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典与解释”书系出版学术书籍36种(含新书25种,修订版9种,辑刊2种)。其中,既有对中西经典的点校、翻译、笺注,也有围绕理想生活、文明危机、历史兴衰、文艺哲思的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将思考之根扎得更深、更透。
在此,我们致敬优秀的作者、译者和编者,致敬辛勤的出版界同仁。正是有他们苦心孤诣、笔耕不辍,古典学研究才得以日新日进。我们也要感谢各位读者与各界同仁一直以来对中国古典学术的关注和支持。愿我们在新的一年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古典学研究” & “古典与文明”
公众号编辑部
2024年度“经典与解释”书系闪回
《苏格拉底与居鲁士:色诺芬导读(1963)》
《孟德斯鸠思想批判》
《帕默尼德》
《浪漫的律令:早期德意志浪漫主义观念》(增订版)
《公开的密谋》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第二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第二版)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第二版)
《论柏拉图对话》(第二版)
《地缘政治学的黄昏:将军与地理学家》
《卢琴德:一部小说》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论德意志文学及其他》
《伊菲革涅亚:附戏剧前言与古典笔记》
《品达〈皮托凯歌〉通释》
《迷狂与真实之间:从荷马到朗吉努斯的希腊诗学诠释》
《智术师列传》
《普鲁塔克的柏拉图主义》
《亡灵的对话》
《道德玄经原旨 附:玄经原旨发挥》
《公孙龙子集解》
《经典与解释(第64辑):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
《经典与解释(第65辑):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
[美]施特劳斯 讲疏
[美]潘戈 著
在作者潘戈看来,孟德斯鸠的写作中不仅有对自由的推崇和对封建专制的否定,其中也同样分享着他的反对者对启蒙精神泛滥的担忧和对启示工具性价值的体认;然而,孟德斯鸠的理性理论构建在根本上是反启示的,他认为对启示的解构是建设以理性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现代性的关键步骤。
本书是《帕默尼德》的中篇注释本,收入“阅读柏拉图”系列。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译出本文,同时参考多种注疏本和译本,为原文添加注释以疏通文意,指示论证要隘,同时划分章节,添加章节标题,在每章首尾置“题解”和“附释”,使论证脉络清晰可见。
[美]弗雷德里克·拜泽尔 著
本书是在2019年《浪漫的律令》基础上的增订版,新增拜泽尔近年一篇论文,是拜泽尔对围绕德意志浪漫主义的争论的回应,也概括性地总结了拜泽尔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此外,译者对全书进行了通篇校订。
《公开的密谋》是一个“保守的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尝试,是一个推动并建立人类对命运的掌控,将其从危险、不确定性和苦难中解救出来的计划,是作者对世界秩序的最后陈述,对于读书界认识西方“世界共同体”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
一部从战争罪责问题出发,对德国的历史、现实、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进行全面反思的“战斗檄文”。胡果·巴尔以犀利的文笔和辩证的思维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追溯到16世纪由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对包括路德、康德、黑格尔和尼采在内的德国知识分子及其思想中的弊病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与揭露,指出正是路德创立的新教使德国在观念上脱离了与基督教普世精神的联结,在世俗统治和神权统治的高度合一下走上了对内专制、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欧洲的罪人”。同时,也论证了闵采尔、巴阿德、魏特林等基督教神学家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思想功绩。
[加]罗宾逊 著
张平 译 黄薇薇 校
柏拉图写作的众多作品中多有涉及灵魂问题,但是由于柏拉图作品注重情节的论辩和戏剧性,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戏剧背景和张力,苏格拉底对不同的谈话对象采用不同的修辞,由此导致我们很难梳理出关于柏拉图灵魂观的连贯线索。
[德]亨利希·迈尔 著
