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研究

回望 • 迎新|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24年










“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回顾过去的一年,冲突与交流共存,合作与竞争并立。面对这个依旧以变化为主题的世界,学者始终以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己任。2024年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不仅为五湖四海的古典学人提供了一次深入对话的契机,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在这一年中,中国的古典学研究成果丰硕,并不断迈出开拓边界的新步伐。

2024年,“经典与解释”书系出版学术书籍36种(含新书25种,修订版9种,辑刊2种)。其中,既有对中西经典的点校、翻译、笺注,也有围绕理想生活、文明危机、历史兴衰、文艺哲思的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将思考之根扎得更深、更透。


在此,我们致敬优秀的作者、译者和编者,致敬辛勤的出版界同仁。正是有他们苦心孤诣、笔耕不辍,古典学研究才得以日新日进。我们也要感谢各位读者与各界同仁一直以来对中国古典学术的关注和支持。愿我们在新的一年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古典学研究” & “古典与文明”


公众号编辑部















2024年度“经典与解释”书系闪回




《苏格拉底与居鲁士:色诺芬导读(1963)》

《孟德斯鸠思想批判》







帕默尼德

《浪漫的律令:早期德意志浪漫主义观念》(增订版)







公开的密谋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







《柏拉图的灵魂学》(第二版)



《论哲学生活的幸福:对卢梭系列遐想的思考两部曲》(第二版)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第二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第二版)

《古典理性之光》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第二版)

《论柏拉图对话》(第二版)







《地缘政治学的黄昏:将军与地理学家》


《欧里庇得斯及其对雅典人的教诲










《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第二版)

《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学》








《卢琴德:一部小说》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苏格拉底的申辩〉集注》








《论德意志文学及其他》

《伊菲革涅亚:附戏剧前言与古典笔记》






品达〈皮托凯歌〉通释

《迷狂与真实之间:从荷马到朗吉努斯的希腊诗学诠释》







《弓与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第三版)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重订扩充版)





《维柯讲疏


《智术师列传》







《普鲁塔克的柏拉图主义》

亡灵的对话








道德玄经原旨 附:玄经原旨发挥

《公孙龙子集解








《经典与解释(第64辑):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

经典与解释(第65辑):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




《苏格拉底与居鲁士:色诺芬导读(1963)》


[美]施特劳斯 讲疏


[美]纳顿 整理

高挪英 杨志城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1月





1963年,施特劳斯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开设了色诺芬课程。此书根据他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来,共十六讲。比起书写专著时的克制、谨慎,他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要直率许多。
施特劳斯首先提出并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转向色诺芬?第二,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色诺芬?其后各讲分别涉及《回忆苏格拉底》《齐家》《希耶罗》《邦国财政》《雅典政制》《拉刻岱蒙政制》,最后八讲则全部给了《居鲁士的教育》。


《孟德斯鸠思想批判》


[美]潘戈 著


童群霖 邓欢娜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2月





本书以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为研究核心,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阐发了孟德斯鸠对启示传统的存在论地位和认识论作用的看法,同时涉及对启蒙理性主义的深入分析,并将其与霍布斯、洛克和斯宾诺莎等其他启蒙思想家进行了精当对比。

在作者潘戈看来,孟德斯鸠的写作中不仅有对自由的推崇和对封建专制的否定,其中也同样分享着他的反对者对启蒙精神泛滥的担忧和对启示工具性价值的体认;然而,孟德斯鸠的理性理论构建在根本上是反启示的,他认为对启示的解构是建设以理性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现代性的关键步骤。






《帕默尼德》


[古希腊]柏拉图 著


曹聪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3月





《帕默尼德》(中译又作《巴门尼德》《巴曼尼德斯篇》)的副标题是“或论形相:逻各斯的”,涉及大量思辨玄言:诸如有、无,是、非,此、彼,同、异,思、言、在等,故而在柏拉图作品集中尤其显得晦涩难解,但也最吸引游心绝冥之境的哲学心性,是形而上学的根源性著作。柏拉图用其一贯的戏剧形式展开探幽之路,由显至隐,彰显了人类有限之知与无极之知的张力。
本篇对话包括一个引子和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体是两轮哲学问对,先后为苏格拉底问芝诺、帕默尼德问苏格拉底,穷究终极本原。第二部分是帕默尼德主导的辩证术演示,八组论证蔚为大观,散漫无稽,难以寻迹。

