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拼凑的裁缝》为何迂回曲折?

作者: 来源:
殷企平
 
    内容提要 关于《拼凑的裁缝》,西方学术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把研究重心放在卡莱尔对语言隐喻性的关注上。然而,该书的意义难道真的像米勒等人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说明有限的语言在表述无限的真理时的无能为力吗?如果不是,它还有什么其他意义?或许是更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跟它的语言模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换言之,《拼凑的裁缝》问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它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卡莱尔为何采用了迂回曲折的语言模式来传递这一中心思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隐喻性卡莱尔《拼凑的裁缝》  迂回曲折机械主义 体验
   
  《拼凑的裁缝》(Sartor Resartus,1833—1834)虽然有过坎坷的遭遇,但是如今很少有人会否认它代表了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的伟大文学成就,也很少有人会反对用“迂回曲折”一语来形容它的叙事风格和修辞策略。然而,这样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偏偏要采用看似晦涩难懂的复杂形式?批评界对此的困惑从来没有消逝过,因而对此的解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过去几十年里,西方学术界的有关说法可谓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种思路,即把研究重心放在卡莱尔对语言隐喻性(metaphoricity)的关注上。本文拟对这种思路引导下的研究状况略作分析,并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寻求解释《拼凑的裁缝》及其曲折形式的其他可能性。
 
文章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