陈敏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4月
在考察过程中,迈尔教授重点揭示了文中代理本堂神父所表达的自然宗教与卢梭本人的自然神学之间的差异。前后两个部分相互发明,为我们理解卢梭、理解哲学生活的本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指引。
李佳欣 译 隋昕 校
华夏出版社/2024年4月
[法] 科耶夫 著
华夏出版社/2024年5月
李小均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5月
换言之,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实践活动的公开研究,是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治实践形式,是高度自觉地干预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以足资典范的审慎方式接近潜在学生并与之对话,因为他知道这些学生能力各异,需求各异,身处各种对立冲突的政体语境,他以其审慎教导我们认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美]托马斯·潘戈 著
苏婉儿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从风靡当代的诸种后现代主义的通行观念入手,详尽暴露后现代主义在反思现代性时的轻浅和错位,将“对解构的解构”放置在冷战后欧洲复兴的背景中,由此考察美利坚式民主的得失,进而直指现代大学乃至整个西方文教体系的危机。作者认为,古典政治理性主义中蕴含着解决当代困境的出路。
[美]罗娜·伯格 著
伯格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是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详尽注疏,展现了亚里士多德通过其论说体对话道路的行走来“接生”未来哲学家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苏格拉底本人的某些意见受到批评,由此开启了通过理论上批评“柏拉图主义”来为实践地履行苏格拉底的哲学生活方式和柏拉图的哲学写作方式开辟道路的先河。
《论柏拉图对话》(第二版)
黄瑞成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题为“论柏拉图对话”,辑录了施莱尔马赫翻译柏拉图作品时写的总导引和三十篇对话的导引,同时收入施莱尔马赫《哲学史讲义》中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一节。本书中译依据校勘-研究版(Meiner版),这个版本对勘过施莱尔马赫在世时亲自出版的两个版本,校勘精审。
汪瑛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罗峰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从肃剧与雅典民主制的紧密联系出发,细致解读了欧里庇得斯的《阿尔刻斯提斯》《希珀吕托斯》《赫卡柏》《发狂的赫拉克勒斯》及《特洛亚女子》这五部剧。作者认为,欧里庇得斯的这些剧作的诸多主题,比如生与死的关系、节制的天性、对正义的呼吁、对高贵的定义、对语言和智识的运用等,均带有同时代的政治维度,每一个主题都成了民主思想的载体。作者通过着重讨论“遭遇必然性”这一共同主题,以及其他传统主题,展现了欧里庇得斯向雅典人传达的一系列教诲。
刘小枫 编 黄瑞成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收录施特劳斯的《哲学与律法》、他的博士论文《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及分别探讨《哲学与律法》和《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的两篇论文,以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的这两部早期著作有所助益。
胡辛凯 朱雯琤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7月
伊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修辞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在这本书里详细解读了这个对哲人来说太过政治、对修辞家来说又太过哲学的古希腊作家。
第一章探索伊索克拉底眼中“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伊索克拉底看来,好政治制度的典范,一个是雅典的祖传民主制,一个是君主制,这两种典范各有优势。
第二章讨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问题,探索其《泛希腊集会辞》的内在意图。作者认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并非真的想实际发动什么泛希腊主义战争,而是旨在保护更重要的东西即希腊文化,并抵制野蛮。