本书是《帕默尼德》的中篇注释本,收入“阅读柏拉图”系列。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译出本文,同时参考多种注疏本和译本,为原文添加注释以疏通文意,指示论证要隘,同时划分章节,添加章节标题,在每章首尾置“题解”和“附释”,使论证脉络清晰可见。





《浪漫的律令:早期德意志浪漫主义观念》(增订版)

[美]弗雷德里克·拜泽尔 著


黄江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3月





浪漫主义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同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伦理学等哲学问题却常遭忽视。然而,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因此,针对主流学界将浪漫主义运动看作一场文艺学意义上的美学运动,拜泽尔强调浪漫主义运动中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优先性和主导性地位。另一方面,针对流行的后现代解释方法,拜泽尔采用的是传统的解释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这是浪漫派本身所实践和捍卫的方法。借此,拜泽尔将试图从浪漫派内部,依据其自身的理念、目的及其历史文本来对之做出解释。

本书是在2019年《浪漫的律令》基础上的增订版,新增拜泽尔近年一篇论文,是拜泽尔对围绕德意志浪漫主义的争论的回应,也概括性地总结了拜泽尔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此外,译者对全书进行了通篇校订。




公开的密谋》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著

刘桂芝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3月





20世纪颇具独创性的思想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62岁创作了《公开的密谋》。此书对20世纪的世界危机进行了深切思考,提出由于科学进步,受过教育和有影响力的人逐渐有了共同愿景——祈盼一个“政治、社会和经济统一”的世界,该愿景被认为是旨在实现世界和平的世界革命的基础。“世界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公开的密谋”,它不仅是一个组织、一场世界性运动,更是所有向往新世界的人都应遵从的一个生活理念,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帮助。

《公开的密谋》是一个“保守的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尝试,是一个推动并建立人类对命运的掌控,将其从危险、不确定性和苦难中解救出来的计划,是作者对世界秩序的最后陈述,对于读书界认识西方“世界共同体”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


[德]胡果·巴尔 著

曹旸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3月





一部从战争罪责问题出发,对德国的历史、现实、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进行全面反思的“战斗檄文”。胡果·巴尔以犀利的文笔和辩证的思维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追溯到16世纪由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对包括路德、康德、黑格尔和尼采在内的德国知识分子及其思想中的弊病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与揭露,指出正是路德创立的新教使德国在观念上脱离了与基督教普世精神的联结,在世俗统治和神权统治的高度合一下走上了对内专制、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欧洲的罪人”。同时,也论证了闵采尔、巴阿德、魏特林等基督教神学家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思想功绩。


如何认识欧洲知识人心灵的历史遭遇,迄今仍是我国人文学界的一大难题。巴尔的《德国知识分子批判》让我们意识到,除非我们与欧洲学者一道,重新深入考察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否则,仅凭单纯的文学爱好,我们很难透彻理解欧洲的文学作品。出版本书中译本的意义,就在于此。



柏拉图的灵魂学(第二版)


[加]罗宾逊 著


张平 译  黄薇薇 校


华夏出版社/2024年4月






柏拉图写作的众多作品中多有涉及灵魂问题,但是由于柏拉图作品注重情节的论辩和戏剧性,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戏剧背景和张力,苏格拉底对不同的谈话对象采用不同的修辞,由此导致我们很难梳理出关于柏拉图灵魂观的连贯线索。


托马斯·罗宾逊的《柏拉图的灵魂学》则尝试通解柏拉图所有涉及灵魂问题的文本片段,试图给出一个较为整全的观点。作者在既有讨论的基础上展开哲学思辨,其分析和论述细致缜密,有力地树立了该论题领域的思考范式,拓展了思考的宽度。本书对于全面理解柏拉图的“灵魂观”至今仍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论哲学生活的幸福:对卢梭系列遐想的思考两部曲》(第二版)

[德]亨利希·迈尔 


陈敏 

华夏出版社/2024年4月






《论哲学生活的幸福》呈现了迈尔教授与哲人卢梭《遐想录》的交锋。《遐想录》是卢梭最美、最大胆的作品,但也是最难和最少被人理解的作品。迈尔教授积三十年研究卢梭的功力,分两个部分展开了对《遐想录》的绝妙解读。
第一部分讨论《遐想录》。迈尔不是把它当成西方忏悔录和对话录传统中的又一部自传性文本,而认为它是在反思哲学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提供的独特幸福。
第二部分转而详细解读《遐想录》中提到的一个文本,即《萨瓦代理本堂神父的信仰自白》。这篇自白最初是作为小说《爱弥儿》的一个篇章面世的,也是卢梭作品中最引发争议的篇章,卢梭为此遭到了政治迫害。文章旨在为过成功的非哲学生活奠立根基。

