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库切研究的走向及展望

作者: 来源: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对库切作品的寓言式解读构成了当前库切研究的主要方向,导致库切小说的艺术性及其形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从形式特色入手深化对其作品伦理主题的理解,是库切评论进一步深入的可行方向之一。
  
  关键词 库切  库切研究  寓言式解读
   
  2003年以前,约翰·麦克斯韦尔·库切(J0hn Maxwell Coetzee)对中国读者来说无疑还是个陌生的名字,尽管这位南非作家在世界文坛已颇具声望,屡获国际重要奖项。这种情况与库切身为南非作家的边缘身份不无关系。在库切的全部作品中,仅有《耻》在荣获l999年布克奖之后,于2000年由张冲、郭整风翻译、百花出版社出版。国内文学期刊对这位国际知名作家的评论寥寥无几,他的名字大概仅仅出现在对国外文学奖项评选结果的报道之中。这种情况在2003年库切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开始改变:各大报刊及学术期刊都刊登了这位南非作家的生平介绍和作品简介;浙江文艺出版社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火速翻译出版了《等待野蛮人》、《彼得堡的大师》、《青春》、《伊丽莎白·科斯特洛》等一系列库切作品;对库切作品的解读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文学类核心期刊之中。早期评论中,较有分量的无疑是张冲、郭整风的《越界的代价——解读库切的布克奖小说(耻)》,④而随着周长才《风月何以惊世界——对库切小说的一种阐释》、㈤仵从巨《历史和历史中的个人:库切的魅力和(耻)的主题》、④蔡胜勤《写实主义文学对文明冲突理论的呼应——细读库切小说(耻)》㈣等一系列学术文章的出现,中国学者开始仔细阅读库切,中国人研究库切的步伐真正开始迈开。然而,与国外的库切研究比较起来,我们对库切的引进吸收无疑仍处于初始阶段:首先是仅仅关注库切的少数代表作,如《耻》,而且也主要局限在情节介绍和常规主题评论的基本层次,与国外的相关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相差甚远;另外,根据相关论文的引用资料来看,大部分国内学者对国外的库切研究并不熟悉。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希望从整体上把握库切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同时介绍并归纳国外库切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希望由此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段 枫
文章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