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野心/天意

作者: 来源:
——从《麦克白》到《血手记》和《欲望城国》
 
李小林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演的昆剧《血手记》和京剧《欲望城国》是莎剧《麦克白》的中国戏曲改编作品。本文考察两剧的表演文本后,发现两剧在塑造中国“麦克白”形象的内质上有着惊人的一致,都偏离了原著人物的心理轨迹。这说明跨文化戏剧改编中本土戏曲传统文化对改编主体有着深层影响。
    关键词  莎剧《麦克白》  昆剧《血手记》  京剧《欲望城国》  内质变形
 
    昆剧《血手记》①和京剧《欲望城国》②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改编莎剧的比较成功的案例。两剧的演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相关的学术研究却不多。③本文结合改编文本和演出录像以及相关演出资料,对两剧的表演文本④进行考察,并着重分析中国版麦克白(马佩/敖叔征)形象的变异。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版的两个麦克白在心理轨迹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但与莎剧麦克白相比却都发生了内质的变形。为何在戏曲剧种、文本结构和表演风格如此迥异的两剧中竟会出现主人公心理特质的一致性倾向?中国版麦克白的内质变形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深层原因?中国版《麦克白》果真如有些学者所言“遗失了原剧中的精华”了吗?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①昆剧《血手记》,郑拾风改编,艺术指导黄佐临,导演李家耀,上海昆剧团演出。
②京剧《欲望城国》,李慧敏改编,导演吴兴国,台湾当代传奇剧场演出。
③有关两剧的研究请参见曹树钧:《莎翁四大悲剧戏曲编演的成就与不足》(张冲主编:《同时代的莎士比亚:语境、互文、多种视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52页);亢西民:《昆剧〈血手记〉与莎剧〈麦克白〉比较摭谈》(高福民、周秦主编:《中国昆曲论坛2004》,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章新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血手记〉》(《中国戏剧》2006年第2期);李伟民:《莎士比亚悲剧〈血手记〉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胡耀恒:《西方戏剧改编为平剧的问题——以〈欲望城国〉为例》(《中外文学》1987年第15卷第11期);Catherine Diamond(戴雅雯):《做戏疯,看戏傻:十年所见台湾剧场的观众与表演(1988—1998)》(吕健忠译,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第316页);徐宗结:《从〈欲望城国〉和〈血手记〉看戏曲跨文化改编》(《戏剧》2004年第2期);叶汀:《两岸三地戏曲舞台上的麦克白》(洪忠煌主编:《莎士比亚与二十一世纪》,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Lei,Bi-qi Beatrice,Macbeth in Chinese Opera,in Moschovakis,Nicholas R.,eds.,MacbethNew Critical Essays(New York:Routledge,2008)280-284。
④“表演文本”(“performance text”或“spectacle text”)由Marco de Marinis提出,实际指舞台绘景(scenogrnaphy),包括舞台和服装设计、灯光、表演场地的安排、演员在表演场地的活动等视觉方面的内容,是文本的视觉对应物。
 
                                     文章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