在考察过程中,迈尔教授重点揭示了文中代理本堂神父所表达的自然宗教与卢梭本人的自然神学之间的差异。前后两个部分相互发明,为我们理解卢梭、理解哲学生活的本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指引。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伯恩斯 [美]弗罗斯特 

李佳欣 译  隋昕 

华夏出版社/2024年4





倡导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施特劳斯与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耶夫,两人关于色诺芬《希耶罗》一书的“哲学对话”,无疑是一场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哲学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思想交锋,至今于学界经久不衰,鲜有哲学的或学术的讨论能够如此。
本书将批判性地重审整个论争,所录文章作者皆为政治科学、哲学和古典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或青年学者。编者力求囊括论证中最精彩的部分,包括整个背景、谁是赢家(如果非要从二人之中选出一人),以及这场论争更为宏阔的哲学关联。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第二版)


[法] 科耶夫 著


邱立波 编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5月






1945年,科耶夫在给法国政治领袖戴高乐的建言书《法国国是纲要》里提出“拉丁帝国”理念,本书即围绕科耶夫“拉丁帝国”理念编译而成。书中所录文献从三个方面介绍科耶夫的思想:一是国际政治方面,选录了《法国国是纲要》、科耶夫和施米特的通信,以及科耶夫应施米特之邀的讲演;二是神学方面,选录了《科耶夫-费舍德文献》;三是与科耶夫整个论证的哲学基础相关,选录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理念》。此外,本书还收录当代学者的研究文献,尤其围绕科耶夫与施米特的异同和争论。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第二版)


[美]托马斯·潘戈 

李小均 

华夏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是关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解读。《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是城邦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政体的分类和变革,并提出了他关于理想城邦的设想。
《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亚里士多德极力想教导我们的政治哲学内容,与其高超的教学活动形式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他都极力拉我们参与。亚里士多德身体力行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为政治哲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在讲演和写作中应该如何传达教诲。

换言之,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实践活动的公开研究,是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治实践形式,是高度自觉地干预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以足资典范的审慎方式接近潜在学生并与之对话,因为他知道这些学生能力各异,需求各异,身处各种对立冲突的政体语境,他以其审慎教导我们认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古典理性之光

[美]托马斯·潘戈 


苏婉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从风靡当代的诸种后现代主义的通行观念入手,详尽暴露后现代主义在反思现代性时的轻浅和错位,将“对解构的解构”放置在冷战后欧洲复兴的背景中,由此考察美利坚式民主的得失,进而直指现代大学乃至整个西方文教体系的危机。作者认为,古典政治理性主义中蕴含着解决当代困境的出路。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第二版)


[美]罗娜·伯格 


柯小刚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柏拉图对话和亚里士多德论说都展示了对智慧的爱欲追逐。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在柏拉图对话中,苏格拉底只是一个自知无知的对话引导者,通过把各种意见带入困境而开启知识之路的入口;而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苏格拉底的一些说法本身被当成了有待分析的意见——这是以一种与苏格拉底意见相争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对苏格拉底哲学道路的继承。

伯格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是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详尽注疏,展现了亚里士多德通过其论说体对话道路的行走来“接生”未来哲学家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苏格拉底本人的某些意见受到批评,由此开启了通过理论上批评“柏拉图主义”来为实践地履行苏格拉底的哲学生活方式和柏拉图的哲学写作方式开辟道路的先河。





论柏拉图对话》(第二版)


[德]施莱尔马赫 

黄瑞成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在西方的柏拉图研究史上,施莱尔马赫(F. D. E. Schleiermacher)是一位枢纽性人物,不仅奠定了柏拉图作品的现代德译本的基础,也深远影响了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柏拉图解释。
施莱尔马赫对柏拉图的翻译,特别是他在翻译柏拉图时为每篇对话写的“引论”,已成为古典思想、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已然深入德语思想的标志,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仔细揣摩施莱尔马赫的德语译文,必将大益于柏拉图作品汉译,而详细梳理施莱尔马赫译著“引论”中的柏拉图解释,对于汉语学界方兴未艾的柏拉图研究,意义尤其重大。

