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研究

顾枝鹰|技术加速时代的古典学

编 者 按

本文是作者于 2025 年 6 月 22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圆桌论坛上的发言稿,删减版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 年 7 月 29 日第 A11 版。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 年 7 月 29 日第 A11 版

各位老师、各位学友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表达一些非常主观的个人想法。


我们正在参与的是中国的古典学年会,我们所努力建设的是中国式的古典学。且不论“古典”一词的拉丁语 classicus 暗示的是层次、价值和典范,中文的“典”字本身就有“尊阁”的含义。因此,我们确定下来并沿用多时的汉语术语已然为我们框定出,中国式的古典学应当追求更崇高的价值或品格,指向某些或某个目的——至少,它是反抗虚无的。


我想,这些大概是讨论关于古典学的各种话题的根基之一。否则,会场上所有出现“古典”二字的位置和过去十一届年会的名称,就都应该改用“古代”。请看!所有的古代人都死了,与他们一样,所有参加古典学年会的人,我们,也都注定要死,而且终将成为某个“古代”的一部分——倘若没有进入另一种形式的“古典”的话。因此,如果我们混同“古典”和“古代”,我们或许就是在间接地、预先地否定我们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所以,我相信,在讨论技术问题与古典学的时候,尤其是对于AI时代的中国式古典学而言,价值、意义和目的,是无法回避或忽略的问题。因此,如果一项作用于古典学的技术未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助益于个人灵魂的善或者共同体品格的善,那么,这项技术,即便不是无可挽回地倾向于恶,那么,也仍旧是可受怀疑的,至少,运用这一技术的人和方式,应当受到审视。


在准备这份发言稿的时候,我对 DeepSeek 说:“以‘技术加速时代的古典学’准备一篇 10 分钟的演讲稿。”人工智能迅速给我提供了一个教科书般的多层次的枯燥框架和许多看起来十分鲜活的例子,比如:


图片

人均每日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古希腊人一生的阅读量;


社交媒体将《埃涅阿斯纪》规模的叙事压缩成了15秒的短视频;


根据《奥德赛》改编的开放世界游戏获得Steam平台年度叙事奖;


剑桥团队通过光谱成像,在碳化的赫库兰尼姆古卷中发现了伊壁鸠鲁学派未知的著作。

图片

DeepSeek 毫无感情地把诸如此类的一条条事例砸在电脑屏幕上。且不说这些信息在多大程度上是完全真实的,这项工具并没有嘴唇、舌头和牙齿等等器官以亲身感受古希腊语中阿提卡型完成时与 kappa 型完成时在语音上的差异;在诸多问题上自诩“不偏不倚”或“道德中立”的它也难以在阅读伊壁鸠鲁学派的文献时从柏拉图的立场燃起胸膛间的义愤;甚至,它也没有真正地玩过那款以精致的画面著称的动作游戏,借助游戏中的老鹰之眼一览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复原的雅典卫城的景色。


▲ 一款电子游戏中的雅典卫城

技术,即便是最强大的技术,无法代替我们去感受。它感受不到可以在灵魂之间传递的喜悦、悲痛和战栗;尽管它可以像智术师那般提供无穷多的话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愿把想象中的荒诞画面虚构出来,它却无法代替我们真诚地自我反思并由此向往和追求更卓越和崇高的存在。因此,所谓“技术加速时代”,可能是技术本身的改变以及它所带来的改变同时加速的时代。而在这种激变之中,聚光灯下的技术往往攫取了原本属于人的尊严和价值,以至于引发了灵魂的堕落与人文学科的腐化。


不过,我在最后还是想引用 DeepSeek 所提供的结束语——


图片

或许就像普鲁克描述的“忒修斯之船”——当所有木板都被更换,我们仍需要那个原始的形态来确认“我是谁”。古典学在技术洪流中守护的,正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创新的元代码:对意义的追问,对美的震颤,对永恒的谦卑。


图片

我引用这段内容,并不是认为它说得非常正确:尤其是,前半部分中的“原始的形态”这个表达暴露了包含它在内的多种工具中可能隐含的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观念。我希望强调的是,如果对意义的追求和对永恒的敬畏是连人工智能都不会轻易忽略和隐瞒的属于人的性质,那么,作为古典学人的我们就更不应在这个技术加速的时代中,在技术和工具面前,屈膝匍匐、沉沦堕落乃至自我败坏


谢谢大家。

(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可进入 PDF 版下载页面)


 作 者 简 介 

顾枝鹰,1993 年 4 月生于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古典学博士(2023),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1—2022),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古典学、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译著有凯撒《高卢战记》第一卷(2015)、《拉丁语语法新编》(2017,合译)、《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2021/2025,合译)和西塞罗《图斯库路姆论辩集》(2022)等,编有《拉丁语古希腊语汉字转写表》,并据以设计了《小物:拉丁语、古希腊语汉字转写程序》。



图片



图片




 顾枝鹰|缪斯与佩琉斯的八次“婚姻”:关于西方古典学工具书编译的札记一则
 在线版首发|《小物:拉丁语古希腊语汉字转写程序》

 新刊首发|薛璟明:什么是苏格拉底“真正的”数学?


 书讯|《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中文版第 2 印上架!


 新书上市丨柏拉图《默涅克塞诺斯》(李向利 译)


 新刊首发|亚里士多德“回应”马基雅维利(邓连冲 译)

编  辑|西塞罗的猫头鹰

欢 迎 关 注




图片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