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用文学的力量去感化人

“马克思主义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午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现场      

                                                                             

                                                                                         

        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左为该所副所长吴晓都。

                                                                       

         《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左一)、《外国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程巍(左二)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努力办好期刊、筑牢阵地,55日上午,由《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三家杂志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火热召开。会议由《世界文学》主编高兴主持,社科院外文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外文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党圣元,外文所副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吴晓都,外文所所长助理、《外国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程巍,《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主编苏玲等学者出席并作了主题发言。

 

文学是最好的武器

 

陈众议首先强调,作为外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工作者,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很有必要,这既是矫枉的需要,也是创新的基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一旦脱离其历史的、现实的土壤,就容易被教条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利用。现代中国虽然经历了战争的苦难、运动的挫折和建设的艰辛,而今又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矛盾,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不过他表示,真正领会和走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让广大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我们的制度,更是不易。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理服人,而不是急风暴雨式的灌输。这时文学的功用就展示出来了。“文学是最好的武器。我们要凭借文学的力量,去感人、化人。这其中国家认同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着眼于最大公约数,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向度。”

 

陈众议表示,自己近期就文学与国家意识写过一些文字,其中谈到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对文学经典的重新洗牌。比如巴尔扎克,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评价就超过了所有作家,就因为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无与伦比。但是,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巴尔扎克的重要性被逐渐忽视。同样,被列宁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托尔斯泰也相应地淡出了西方学界的视阈。这都影响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外国文学研究: 即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研究者越来越少,可谓寥若晨星。反之,左拉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却是铺天盖地。而左拉对法国、陀氏对俄罗斯的贡献根本无法与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相比拟。他同时认为,中国学者对别人的理论和时尚应该保持距离,不能盲目跟风。这不是说左拉和陀氏毫无价值。总之,他认为只要有国家存在,外国文学就应该为我所用。而目前我们面临世界性文化消费主义的倾轧,“世界文学”的时代远未到来。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原则性和丰富性

 

党圣元认为,中国当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格局过于碎片化,应当上升到大文论的格局上来,过左过右皆不可取。同时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应当直面当下的社会现实,深入到思想层面,对作家文本的分析不能只停留于人物形象分析上,因为这难以与当下复杂的文学现实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能够说明许多文化现象、资本现象,但应摒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些过时话语,避免口号化,应该从大文论的角度来思考,对学科、学者的发展提供生长点。

 

吴晓都则重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的人民性原则。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关注人民大众的阅读取向,鼓励赞扬以人民为主体的文学创作,看重人民对作家和作品的看法,以及文本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并从审美、艺术层面来关注其人民性。人民性的主体内涵在列宁时代得到进一步深化,涌现了不少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与西方史诗传统相结合的作品。而鲁迅的作品则体现了人民性原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程巍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刻板的,而是充满人性的。马克思主义鼓励人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将其单一化、教条化;吸引着人们去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公正的社会,就好比《国际歌》之具有感染力;吸引人超脱自我,投身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复杂的分析方法,反对僵化的思维,始终在人们心中激发高尚的情感。

 

与会学者苏玲、石海军、侯玮红、张晓强等也纷纷表示,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原则性,还要坚持其文艺思想阐释的丰富性。

 

强化我们的眼光与文化选择

 

《世界文学》是我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杂志,其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创办的《译文》。据高兴介绍,鲁迅在中国人民还在争取解放的岁月,就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一些苏联和东欧的作品;《世界文学》在办刊过程中,也一直坚持打破欧美中心主义的思维,真正关注全世界弱势国家的文学,给予他们发声的机会。可见,坚持从真正的世界文学出发,关注苦难大众,服务于世界公平,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光荣传统。今后,《世界文学》将有意识地举办重读马列文本、重读经典活动,展开学术探讨,精编刊物,让她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作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外国文学评论》展现了中国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则向读者及时介绍了世界各国文学发展的现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擢升,我们与西方对话的可能性已大为增加。正如党圣元所说,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学的选择过程。在办刊过程中,应该强化我们的眼光与文化选择。而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重新思考,关系到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判断。

 

                                                                                                                                                                                                                                                                                                                                                                                                                                                                                                摄影:布跃华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