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吉田兼好笔下的单瓣樱与重瓣樱: 王朝与民众

作者: 来源:

  胡    稹

  内容提要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有关樱花的论述不仅矛盾,而且意义不清。本文通过对日本樱史、日本有关植物学谱系、日本绘画以及对日本古代和歌、散文和兼好的身世等的考察分析,论证兼好的樱花评述指向一种固定不变的欣赏趣味,反映出兼好追慕已逝王朝、蔑视新兴武士阶级和劳动大众的态度。兼好欲见的樱花,并非真实的花朵,而是他心中想象的“历史之花”——“王朝之花”。

  关键词  吉田兼好  《徒然草》  樱花  王朝之花

  日本古代文学中咏梅和歌与咏樱和歌的数量对比,反映出日本在不同时期对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接受、喜爱程度和国粹主义思想的涨落(按:梅为自朝鲜或中国引种的树种)。以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辑成的著名歌集为例,《万叶集》中樱歌有43首,而梅歌竟高达110首;《古今集》中樱歌为41首,梅歌降为17首。而在镰仓时代的《新古今集》中,樱歌上升为79首,梅歌则降至16首。究其原由,乃因奈良时代是日本大力引进、学习中国文化的时代,皇室、贵族也以在庭院种植梅树歌咏梅花为时尚。有记载太宰帅大伴旅人于天平二年正月在自家设宴时,面对梅花一连吟咏了32首梅歌并将其收入此后的《万叶集》中;而《和汉朗咏集》编者、大纳言藤原公任与藤原赖通在评论“春花秋叶”孰优孰劣时,赖通认定春当樱花、秋为枫叶而招致公任的反驳:“因春有梅,何以为樱?”可见,当时樱花虽以其美丽而受日人喜爱,但在狂热的“梅崇拜”面前不免相形见绌。平安时代起日本进入民族观念自觉和自身文化建设的时期。在恒武天皇之前,皇宫紫宸殿前庭始终植有梅树和橘树(按:橘树也来自中国),但至仁明天皇时,梅树已为樱树所替代。天皇如此,自然上行下效,因此《古今集》中樱多梅少,此时的樱花成为王朝辉煌勃发的象征。而自镰仓时代起日本出现了两种文学现象:一种是《新古今集》的贵族编者,面对“院政”这一律令体制外的政治形态和新兴势力武士集团的兴起,他们已无望继续享受昔日的荣华,但也尚未遭遇日后的“承久之乱”,因此在选歌时,一如该歌集名称所示,怀有复活《古今集》和该时代的愿望,故拿樱花说事自是不二选择,于是樱歌数量急升,此可谓一种复辟情绪在文学上的回光返照,自此贵族就相对较少在歌集中吟咏樱花;另一种是樱花渐次与武家结缘,谣曲、俳谐、俚谣等创作中大量出现樱花,显示出当时日本社会各政治力量的势力消长。

  而且,自进入武家时代后,人们对樱花的兴趣还开始从外观的欣赏转向内心的观念建构,这在贺茂真渊和本居宣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二者多藉用樱花表达所谓的“日本精神”,尽管建构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一倾向也已在吉田兼好的身上显露端倪。著名随笔家吉田兼好(1283?—1352?镰仓时代后期—南北朝时代)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涉及樱花,这其中似乎透露出一些其它信息。他在被誉为日本“中世”随笔双璧之一的《徒然草》中只有5处谈及樱花(3处暗指、2处明指),且语出惊人,带有矛盾,不易理解。

文章首页  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