本书题为“论柏拉图对话”,辑录了施莱尔马赫翻译柏拉图作品时写的总导引和三十篇对话的导引,同时收入施莱尔马赫《哲学史讲义》中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一节。本书中译依据校勘-研究版(Meiner版),这个版本对勘过施莱尔马赫在世时亲自出版的两个版本,校勘精审。





地缘政治学的黄昏:将军与地理学家


[美]汉斯·魏格特 

汪瑛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是关于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的思想传记。作者汉斯·魏格特展示了德国地缘政治思想的渊源,并着重分析了豪斯霍弗与斯宾格勒、拉采尔、麦金德的思想关联,阐明了豪斯霍弗思想对于理解太平洋地缘政治的重要价值。魏格特批评豪斯霍弗应对德意志民族的对外扩张负责,认为其学说主张德国的征服基于自然法则,忽视了人性。然而,豪斯霍弗主义并非德国地缘政治学的病根儿,只不过是西方现代病的一个表征而已。
本书成于太平洋战争刚爆发不久的1942年,虽距今已八十个年头,但是对于我们认识地缘政治学的形成仍具参考价值。



欧里庇得斯及其对雅典人的教诲


[美]格里高利 

罗峰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从肃剧与雅典民主制的紧密联系出发,细致解读了欧里庇得斯的《阿尔刻斯提斯》《希珀吕托斯》《赫卡柏》《发狂的赫拉克勒斯》及《特洛亚女子》这五部剧。作者认为,欧里庇得斯的这些剧作的诸多主题,比如生与死的关系、节制的天性、对正义的呼吁、对高贵的定义、对语言和智识的运用等,均带有同时代的政治维度,每一个主题都成了民主思想的载体。作者通过着重讨论“遭遇必然性”这一共同主题,以及其他传统主题,展现了欧里庇得斯向雅典人传达的一系列教诲。






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第二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 

刘小枫 编  黄瑞成 


华夏出版社/2024年6月






1935年,施特劳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哲学与律法》,由此展示了他后来透视整个西方哲学大传统的基本立足点。可以说,《哲学与律法》是施特劳斯思想的真正开端,其基本问题是启蒙与犹太教的关系。犹太教传统遇到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遇到启蒙与儒教的问题,为时不长,甚至我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本书收录施特劳斯的《哲学与律法》、他的博士论文《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及分别探讨《哲学与律法》和《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的两篇论文,以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的这两部早期著作有所助益。





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学


[美] 阿兰·布鲁姆 

胡辛凯 朱雯琤 


华夏出版社/2024年7月






伊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修辞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在这本书里详细解读了这个对哲人来说太过政治、对修辞家来说又太过哲学的古希腊作家。


第一章探索伊索克拉底眼中“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伊索克拉底看来,好政治制度的典范,一个是雅典的祖传民主制,一个是君主制,这两种典范各有优势。


第二章讨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问题,探索其《泛希腊集会辞》的内在意图。作者认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并非真的想实际发动什么泛希腊主义战争,而是旨在保护更重要的东西即希腊文化,并抵制野蛮。


第三章回到伊索克拉底其人本身,探讨他作为修辞家与作为哲人这两个面相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也意味着探讨修辞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作者最后得出结论:修辞术与哲学是同一的,而修辞家伊索克拉底也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政治哲人。




卢琴德:一部小说


[德]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 

张红军 罗晓军 


华夏出版社/2024年7月





本书是德国浪漫派开创者施勒格尔的唯一一部小说作品,被视为浪漫派最大胆的小说实验。
这部小说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定义男人(朱利叶斯)与女人(卢琴德)之间的关系,并且含蓄地对比其与启蒙运动的态度。
小说混合了书信、寓言、双关语、象征、幻想、愿景、对话、自传、散文诗等多种形式技巧,代表了一种试图从形式上反映自然之丰富和混乱的尝试。
小说的结构大致如下:前六章展示了主人公朱利叶斯的形象;中间的核心部分展示了朱利叶斯如何成为现在这样的人;后六章预示着朱利叶斯进一步的成长方向。

附录部分是三篇研究性论文,其中《施勒格尔和他的〈卢琴德〉》对作者及作品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卢琴德〉中的田园诗》梳理了该小说与西方田园诗传统的联系,《〈卢琴德〉中的时间》论述了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美] 列奥·施特劳斯 


