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歌《双眼,何不落泪》中,韩莎不断提起她兄弟萨赫尔和穆阿维叶过人的美德,他们勇敢无畏、高尚廉洁、乐于助人、智慧理智,诉歌字字泣血、催人泪下。在有的现代学者看来,由于悲痛限制了思想的深度,韩莎的诉歌几乎仅仅是感情的宣泄。其实,尽管悲痛(Tfaajuʻ)是韩莎诉歌的基础和源泉,但言辞发自内心的悲痛与拥有理智并不矛盾,毋宁说,诗歌成了韩莎在生命中持守中道(via del mezzo)的技艺。遭遇三次“死亡”后,韩莎以诗歌的方式从死亡中重生,她的诗歌则因此而成为古典阿拉伯文学的典范,因为它绝佳地体现了阿拉伯人的自然品格——如学者塔哈·易卜拉欣(Ṭāhā Aḥmad Ibrāhīm)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