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二月世界文学期刊动态

作者: 来源:文学报

 

《印刻文学生活志》|昂然跨过一个时代的风雷

“这世界终于有一天会变好的,他想。”这是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乡村的教师》里的句子。他以小说、《人间》杂志乃至投身的社会运动,在数个世代的读者纯净的心灵中,播下“想要使世界变好”的种子。此回《印刻文学生活志》制作陈映真纪念专辑,承多位前辈师友慷慨协助。去年11月下旬先生辞世以来,众多平台迅速累积多篇各种角度文稿,这亦足以证明有许多人的生命轨迹确实曾与先生密切交会、撞击,或受其启蒙、引领、陪伴与影响。因此,这是一个不仅有追思,而更有作者们抛出、读者接续发掘问题与自身体会的专辑──陈映真怎样走他的社会实践与文学道路?在他所开出的路之彼端,接下来怎样走?尚在者我辈,当关注眼前现实什么样的课题?如何不失却立场、态度,更不为了利己、不钻营地求存?

《卫报》|多丽丝·莱辛的书屋

八岁时,多丽丝·莱辛被送进女修道会学校。在那里,修女们禁止她阅读经典。为了读书,她必须写信给父母,让他们跟修女沟通。在后来的自传中,她回忆道:“书籍的世界是属于我的,也是我的归属之地,但那时的我必须为此战斗。”2013年多丽丝·莱辛去世后,《卫报》撰稿人来到她位于伦敦的家中,一览莱辛生前收藏的四千余本书籍。在莱辛故居的三楼,书架、书桌甚至地面上都布满了藏书,其中有索福克勒斯、荷马、柏拉图和易卜生的作品,也有朋友、家人的赠书。在浴缸旁的一个小盒子里,收藏着19份莱辛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她在感言中写道:“写作有必要的前提,作家不能出自没有书的房子。”

《联合文学》|妖怪缭乱

民间传说中的神、鬼、怪,反映的其实都是存在于当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这几年在台湾,先是妖怪主题漫画、电影、动漫及周边商业活动受到关注,随后更有图书出版、展览、设计等以妖怪故事为核心的文化产品问世。不禁让人发问:台湾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本土妖怪?本期《联合文学》以“妖怪缭乱”为题,探讨台湾的妖怪历史与文化。其中,温宗翰撰写《台湾神怪轶闻经纬》,简谈妖怪台湾小史;曾系谱性整理台湾历史典籍中出现过的妖怪、神魔记录的作家何敬尧也接受专访,梳理三百年来文献典籍上出现过的台湾怪谭。此外更有当代观察,探讨妖怪文化在台湾成为流行现象的成因。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乔治·桑德斯写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又一次被写入小说中,但这一次,他在故事中复活。2017年最受关注的小说之一《Lincoln in the Bardo》于近日出版,作者是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的美国天才怪诞作家乔治·桑德斯。故事中,在遇刺的两天后,林肯的灵魂游荡至过世的儿子身边,和儿子在地窖里度过最后的时光。小说探索了死亡、悲伤、善良与邪恶的主题,将生命的深层意义反复升华。乔治·桑德斯将幽默同悲怆结合,令其成为备受《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好评的热门小说。

《格兰塔》|游记真的有意义吗?

游记真的有意义吗?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考量一个短短造访过的地方,这样的写作客观吗?本期《格兰塔》采访了不少作家,让他们来回答这个问题——游记是否在没落?其中,写作《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的作家莫欣·哈米德探讨了游记文学的真正价值。这位往返于美国、英国和故乡巴基斯坦的作家认为,无休止地搬迁和旅行,让他的作品都有了游记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移民,正是移民的经历连接起所有人类。每时每刻,人类的经历都在不断变幻,我们的一生都在不同的时空中度过。”因此,关注游记这一具体的体裁,不如关注写作和人类经历本身。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