刘小枫 编  张缨 等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7月



施特劳斯重新发现并发皇了中古阿拉伯、犹太哲人对柏拉图哲学的理解,在他的著述和文集中,伊斯兰哲人法拉比、犹太哲人迈蒙尼德的身影频频出现。
施特劳斯认识到二人精微高妙的隐微/显白写作艺术,将他们归入“柏拉图式政治哲人”的行列:经由法拉比,他洞察到哲人所传递的“匿名的真理”;经由迈蒙尼德,他辨识出律法与哲学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这部文集收入了所有施特劳斯关于法拉比和迈蒙尼德的论文、讲演稿和书评,共十三篇,其中的一篇演讲稿和一篇残稿为首次整理刊布。全书收录文章按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为序。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加]金·I.帕克 

张杰 

华夏出版社/2024年8月





洛克通常被视为启蒙运动的奠基人,这场思想运动旨在废除圣经和宗教,代之以科学现实主义。但洛克其实对圣经有极大兴趣,他终生都被圣经神学和圣经宗教吸引。在这本新书中,帕克教授思考了洛克对圣经文本的兴趣,以及洛克政治思想的发展如何体现出这种兴趣。


帕克表明,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深受其宗教视野影响,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对《创世记》前面几章的理解上。洛克不像菲尔默把圣经看作社会等级制度(君权神授、长子继承权、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辅助者)的理据,而是从圣经中领悟到人的自然状态乃是自由和人人平等。菲尔默和洛克关于圣经的争论,使学者们得以更好地理解洛克在其“两论”中表达的政治观念。





《〈苏格拉底的申辩〉集注


[古希腊]柏拉图 
程志敏 
华夏出版社/2024年8月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柏拉图的名篇,内容为苏格拉底的辩护辞。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人控告不信神和败坏青年,他被迫出庭答辩。他拒绝逃走,也拒绝流放或罚款之类的处罚,因为他认为自己无罪,最终他服从死刑的判罚。苏格拉底的受审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最重要事件,对后世思想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的翻译和注释。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同时参考了其他希腊语文本、多个西文译本和中译本,以及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译出《苏格拉底的申辩》原文。在翻译的基础上,译者梳理辑译了多家注释,并添加了自己的义理阐释,由此构成这部集注性质的语文学研究著作。在形式上,本书采用章句体,一段原文,一段注释,章句划分和详实注释时时相映衬,适合涵咏经典之用。






论德意志文学及其他

[德]弗里德里希二世 


温玉伟 

华夏出版社/2024年8月




本书以十八世纪普鲁士的著名君主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论德意志文学》(1780)为主要构成部分。在本书中,弗里德里希二世对德意志文学的探讨不仅包括如今所谓“纯文学”的部分(语言、戏剧、诗歌等),还包括哲学、修辞学、历史写作、道德哲学等,甚至会涉及一国之内文教体制的改革建议。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是《论德意志文学》以及主题相近和相关的文论;第二部分是他在古典文学(尤其是路吉阿诺斯)影响下创作的亡灵对话;第三部分是两篇悼词(分别纪念伏尔泰、拉美特利)。





伊菲革涅亚:附戏剧前言与古典笔记


[法]拉辛 

吴雅凌 编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10月






《伊菲革涅亚》是十七世纪法语诗人拉辛重要的戏剧作品。该作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人物和情节固然改动了,精神气质仍与古雅典剧场一脉相承——而改动与传承,实乃路易十四王制下古今之争的一种暗流涌动。本书还收录拉辛自撰的戏剧前言及其修习古希腊经典的阅读笔记。拉辛自称“坚定地尊敬和思慕古传经典”,戏剧、前言和笔记三位一体,既是对同时代批评家的论战,亦是与古传诗人的对话。




品达〈皮托凯歌〉通释 


[英]伯顿 
管博为 朱赢 
隋昕 娄林 
华夏出版社/2024年10月



古希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品达(Pindar,约公元前518年—前438年),被称为“抒情诗人之首”。品达共有17卷诗歌行世,只有4卷凯歌得到大体完整的保留。这四卷凯歌颂扬那些在泛希腊竞技会上获胜的人。奥林匹亚竞技会最负盛名,但皮托竞技会对希腊人说来意义更加特殊,因为竞技举办地点正在希腊人所谓的大地中心德尔斐,而德尔斐神谕是希腊人建城、宗教、政治等各个层面最重要的准则。

