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小说:记录生命的艺术形式

作者: 来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
  
  内容提要 20世纪以来,英美学术界对伍尔夫的小说理论缺乏整体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成果的整理,在详细解读伍尔夫相关著述的基础上,对伍尔夫小说理论的内涵、核心及渊源做深入考察,并从“现代小说是什么”,“小说人物是什么”,“小说的形式是什么”,“小说是艺术吗”,“小说是什么”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证,最终认为伍尔夫小说理论的精髓就是:小说是记录人的生命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理论形式  情感  生命艺术
   
  英国著名伍尔夫批评家赫麦妮·李(Hermione Lee)指出,20世纪对伍尔夫文论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选择状态”:当伍尔夫主要以现代主义作家的身份被讨论时,重点是她在1919—1927年间发表的关于小说的一些宣言,当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阅读的重点时,批评的注意力则转向她关于妇女问题的回忆录,她的书信、日记上。近来,越来越多的兴趣落在她对知性问题的反思,对历史、科学、进化论、精神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上。④在所有这些讨论中,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缺失,那就是对伍尔夫这位20世纪英国小说家来说极其重要的对小说理论的贡献。自1923年伍尔夫发表《班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至1941年伍尔夫去世,英美学术界对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大都持否定或质疑②态度,最为显著的质疑反映在伍尔夫与阿诺德·班内特的论战中。@40年代,英美批评家剖析了伍尔夫列为“文学散文家”而不是严肃的“批评家”。60年代,马克·戈德曼(Mark Goldman)从伍尔夫文论的读者定位、形式主义美学渊源和柯勒律治、佩特等批评思想渊源切入,肯定伍尔夫的“中庸”批评立场和方法。
 
作者:高  奋
文章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