张红军 罗晓军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7月
附录部分是三篇研究性论文,其中《施勒格尔和他的〈卢琴德〉》对作者及作品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卢琴德〉中的田园诗》梳理了该小说与西方田园诗传统的联系,《〈卢琴德〉中的时间》论述了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
[美] 列奥·施特劳斯 著
这部文集收入了所有施特劳斯关于法拉比和迈蒙尼德的论文、讲演稿和书评,共十三篇,其中的一篇演讲稿和一篇残稿为首次整理刊布。全书收录文章按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为序。
张杰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8月
洛克通常被视为启蒙运动的奠基人,这场思想运动旨在废除圣经和宗教,代之以科学现实主义。但洛克其实对圣经有极大兴趣,他终生都被圣经神学和圣经宗教吸引。在这本新书中,帕克教授思考了洛克对圣经文本的兴趣,以及洛克政治思想的发展如何体现出这种兴趣。
本书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的翻译和注释。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同时参考了其他希腊语文本、多个西文译本和中译本,以及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译出《苏格拉底的申辩》原文。在翻译的基础上,译者梳理辑译了多家注释,并添加了自己的义理阐释,由此构成这部集注性质的语文学研究著作。在形式上,本书采用章句体,一段原文,一段注释,章句划分和详实注释时时相映衬,适合涵咏经典之用。
《论德意志文学及其他》
[德]弗里德里希二世 著
温玉伟 译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是《论德意志文学》以及主题相近和相关的文论;第二部分是他在古典文学(尤其是路吉阿诺斯)影响下创作的亡灵对话;第三部分是两篇悼词(分别纪念伏尔泰、拉美特利)。
吴雅凌 编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10月
本书脱胎于伯顿教授的讲课稿,逐首解读品达的《皮托凯歌》,是引用率很高的品达解释专著。作者从诗句的脉络和文本来理解诗歌本身,必要时对一些语法和翻译问题做了解释,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详细分析每一首凯歌的结构和内容,其中浸透着他对希腊诗歌和希腊传统精神的深刻领悟,不但传达出希腊诗歌本身的诗歌之美,也昭示出诗歌在希腊传统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华夏出版社/2024年12月
古希腊文化不仅孕育了卓越的诗歌传统,还产生了一个诗歌理论和批评的大传统。作者围绕希腊人如何用概念来表达诗歌体验,如何以辩论来探究诗歌体验的价值,详细而富于创见地解释了古希腊诗学史上的重要作者及其文本。全书呈现出古希腊诗歌观念中一个反复出现的辩证法:诗歌既是一种扣人心弦的体验、一种狂喜,又是传递真实,从而深刻影响读者世界观的媒介。
程志敏 译 黄薇薇 王芳 校
华夏出版社/2024年12月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重订扩充版)
[美]古热维奇 罗兹 编
华夏出版社/2025年1月
在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的对话作品《希耶罗,或僭主》中,僭主希耶罗与诗人西蒙尼德讨论僭政的利与弊。施特劳斯将对话译成英文并作了完整解读,之后邀请好友——法国哲学家科耶夫写了评论文章,由此触发了两人长期的书信往来。所有这些内容,色诺芬的文本、施特劳斯的解读、科耶夫的回应,以及二人的书信集,就组成了眼前这本《论僭政》。不过,书中色诺芬作品的中译乃是以希腊文原文为底本译出。
[美]阿姆布勒 整理
戴晓光 译
华夏出版社/2025年1月
本书为施特劳斯1963年维柯研读课程录音整理稿。在此次课程中,施特劳斯与学生研读了维柯的《自传》及《新科学》。第一课交代整个学期的总体义旨:通过研读维柯,考察现代历史意识及历史主义的起源。历史意识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而维柯对《荷马史诗》及早期罗马史的批判式解释既是对斯宾诺莎的继承,也进一步完成了历史主义传统的奠基。
[古罗马]菲洛斯特剌托斯 著
《智术师列传》记载了始于古希腊智术师高尔吉亚、止于公元三世纪初的智术师群体。通过扼要回顾那些因言辞雄辩以至在智术师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哲人后,菲洛斯特剌托斯开始描述真正的智术师生平。从高尔吉亚到伊索克拉底的“老智术师”群体,作者从埃斯基涅斯开始,直接过渡到“新智术师”群体,即史称“第二代智术师”的群体,时间跨度长达三个世纪。严格来说,菲洛斯特剌托斯《智术师列传》是对第二代智术师的记载。而本书所附厄的古罗马哲人乌纳皮欧斯《哲人和智术师列传》亦是一部新柏拉图主义哲人列传。对乌纳皮欧斯来说,新柏拉图主义不是公元四世纪的一个哲学派别,而是古希腊智慧的集大成者。因此,厄乌纳皮欧斯不是以哲学流派的传人在记述本学派的先辈,而是在讲述那些承载古希腊文明品质的智识人的行迹与言辞。