本书脱胎于伯顿教授的讲课稿,逐首解读品达的《皮托凯歌》,是引用率很高的品达解释专著。作者从诗句的脉络和文本来理解诗歌本身,必要时对一些语法和翻译问题做了解释,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详细分析每一首凯歌的结构和内容,其中浸透着他对希腊诗歌和希腊传统精神的深刻领悟,不但传达出希腊诗歌本身的诗歌之美,也昭示出诗歌在希腊传统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迷狂与真实之间:从荷马到朗吉努斯的希腊诗学诠释

[英]哈利威尔 著
张云天 邢北辰 译

华夏出版社/2024年12月





古希腊文化不仅孕育了卓越的诗歌传统,还产生了一个诗歌理论和批评的大传统。作者围绕希腊人如何用概念来表达诗歌体验,如何以辩论来探究诗歌体验的价值,详细而富于创见地解释了古希腊诗学史上的重要作者及其文本。全书呈现出古希腊诗歌观念中一个反复出现的辩证法:诗歌既是一种扣人心弦的体验、一种狂喜,又是传递真实,从而深刻影响读者世界观的媒介。




《弓与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第三版)
[美]伯纳德特 著

程志敏 译  黄薇薇 王芳 校


华夏出版社/2024年12月







《弓与琴》是美国学者瑟特·伯纳德特(1930—2001)最后一部作品,从柏拉图的视角来解读荷马史诗《奥德赛》。从情节上讲,《奥德赛》是《伊利亚特》的续篇,《伊利亚特》讲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而《奥德赛》接着讲述了特洛伊战争之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漫长的归家之旅。伯纳德特在《弓与琴》中,沿着《奥德赛》故事展开的次序,解读了这部史诗中的众多关键情节和主题,将情节中蕴藏的涉及人世生活复杂层面的普遍性问题逐渐展开,引发读者深思。伯纳德特的《弓与琴》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语文学功底,而且践行了作者“情节中的论证”的解读思路,从而调和了诗与哲学的古老论争。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重订扩充版)


[美]施特劳斯 著

[美]古热维奇 罗兹 编


彭磊 译

华夏出版社/2025年1月








在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的对话作品《希耶罗,或僭主》中,僭主希耶罗与诗人西蒙尼德讨论僭政的利与弊。施特劳斯将对话译成英文并作了完整解读,之后邀请好友——法国哲学家科耶夫写了评论文章,由此触发了两人长期的书信往来。所有这些内容,色诺芬的文本、施特劳斯的解读、科耶夫的回应,以及二人的书信集,就组成了眼前这本《论僭政》。不过,书中色诺芬作品的中译乃是以希腊文原文为底本译出。


《论僭政》是施特劳斯出版的第一部英文著作,也是施特劳斯较易读且易进入的著作。正是从本书开始,施特劳斯深化了他早年对启蒙的一系列思考,开始着力探讨那些标志着他迈向思想成熟的主题,比如古今之争、隐微与显白教诲、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神学政治”问题。但本书又不只是对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读,它还展现了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间深刻的思想争论,并记录了两人由年轻到年老的友谊。凡此种种,使得《论僭政》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




《维柯讲疏

[美]施特劳斯 讲疏

[美]阿姆布勒 整理


戴晓光 译


华夏出版社/2025年1月






本书为施特劳斯1963年维柯研读课程录音整理稿。在此次课程中,施特劳斯与学生研读了维柯的《自传》及《新科学》。第一课交代整个学期的总体义旨:通过研读维柯,考察现代历史意识及历史主义的起源。历史意识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而维柯对《荷马史诗》及早期罗马史的批判式解释既是对斯宾诺莎的继承,也进一步完成了历史主义传统的奠基。


通过研读维柯《自传》,施特劳斯指出维柯的思想轨迹和基本问题意识:从塔西佗/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传统出发来吸纳柏拉图传统,并通过结合培根与格劳秀斯的思想资源,以历史批判的方式,从法律史角度重构早期历史。而在研读《新科学》过程中,施特劳斯具体呈现了维柯通过其“新科学”对早期历史的批判性解释。其中,维柯对荷马传统的重新解释构成了“新科学”最具代表性的内容。






“经典与解释:古今丛编”





