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芬尼根的守灵》解读种种

作者: 来源:
  内容提要《芬尼根的守灵》虽然如天书般难解,却从20世纪60年代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传统的《芬尼根的守灵》研究主要以词语解读为主,出现了一大批词典和著作,但是仍有许多词语没有得到解释。写梦说也曾长期流行,并且由此提出“模仿形式”说来解释《芬尼根的守灵》的独特形式。解构主义对推动从新的角度认识《芬尼根的守灵》的美学价值起了重要作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则开启了对《芬尼根的守灵》的多声部语言和包容美学的认识,给该书的喜剧风格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芬尼根的守灵》  词语解读  梦与无意识  解构主义  狂欢诗学
 
  虽然不少评论者对《芬尼根的守灵》那天书般的形式感到愤怒,认为乔伊斯是在有意愚弄读者,但《芬尼根的守灵》所具有的深远的美学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哈罗德’布鲁姆甚至称《芬尼根的守灵》“比《尤利西斯》更堪称我们这个世纪真正能与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相抗衡的作品”。w这部书既是乔伊斯对自己过去创作的一次超越,也是对当时文学的一次超越,是从思想到审美的一次重大转变,对欧美文学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里克。阿特里奇和达尼尔·费勒就曾在所编辑的《后结构主义者乔伊斯》一书中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该书出版于1984年),乔伊斯的作品激发了法国新的理论和批评活动的出现,并成为它们的关注重点。《芬尼根的守灵》中不确定的词语经过解构主义批评家们的阐发,为“意义”从结果转向解读过程㈢以及消解中心的创作奠定了基础;风格化的叙述,特别是其中的饶舌和列举,一方面在贝克特那里得到哲学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罗伯一格里耶的《观察者》、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巴塞尔姆的《城市生活》等作品中得到虽不完全相同但较相似的表现,被称为“无意展开的赘语”和“存货清单”;叫在结构上,虽然很少有作品像《芬尼根的守灵》那样大规模地将毫不相关的情节放在一起或者频繁地离题,但有意打破结构的整一同样是许多当代作品使用的手法;至于《芬尼根的守灵》中文体的杂糅和狂欢、词语与其他符号(如图画、乐谱等)的混合,现在都常被用来描述当代西方创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融会、各个领域的混淆”的现象;此外如“迷宫”、“百科全书”、“万花筒”这些乔伊用以描述《芬尼根的守灵》的词汇,也常出现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罗伯-格里耶等人的作品中,这些人也被认为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
 
作者:戴从容
论文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