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小玛德莲蛋糕与通灵宝玉

作者:何农 来源:光明日报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就像是法国的曹雪芹。”和巴黎卡尔内瓦莱历史博物馆总策展人、安娜-罗尔·苏乐女士一起参观《普鲁斯特,一部巴黎小说》特展的时候,这句话从我口中脱口而出。

这个想法没有数据支撑也没有理论依据,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生长年代和作品背景也完全不同——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比曹雪芹(1715-1763)晚生了156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看来,世界范围内一生只有一部主要作品,而这部作品又堪称文学经典、作者本人又是公认为名垂青史的大家的作家,在中国是写了《红楼梦》的曹雪芹,在法国是写了《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

安娜-罗尔·苏乐女士说,普鲁斯特应该是法国顶尖的5名作家之一,第一当属维克多·雨果,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应该说是法国文学的代表作。一个哪怕是粗知法国或者是粗通文学的外国人,绝不可能不知道雨果。而关于普鲁斯特,安娜-罗尔·苏乐女士说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法国人,如果自认为是个文化人,一般不会承认自己没读过《追忆似水年华》,至少会说自己断断续续地读过或者读过片段。安娜-罗尔·苏乐女士接着说,她本人读《追忆似水年华》“是从头到尾每个字都读过一遍的”,“我要求自己每天读50页,不要放弃,不要间断,四个月才读完”。

这一点也很像《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人当中的地位。真正喜欢《红楼梦》的人可以逐字逐句反复阅读玩味,但还有很多人并未真正阅读过原著,或者并没有读完它。

像曹雪芹一样,普鲁斯特也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家境富裕,从小养尊处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与曹雪芹不同的是,这种优渥的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他从来没有贫困潦倒过,也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

普鲁斯特曾经为《费加罗报》撰写专栏,主要描述他在晚上参加各种聚会、出席各种场合的感想和记忆。但那根本不是为了挣稿费。记者身份为他出入这些上流社会的沙龙提供了帮助,他乐此不疲地与文学艺术家、社会名流交往,久而久之为写作积累了重要的素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资本主义经济空前繁荣,普法战争与一战之间的“美好时代”也令法国文坛群星璀璨、百花齐放、佳作迭出。普鲁斯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构思和写作的。与《红楼梦》一样,《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

从1913年开始,该书的第1卷《在斯万家那边》出版。这之后他的写作陆陆续续延续了15年,直到1927年也就是作者死后5年,第7卷即最后一卷才出版。法文版全书共计3200页。其中第2卷在1919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比曹雪芹幸运,除了生前已经声名鹊起外,相对于中国的这位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作品没有完整流传于世的代表性作家,普鲁斯特因为哮喘、肺炎而离世之前,确定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手稿,而且它们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追忆似水年华》与《红楼梦》还有一个相通之处,就是故事场景发生的地方是相对固定的。《追忆似水年华》的“大观园”就是巴黎,主要是巴黎的塞纳河右岸。这也是《普鲁斯特,一部巴黎小说》这个展览举办的初衷和缘起。正像普鲁斯特自己所说,在写作的时候,“我手边总是有一幅巴黎地图”。整个展览围绕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事件和思绪,再现了作者笔下的巴黎。作者出生的房子、曾经就读的中学、曾经终日觥筹交错的餐厅和高级酒店(如旺多姆广场上的里兹酒店)、剧院、歌剧院、小树林、公园、林荫大道等等,很多场所或建筑还都在,甚至还保持着原貌。

“回忆中的生活,而非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和幸福的生活。”“失去的天堂或乐园,才是真实的天堂或乐园。”普鲁斯特的生存逻辑和对生活的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这两年多以来,常常伴随着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小玛德莲蛋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小玛德莲蛋糕浸在茶中的味道,是一种强烈的符号。这个符号促使作者回忆起往昔生活,决心下笔写作,并最终用7卷巨著记录了自己生活的回忆。从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小玛德莲蛋糕就相当于《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

2021年是作家普鲁斯特出生150周年纪念,2022年则是他去世100周年纪念。这个享年51岁(曹雪芹活了48岁)、叙事独特的作家,虽然公认是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但是他却不像其他很多法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家一样,具有故居命名保护甚至死后入先贤祠等荣誉。主办者便以这个筹备了两年、但只展出4个月的展览《普鲁斯特,一部巴黎小说》,向普鲁斯特和他的传世作品致敬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