《智术师列传》

[古罗马]菲洛斯特剌托斯 著


马勇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智术师列传》记载了始于古希腊智术师高尔吉亚、止于公元三世纪初的智术师群体。通过扼要回顾那些因言辞雄辩以至在智术师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哲人后,菲洛斯特剌托斯开始描述真正的智术师生平。从高尔吉亚到伊索克拉底的“老智术师”群体,作者从埃斯基涅斯开始,直接过渡到“新智术师”群体,即史称“第二代智术师”的群体,时间跨度长达三个世纪。严格来说,菲洛斯特剌托斯《智术师列传》是对第二代智术师的记载。而本书所附厄的古罗马哲人乌纳皮欧斯《哲人和智术师列传》亦是一部新柏拉图主义哲人列传。对乌纳皮欧斯来说,新柏拉图主义不是公元四世纪的一个哲学派别,而是古希腊智慧的集大成者。因此,厄乌纳皮欧斯不是以哲学流派的传人在记述本学派的先辈,而是在讲述那些承载古希腊文明品质的智识人的行迹与言辞。







《普鲁塔克的柏拉图主义》

[美]罗杰·琼斯 著


肖训能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普鲁塔克对柏拉图和学园派的推崇已成学界共识,而罗杰·琼斯的这部著作几乎在百余年前便一劳永逸地终结了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本书中,作者钩沉了普鲁塔克著作蕴含的柏拉图元素,并将相关讨论划分为了如下三个章节:作为总论,第一章探讨了普鲁塔克的总体思想。这涉及到普鲁塔克的师承及其思想的发展,以及他与新毕达哥拉斯学派、学园派、亚里士多德、廊下派等之间的关联。侧重探讨普鲁塔克的宗教观、精灵学和终末论神话,及其背后的柏拉图元素。第二章则专注于直接讨论普鲁塔克对某些柏拉图学说的阐释。除了分析普鲁塔克在《柏拉图探究》中关注的十个有关柏拉图著作的问题外,琼斯主要探讨了普鲁塔克的柏拉图注疏作品,尤其是《论〈蒂迈欧〉中灵魂的产生》关注的“世界—灵魂”的构成及其创造问题。第三章以对比列表的形式,详尽地列举了普鲁塔克著作与柏拉图著作的对比和相似之处。作者借此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在数量上,普鲁塔克对柏拉图著作的参引显然远远超过他对其他任何作者的参引。琼斯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古典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3年),其主要代表作便是脱胎于其博士学位论文的《普鲁塔克的柏拉图主义》,此外他也发表了多篇普鲁塔克研究论文。






《亡灵的对话》


[法]伯纳德·丰特奈尔 著
李小均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伯纳德·丰特奈尔,法国哲学家。1657年2月11日生于鲁昂,1757年1月9日卒于巴黎。著述涉及数学史、数学哲学和科学哲学,最著名的著作《关于宇宙多样化的对话》于1686年出版。丰特奈尔于1691年被选进法国科学院,1697年起为法国皇家科学院常任院长。尼采说,“有人宣称读柏拉图写的对话至为享受,那是没有读过丰特奈尔写的不朽的亡灵的对话”。《亡灵的对话》展示了丰特奈尔的博学、睿智。借助不朽的亡灵之口,丰特奈尔分享了对死亡、历史、欲望与快乐的冲突、清明与疯狂的利弊等诸多话题的观点。他把握到了现代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答案。从古到今,许多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哲人纷纷萎逝。这些人杰的亡灵在阴间如何度日?丰特奈尔用丰富的想象设想这些亡灵坐而论道,谈论他们逝去的生命及其过往人生的感悟。内容包括三部分:古人亡灵之间的对话,古人亡灵与今人亡灵的对话,今人亡灵之间的对话。对话智慧机警,给人愉悦和深思。




《公孙龙子集解》
陈柱 

何杨 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公孙龙子集解》,凡七卷。该书以明《道藏》六篇本《公孙龙子》为底本,汇集诸本与诸家校释(如陈仁锡、傅山、辛从益、严可均、钱熙祚、陈灃、俞樾、孙诒让、章太炎、章士钊、胡适、王琯、金受申、钱基博、谭戒甫、伍非百等),并附以己见。除校释《公孙龙子》六篇外,该书还广泛搜集整理公孙龙子其人其学和《公孙龙子》其书的相关资料(置于卷首,包括《事略》《考证》《学平上》《学平下》和《书考》),对于研究《公孙龙子》颇有裨益。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公孙龙子》研究成果,是整理《公孙龙子》的一部力作。





