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奖赠刊活动
为感谢读者朋友们长期的关注与支持,本刊编辑部继续组织抽奖赠刊活动,将20本《古典学研究》2025年秋季号(主编签名本+文创袋)赠送给20位中奖者。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参与!
▲ 点击图片或扫码抽奖
活动详情
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刊编辑部所有。
《古典学研究》编辑部
目 录
古希腊早期的度量衡与货币 张 岩
《斐勒布》中的技艺、尺度与善的生活 冯 一
蒙田的怀疑主义论证及其伦理意涵 夏尔凡
斯宾诺莎论群众的启蒙 刘金泽
译 丛
摘 要
古希腊史诗中的神-人共同体及其名位秩序
古希腊史诗中的诸神和凡人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或称宇宙社会),共享一个连续的关系系统,而非生活在两个分离的世界。在这个神-人共处的世界中,名位等级是其政治秩序的基础,名位分配及其原则不仅规定了所有存在者的差异,也决定了伦理规范和伦理情感,从而是理解诸神与凡人行为的首要前提。认清诸神和凡人的名位分配及其原则,才能更好地理解史诗中的神性、属人境况和神-人关系等核心问题。
▲ 《奥林波斯:巨人的陷落》
弗朗西斯科 绘,1764年
古希腊早期的度量衡与货币
度量衡与货币的出现是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标志之一。迈锡尼文明衰落后,古希腊文明经过长时间发展开始进入古风时期,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率先出现度量衡和货币。根据古代记录,斐冬最早颁布度量衡、打造货币,但相关文献的真实性受到学界不同程度的质疑。在文本之外,阿尔戈斯地区的考古发掘为探究度量衡和货币的出现提供了物质证据。综合文本和物质证据,在斐冬的度量衡体系中,容积单位较为清晰,长度和重量单位则较为模糊;斐冬打造货币的记载需要剥离地点和材质,其实质是铁制通货的标准化,或是铁和银兑换比例的确立。度量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以及货币的改进活动,与古希腊古风时代早期的政治变革、军事活动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古希腊双耳黑绘陶罐上的商业交易
约公元前540—前530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藏
什么是苏格拉底“真正的”数学
薛璟明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认为城邦护卫者需要学习算数、几何、天文与和声学这四门数学的“姊妹学科”,使灵魂转向实在和真理的领域,为后续辩证法训练做准备。但在以何种方式教护卫者数学的问题上,苏格拉底却反对数学研究专家毕达哥拉斯派学者“不完整的”数学,并提出了一套与之不同的“真正的”数学。通过析读《理想国》文本,可以看出柏拉图对毕达哥拉斯派数学的批评:后者选择回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经验起点,而非上升到辩证法对本原的讨论,其数学研究对象的本质也不是数学而是可感物。苏格拉底的数学需满足五项特征,居间的数学对象不仅串联起可感物与理式之间的联系,还反映出《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对“真正的”数学的理解。
《斐勒布》中的技艺、尺度与善的生活
在柏拉图的语境中,技艺概念始终具有考虑善、实现善的核心意义。晚期对话《斐勒布》对技艺本性的审查,不仅强调了技艺的这一核心意义,还通过引入测量和尺度发展了技艺的精确性规范。同时,神圣方法与四分类学说则将测量纳入所是与生成的领域,将尺度作为理解善的方式。以《斐勒布》对技艺概念的发展及其形而上学图景为基础,柏拉图揭示了享乐主义是无尺度的、不幸的生活方式,善的生活要求人必须不断向着所是生成为合尺度的存在,并内在地要求一种关涉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技艺。
蒙田的怀疑主义论证及其伦理意涵
夏尔凡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在《为雷蒙·塞邦申辩》中,蒙田以对古代哲学与自然神学的批评为基础,论证了一种新的怀疑主义,并提出相应的伦理学说。蒙田看到,古代哲学与自然神学的双重基础是虚荣与理性。通过赞颂动物德性,蒙田“压制”了人的虚荣。通过指出自然神学、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式”经验主义都承认理性有限度,蒙田认为这会导向激进怀疑主义。蒙田综合伊壁鸠鲁主义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论与古代怀疑主义,强调感觉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并最终确立“我感觉”本身的确定性,将自然激情、尤其自然愉悦作为人生活的伦理向导。
▲ 蒙田《为雷蒙·塞邦申辩》书影,企鹅经典版,1988年
斯宾诺莎论群众的启蒙
作为近代启蒙运动的先驱,斯宾诺莎以塑造“自由的群众”为其政治哲学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必须在适应群众心意的基础上塑造和改造群众。由于背离了古典心性论对人类灵魂结构的基本理解,斯宾诺莎拒绝采用理性直接克制情感的传统启蒙方案,并提出了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启蒙方案。但是,这一方案无法保证公民获得最高意义上的自由,“自由的群众”也不是《伦理学》第四部分所讨论的“自由人”的聚合。斯宾诺莎尽管持有积极自由观,也只能构建一种消极自由的共同体。
▲ 庄子像,(元)华祖立 绘,1326年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为应对汉安帝对调理阴阳之术的关切,马融提出六经的典章制度具有调和阴阳之效。他将《尧典》的主旨建构为尧寻找具有奉顺天时之能的贤官的过程,并认为《尚书》中历代帝王的致太平之法都如尧一样,意在建立一套能够调顺天地四时的六卿制度。在这一思路下,《周官》六卿便是周公继承先圣的调和阴阳之志而给出的礼制设计。马融进而作《广成颂》称大司马的搜狩之礼可以调和阴阳,作《阳嘉二年举敦朴对策》称王者必须凭借一套顺应天地四时的制度调和阴阳。马融的这种观念对东观造成巨大影响,其后学者普遍相信礼制与阴阳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 马融(79—166)
弗里德里希二世与希腊化时期的王者形象
▲ 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II.,1194—1250)
13世纪40年代肖像画,梵蒂冈图书馆 藏
蒂莫西·伯恩斯(美国贝勒大学政治科学系)
忠孝而已矣
——评吴飞《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 吴飞《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书影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158室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010)85195602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