居、千变万化的紧急情况,引领我们思索更大、恒定的自然环境,其间开展着一切政治生活, 也引领我们思索作为政治生活组成部分的各种自然。
▲ King Lear and Cordelia,Francesco Bartolozzi,1783
▲ 《李尔王》,英国TNT剧院演出话剧
先说莎士比亚所有令人难忘的独特短语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妖婆,滚你的”,这句短语仅出现在两处:《麦克白》(1.3.6)与《李尔王》(3.4.121)。也唯有在这两个剧本里,有人说自己被 “捆在一根(或那根)桩上”。
每部剧本都呈现了一例堪称(而且已被称作)莎士比亚戏台上最触目惊心的暴力场景:《麦克白》中麦克德夫(Macduff)的儿子被杀,《李尔王》中葛罗斯特被挖双眼。两部剧本中,自然的极端暴力都对位于这场骇人的人类暴力,每部剧本都描绘了据称前所未有地惨烈的暴风雨。两部剧本都强调睡眠的治愈力量。每部剧本的剧名人物都称世界不过是舞台,世人不过是傻子。
两部剧本都用高度相似的语词,呈现世界末日的毁灭意象:麦克白迫使女巫回答说,“即使大自然所孕育的一切灵奇完全归于毁灭,连毁灭都感到手软”(4.1.58-60);李尔向降下暴雨的神灵呼吁,“打碎造物的模型,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的人类的种子遗留在世上”(3.2.8-9)—莎士比亚全集中,唯有这两处提到 “种子”(germaines)(如子房[germens]、幼芽[germs])。
▲ 夏塞里奥
《麦克白和班柯第一次遇到三个女巫》,1855
两部剧本中,服装都具有普遍的象征及隐喻意义。
两部剧本的剧名人物都一度疯狂。还有那个奇特的事实,即两部剧本中,发疯的主人公都将一张空凳视作某个不在场的人的位置:
麦克白相信,被害的班柯(Banquo)占据了留给他的位子(这使得麦克白夫人责怪:“啊,这倒说得不错!这不过是你的恐惧所描绘出来的一幅图画……说到底,你瞧着的不过是一张凳子罢了”;3.4.59- 67);
李尔模拟审判忘恩的女儿们时,命令“先控诉她;她是高纳里尔(Goneril)”(这使得弄人回应:“对不起,我还以为您是一张折凳哩。”3.6.51)。
▲ 福塞利《麦克白夫人抓过匕首》,1812
04
作者简介
克雷格(Leon Harold Craig),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莎士比亚的政治剧。已出版专著多部,包括《柏拉图主义的利维坦、哲学与哈姆雷特的困惑》《哲人中的英语王》《哲人与王者》等。
▼
延伸阅读
▲ 点击图片 购买图书
● 娄林 | 李尔王的意图和莎士比亚的意图: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初探
● 新书推荐 | 《凯撒的精神:莎士比亚罗马剧绎读》(彭磊 著)
编辑 | 蒋兰
关注我们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