《道德玄经原旨 附:玄经原旨发挥》
[元]杜道坚 著

杨锋刚 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7月





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安徽当涂人,宋元之际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派重要代表人物,撰《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等书。《道德玄经原旨》,凡四卷。以“尊皇道”“尚帝德”,发明“内圣外王”为旨要。本书援儒释老,采摭儒家性理之说,证以《五经》《四书》之言,参以上古帝王之事,以明老孔无二道之旨。本书文约义丰,不囿成见,对《道德经》之辞旨意蕴多所发明,在历代老子注疏中颇具特色。《玄经原旨发挥》,凡两卷。此书之所作,以南宋谢守灏撰《老子实录》《年谱》,述老子应世度化之迹颇详,然其引用年代多异,遂法邵雍《皇极经世》之意,采其元、会、运、世,征以古史,参以经旨,察以历数,历叙道体生化、老君应世、授经西游之圣迹。溯自先天元始、开物成务,以至三皇九纪、人极既立、道德升降、帝王更迭、兴废治乱之迹,发《原旨》之所未尽,补《皇极》有所不陈,是研究宋元以来道教乃至整个道教老学的重要文献。






《经典与解释》辑刊





第64辑:《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

刘小枫 主编  娄林 执行主编
华夏出版社/2024年7月







现代欧洲的形成,常常有一种说法,即所谓“世俗化”的过程。关于这一进程,著名的思想史家洛维特认为,现代化的进步学说将神话中历史的实现模式进行世俗化并加以实践,但这是一种偏离,是一个危险且前所未有的幻象。这个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布鲁门伯格的反对。


布鲁门伯格在《现代的正当性》中极力证明,现代的进步概念,并非洛维特所谓终末论的现代版本,而是呈现出一种在内在于历史的运动过程,是一种逐渐出现的“整体的进步”观念,并非超验式的超越,此即现代的“正当性”所在。
本辑所选的主题文章,围绕二者的争论,或加深对各自观念的深入理解,或为这一争论提供新的切入点,皆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欧洲的世俗化进程。





第65辑:《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


刘小枫 主编  娄林 执行主编


华夏出版社/2024年12月













奥古斯丁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非常关键性的枢纽人物,本辑以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为主要论题,围绕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与柏拉图、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思想关联,选译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论文,具体考察的问题包括: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张力,奥古斯丁的政治学思想,奥古斯丁对罗马传统思想的改造,奥古斯丁如何接受柏拉图主义的政治哲学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总体思考,以及马基雅维利与奥古斯丁的思想关联。全部论文汇合在一起,呈现出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关键面貌。另外,本集收录的关于古希腊戏剧和诗歌的相关论文和《诗经》的研究文章,进一步深化了古典研究的具体方向。







2024年

经典与解释”书系大全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


《苏格拉底与居鲁士:色诺芬导读(1963)》
《孟德斯鸠思想批判》
《帕默尼德》
《浪漫的律令:早期德意志浪漫主义观念》(增订版)
《公开的密谋》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
《柏拉图的灵魂学》(第二版)
《论哲学生活的幸福:对卢梭系列遐想的思考两部曲》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第二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第二版)
《古典理性之光》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第二版)
《论柏拉图对话》(第二版)
《地缘政治学的黄昏:将军与地理学家》
《欧里庇得斯及其对雅典人的教诲》
《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第二版)
《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学》
《卢琴德:一部小说》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苏格拉底的申辩〉集注》
《论德意志文学及其他》
《伊菲革涅亚:附戏剧前言与古典笔记》
《品达〈皮托凯歌〉通释》
《迷狂与真实之间:从荷马到朗吉努斯的希腊诗学诠释》
《弓与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第三版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重订扩充版)
《维柯讲疏》

“经典与解释·古今丛编”
《智术师列传》
《普鲁塔克的柏拉图主义》
《亡灵的对话》
《道德玄经原旨 附:玄经原旨发挥》
《公孙龙子集解》

《经典与解释》辑刊
第64辑:《欧洲历史上的世俗化之争》
第65辑:《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

2024年“经典与解释”书系共推出作品36部!







2024年

“经典与解释”书系合作出版社
















2024年度古典学大事记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现场



新闻联播: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举行

央视新闻: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





 新年特辑 | 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23年
 新年特辑 | 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22年
 新年特辑|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21年
● 新年特辑|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20年
 新年特辑 | 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19年
 新年特辑|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18年
 新年特辑|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17年
 新春·首发|“古典学与文明互鉴”荐读书单(十六种)

编  辑|刘雨锐  郅  荟


海报设计|杨湘雪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