[美]罗杰·琼斯 著
肖训能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普鲁塔克对柏拉图和学园派的推崇已成学界共识,而罗杰·琼斯的这部著作几乎在百余年前便一劳永逸地终结了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本书中,作者钩沉了普鲁塔克著作蕴含的柏拉图元素,并将相关讨论划分为了如下三个章节:作为总论,第一章探讨了普鲁塔克的总体思想。这涉及到普鲁塔克的师承及其思想的发展,以及他与新毕达哥拉斯学派、学园派、亚里士多德、廊下派等之间的关联。侧重探讨普鲁塔克的宗教观、精灵学和终末论神话,及其背后的柏拉图元素。第二章则专注于直接讨论普鲁塔克对某些柏拉图学说的阐释。除了分析普鲁塔克在《柏拉图探究》中关注的十个有关柏拉图著作的问题外,琼斯主要探讨了普鲁塔克的柏拉图注疏作品,尤其是《论〈蒂迈欧〉中灵魂的产生》关注的“世界—灵魂”的构成及其创造问题。第三章以对比列表的形式,详尽地列举了普鲁塔克著作与柏拉图著作的对比和相似之处。作者借此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在数量上,普鲁塔克对柏拉图著作的参引显然远远超过他对其他任何作者的参引。琼斯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古典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3年),其主要代表作便是脱胎于其博士学位论文的《普鲁塔克的柏拉图主义》,此外他也发表了多篇普鲁塔克研究论文。
《亡灵的对话》
伯纳德·丰特奈尔,法国哲学家。1657年2月11日生于鲁昂,1757年1月9日卒于巴黎。著述涉及数学史、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最著名的著作《关于宇宙多样化的对话》于1686年出版。丰特奈尔于1691年被选进法国科学院,1697年起为法国皇家科学院常任院长。尼采说,“有人宣称读柏拉图写的对话至为享受,那是没有读过丰特奈尔写的不朽的亡灵的对话”。《亡灵的对话》展示了丰特奈尔的博学、睿智。借助不朽的亡灵之口,丰特奈尔分享了对死亡、历史、欲望与快乐的冲突、清明与疯狂的利弊等诸多话题的观点。他把握到了现代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答案。从古到今,许多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哲人纷纷萎逝。这些人杰的亡灵在阴间如何度日?丰特奈尔用丰富的想象设想这些亡灵坐而论道,谈论他们逝去的生命及其过往人生的感悟。内容包括三部分:古人亡灵之间的对话,古人亡灵与今人亡灵的对话,今人亡灵之间的对话。对话智慧机警,给人愉悦和深思。
何杨 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公孙龙子集解》,凡七卷。该书以明《道藏》六篇本《公孙龙子》为底本,汇集诸本与诸家校释(如陈仁锡、傅山、辛从益、严可均、钱熙祚、陈灃、俞樾、孙诒让、章太炎、章士钊、胡适、王琯、金受申、钱基博、谭戒甫、伍非百等),并附以己见。除校释《公孙龙子》六篇外,该书还广泛搜集整理公孙龙子其人其学和《公孙龙子》其书的相关资料(置于卷首,包括《事略》《考证》《学平上》《学平下》和《书考》),对于研究《公孙龙子》颇有裨益。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公孙龙子》研究成果,是整理《公孙龙子》的一部力作。
杨锋刚 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7月
第64辑:《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
现代欧洲的形成,常常有一种说法,即所谓“世俗化”的过程。关于这一进程,著名的思想史家洛维特认为,现代化的进步学说将神话中历史的实现模式进行世俗化并加以实践,但这是一种偏离,是一个危险且前所未有的幻象。这个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布鲁门伯格的反对。
刘小枫 主编 娄林 执行主编
2024年
“经典与解释”书系大全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
2024年“经典与解释”书系共推出作品36部!
2024年
“经典与解释”书系合作出版社
2024年度古典学大事记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现场
▲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
编 辑|刘雨锐 郅 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