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研究

诵诗 | 克雷歇尔《我的母亲》


乌尔苏拉·克雷歇尔(Ursula Krechel),1947年出生于德国特里尔,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德语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她在大学期间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与戏剧学,毕业后曾于多所高校任教,自上世纪70年代起活跃于文坛,发表了十余部诗集,并多次获得重要文学奖项。克雷歇尔的创作横跨诗歌、戏剧、广播剧、小说与随笔等多种体裁,始终关注历史创伤与边缘群体,尤其聚焦女性、移民及战争受害者的叙事。2025年,她荣获德国文学最重要奖项——格奥尔格·毕希纳奖,以表彰其在文学形式与内容上的持续创新,以及她以文学之力回应德国历史与当代现实的勇气与深度。她的小说三部曲《上海,远在何方》《地方法院》《鬼屋》以纪实性笔触呈现犹太人和辛提人在战后德国的重返与疏离感,其中《地方法院》曾获得2012年德国图书奖;诗集《她们》则通过语言的解构展现了日常中的创伤与希望,揭示阶级与性别结构的隐秘逻辑。其新作《尊敬的女部长》延续了她对女性写作主体性的深耕,并在散文中与国际现代性展开对话。作为继2022年埃米娜·塞夫吉·厄兹达马尔之后再次获得毕希纳奖的女性作家,克雷歇尔被誉为一位政治意识强烈、富于叙述想象力的作家,她以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不断为德国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1.jpg


乌尔苏拉·克雷歇尔







下载.png

左右滑动查看中德文诗歌




诗歌赏析


乌尔苏拉·克雷歇尔的诗歌《我的母亲》以质朴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女性在家庭与社会角色中逐渐被消耗、被规训,最终走向死亡的生命轨迹。全诗分为两部分:生与死、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照,也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图片31.png


2013年乌尔苏拉·克雷歇尔访问中国参加对谈活动


诗的第一部分细腻地描绘了母亲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失去自我的过程。她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被时代和传统塑造的“模范女性”——比祖母更聪明,比姑母更顺从,在厨房与爱情间精打细算。尤其是“癌魔啃噬子宫”的意象,既是对疾病的直白描述,也象征着社会结构对女性主体性的侵蚀。母亲青春的梦想早已尘封在储藏室,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牺牲成为她存在的全部。而在第二部分,诗人通过梦境重逢的场景,让逝去的母亲短暂地拥有了自由与快乐。她坐在旧车的后座,穿着生前未曾拥有的丝质衬衫,年轻、轻盈,甚至露出了“少女般的胸脯”。这段梦境是对现实的温柔反叛,也是对母亲真实自我曾经存在过的肯定。然而,这份重逢却注定是短暂的。诗人在梦中因拘谨和惯性的礼貌错失了与母亲的告别,这份无法弥补的遗憾,成为诗末最深的情感爆发。


总体而言,《我的母亲》通过个体生命的叙述,揭示了女性身份的压抑、家庭角色的消耗以及死亡带来的虚无与哀伤。诗人在梦境中的追忆与告别,超越了私人记忆,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更是一曲献给所有被时代和传统所束缚的女性的哀歌。


图片2.jpg


2025年新作《尊敬的女部长》



朗诵者简介
图片4.jpg

张可,首师大德语系2021级本科生,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灵魂的辩证舞蹈:<魔山>中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织》,即将赴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对外德语:文化传播”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