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自然作为文学回忆的符号

作者: 来源:
——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功能化的自然描写
 
冯亚琳
 
  内容提要  在君特·格拉斯的小说中,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被功能化、工具化了。自然作为被言说和观照的对象,变成了符号,充当起文学回忆的起因与关联。这种从道德观照层面上对自然的描写,其实在哀悼个体与民族业已丧失或有可能丧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更直指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犯下的罪责。
  关键词  自然  文化记忆  精神家园  罪责
 
    记忆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正如德国洪堡大学教授哈特穆特·波姆等人所指出的:“在我们纪年的第二个千年结束的时候,我们普遍能够确定一种强烈的回顾过去的趋势,于是有了不同形式的总结、储存、归档和回忆。”这或许也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学术界、尤其是文化学界为何越来越多地关注记忆话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标识性研究成果是德国学者扬·阿斯曼与阿莱达·阿斯曼提出的“文化记忆”理论,该理论建立在法国学者哈布瓦赫有关集体记忆的论述上,其核心是:文化记忆根植于稳定的历史积淀层中,以“词语、图画、舞蹈”等形式进行“传统的、具有象征性的编码或者演示”。由于这一传统能够将“昨天”与“今日”联接起来,因此它对于某一群体来说具有支撑自身文化特征意识的作用,从而产生同一性意义上的文化延续。需要强调的是,记忆和回忆往往展现为建构和反思的过程,而其中起着某种发酵剂和黏合剂作用的则是想象,因为“回忆什么意味着要在想象力和幻想力的帮助下去积极地幻想。”
 
文章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