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马基雅维利
[美]列奥·施特劳斯 著
叶然 马勇 译
华夏出版社,2025年9月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施特劳斯全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古典学研究室 编
刘小枫 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中,二十世纪杰出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以恢弘的篇幅,解读了现代政治哲学创始者马基雅维利的两部名著——《君主论》和《李维史论》。众所周知,马基雅维利是邪恶的教诲师,施特劳斯在解读中尝试纳入这一事实,但并不认为以此就能穷尽马基雅维利的全部内涵。
第一章深入探讨《君主论》与《李维史论》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探讨《君主论》中试图实现的目标,第三章探讨《李维史论》的意图。第四章批判并阐释马基雅维利对现代政治思想所作的贡献。后附三篇关于马基雅维利的研究文章。
施特劳斯对马基雅维利的批判,使本书成为研究这两位作者中无论哪一位的学生们的重要文献。
目 录
※ 上下滑动阅览
目录
译者绪论
中译本凡例
本书细目
序
引言
第一章 马基雅维利教诲的双重性
第二章 马基雅维利的意图:《君主论》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的意图:《李维史论》
第四章 马基雅维利的教诲
索引
附录
引 言
1. 马基雅维利是传授缺德的缺德教师
根据一个老派而质朴的意见,马基雅维利是传授邪恶的教师;如果我们自称倾向于此意见,则我们不会令任何人感到震惊,而只会令自己遭到善意的或至少无害的嘲笑。确实,[除了“传授邪恶的教师”,]还有什么别的描述会适合用在这样一个人身上吗?
▲ 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72)
此人传授这样一些教训:君主们若希望安稳地占有他国领土,就应该把他国统治者的家族斩草除根;君主们应该杀掉自己的反对者们,而非把这些反对者的财产充公,因为那些被剥夺财产的人会谋划复仇,但死人不会;人们忘记父亲被杀,比忘记失去祖产更快;真正的大方(liberality)在于对自己的财产吝啬(stingy),并对他人的所有物慷慨(generous);不是美德(virtue),而是明智地(prudent)运用美德与恶德(vice),才通向幸福;伤害他人时应该一次性做完,这样,由于他人尝到伤害的次数较少,故伤害带来的痛苦会较轻,至于使他人获益时,则应该细水长流,这样他人才会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获益;一位获胜的将军,若唯恐他的君主不会恰当地奖赏他,就可以[先下手为强,]举起反叛之旗惩罚这位君主,因为这位将军预想到这位君主会忘恩(ingratitude);一个人若不得不在施加严重伤害与施加轻微伤害之间做选择,就应该施加严重伤害;一个人不应该对他想杀的某人说“把你的枪给我,我想用它杀你”,而只应该说“把你的枪给我”,因为一旦枪在手,你就能为所欲为。
如果千真万确的是,只有一个邪恶的人才会自甘堕落(stoop)去传授公私强盗行径的诸准则(maxims),那么,我们被迫说,马基雅维利是邪恶的人。
▲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早期版本书影
2. 马基雅维利是绝无仅有的传授缺德的缺德教师
马基雅维利确实并非表达上述种种意见的第一个人。这些意见属于政治思考和政治行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与政治社会本身一样古老。但是,马基雅维利是绝无仅有的如下哲人,这种哲人把自己名字的分量出租给(has lent the weight of his name to)任何一种与政治社会本身一样古老的政治思考和政治行动方式,以至于这种哲人的名字通常用来指称这种方式。马基雅维利作为这种邪恶的政治思考和政治行动方式的经典化身而恶名昭彰。
卡利克勒斯(Callicles)和忒拉绪马科斯(Thrasymachus)关起门来阐发过这种邪恶学说,[但]他们是柏拉图笔下的人物;在米洛斯(Melos)岛上,雅典使节们在普通民众缺席时也陈述过这同一种学说,[但]这些雅典使节是修昔底德笔下的人物。马基雅维利公开而得意地宣扬一种败坏人的学说,而古代著作家们传授这种学说时,要么遮遮掩掩(covertly),要么以所有迹象表达反感。马基雅维利以自己的名义说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而古代著作家们通过自己笔下的人物之口来说这些事。唯有马基雅维利敢在一本书中并以自己的名义言说这种邪恶学说。
内容试读
59. 马基雅维利通过宣传,而非通过牺牲生命,来模仿基督
我们现已回答如下问题:马基雅维利能如何希望他的冒险取得成功?在说未武装的先知们失败了时,他在夸大其词,以便显明他所面对的难题。最卓越的罗马立法者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的例证表明,一部法律在立法者暴死后仍能存在,哪怕不说一部法律通过立法者的暴死而能获得其完全的活力。然而,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曾受罗马民众委托来制定罗马民众的法律。阿吉斯的例证表明,通过有耐心地克制而不过早行动,且通过仅仅把著作留给后世,一个人能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带来他所渴望的改变。然而,阿吉斯并未渴望引入新的模式和秩序,而只是渴望恢复古代的模式和秩序。
对马基雅维利来说,明显最重要的榜样是基督教的胜利。基督教没有使用强力,而仅仅和平地宣传其新的模式和秩序,就征服了罗马帝国。马基雅维利希望他的冒险取得成功,这种希望缔造于基督教的成功的基础之上。正如基督教通过宣传而击败异教,马基雅维利也相信自己能通过宣传而击败基督教。
《君主论》献给一位现实中的君主,并造成如下暗示:马基雅维利在模仿摩西这位武装的先知。《李维史论》献给潜在的君主们,并造成如下暗示:马基雅维利在模仿耶稣这位未武装的先知。然而,马基雅维利结合了模仿耶稣与模仿法比乌斯。与得基乌斯相反,法比乌斯判断道,迟缓的进攻更可取,且法比乌斯将自己的冲劲保留到最后;由于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故比起得基乌斯以自己死亡为代价赢得的那场胜利,法比乌斯活着赢得了一场更令人愉悦的胜利。因为得基乌斯模仿自己的父亲,牺牲了自己以补偿罗马人。
▲ 马基雅维利《李维史论》书影,1934年
此外,尽管[马基雅维利]把基督教的胜利归因于神意那不可征服的裁断(the unconquerable decree of Divine Providence),但马基雅维利的希望取决于他的如下假定:属人的明智能够征服机运女神。古典政治哲学曾教诲道,诸城邦的得救取决于哲学与政治权力碰巧吻合(the coincidence),这真的是一种碰巧吻合,即人们能期盼或希望却不可能造就(bring about)的一件事。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这样的哲人:他相信,一种宣传能造就哲学和政治权力相吻合(the coincidence),这种宣传把史无前例地更大规模的多数人(ever larger multitudes)争取到新的模式和秩序一边,从而也把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思想改造成公众意见,并进而改造成公共权力。马基雅维利与伟大传统决裂,并开启了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我们将不得不思考,启蒙运动是否名副其实,或者说,这种启蒙运动的真名是不是蒙蔽运动(Obfuscation)。
美国自由出版社,1958年
作者、译者简介
书讯来源:华夏出版社
欢迎关注
插图来自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