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萨拉斯金娜的新著《索尔仁尼琴传》

作者: 来源:
  2008年6月,《索尔仁尼琴传》出现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各大城市书店里。这是记录索尔仁尼琴生平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传记,也是 “名人传记丛书”自1936年创建以来第一次为健在的俄罗斯作家出版的一部传记。
 
  《索尔仁尼琴传》由女作家Л.萨拉斯金娜撰写,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发行。《索尔仁尼琴传》出版后备受广大读者青睐,并引起俄罗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2008年,就在此书问世当年(其实是几个月内)该书就获得国家文学奖“大书奖”(2008年11月25日)、以列·托尔斯泰命名的“雅斯纳亚·波里雅纳奖”(2008年9月29日)在内的四项大奖。女作家萨拉斯金娜也成为2008年俄罗斯大众传媒追踪的新闻人物,成为索尔仁尼琴生平创作的一位权威的阐释者。到目前为止,法国、美国、波兰、捷克等国家已经购得该书版权(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也从法国巴黎买到《索尔仁尼琴传》的中文版版权),即将在中国翻译出版。
 
  萨拉斯金娜成为《索尔仁尼琴传》的作者还有一段故事。
 
  早在2003年,“名人传记丛书”编辑部做出一项新决定,即今后不仅为去世名人写传记,也要为在世名人立传。他们首先选定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著名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于是,一位编辑给索尔仁尼琴打电话,希望得到索尔仁尼琴的支持并推荐一位撰写人。索尔仁尼琴当即予以拒绝。但那位编辑执着地说,这是“名人传记丛书”编辑部的集体决定,并且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不论他是否同意,他们都要找人为他写一部传记。一周后,索尔仁尼琴改变了主意,他觉得与其编辑部找人,还不如他自己推荐合适的人选。女作家萨拉斯金娜与他保持着多年的友谊,十分了解他。更重要的是,萨拉斯金娜一直研究他的创作并且在编写他的创作年谱。于是,索尔仁尼琴主动拿起话筒,向“名人传记”丛书编辑部推荐了萨拉斯金娜。
 
  萨拉斯金娜是语文学博士,俄罗斯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她对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有深刻的研究。同时,她也密切关注俄罗斯当代文坛和俄罗斯文化现状,共撰写了十二部专著,其传记体裁作品在俄罗斯文学界有较大影响。得知索尔仁尼琴这个决定,萨拉斯金娜既感荣幸,又因责任重大而惴惴不安。索尔仁尼琴一生命运多舛。他从苏军的炮兵大尉到锒铛入狱的阶下囚,从古拉格囚徒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被苏联当局驱逐的持不同政见者到荣归故里的民族英雄。要书写索尔仁尼琴传奇的一生,不仅要写出他的生平创作,写他的仗义执言,写他多难的命运,而且要涉及和评价二十世纪后半叶,甚至二十一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事件。这是一个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出于对索尔仁尼琴的了解和敬仰,萨拉斯金娜还是勇敢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萨拉斯金娜坦言,传记从构思到写作的每一步都与索尔仁尼琴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女作家首先拟出写作大纲,请索尔仁尼琴过目。得到后者首肯后,她开始动笔。在萨拉斯金娜撰写期间,索尔仁尼琴的身体状况渐渐恶化。萨拉斯金娜多次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争取看到这部传记出版。与此同时,萨拉斯金娜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她每天从早晨十点到晚间十点不停地写作,整整十二个小时。之后,晚十一点到凌晨两点再做好第二天的案头准备。她用了整整十六个月的时间,终于在2007年末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创作活动。
 
  完稿后,萨拉斯金娜把原稿拿给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不顾年迈多病,认真通读了全稿,并在多处做了认真修改。2008年3月5日,由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的《索尔仁尼琴传》问世。第一时间得到样书的索尔仁尼琴读了近三个月,并对传记十分满意。令人遗憾的是,两个月后(2008年8月),索尔仁尼琴便与世长辞了。
 
  《索尔仁尼琴传》是作者献给索尔仁尼琴90岁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它的题词引用了索尔仁尼琴本人的一句话:“我多么想变成一种记忆。变成蒙受深重苦难的人民的记忆。”这句话概括出索尔仁尼琴苦难的一生以及他与俄罗斯人民的联系。全书共有八部四十一章,每一部每一节均冠有标题,标题大都根据索尔仁尼琴人生轨迹的重大阶段命名。如第一部是“命运坐标”,第四部叫做“古拉格群岛”,第七部叫做“被放逐的经验”,第八部叫做“回家之路”,等等。每一章的标题也起得十分简洁醒目,是对所讲内容的纲领式标示。
 
  除八个部分外,这部传记还有“序幕”和“代尾声 ”。全书俄文版达934页,译成中文大约有八十多万字,真可谓是鸿篇巨制。这样恢宏的篇幅在俄罗斯名人传记丛书中实属罕见。因为索尔仁尼琴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文化的一个代码和载体,标示着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整整一个时代。萨拉斯金娜不但对索尔仁尼琴这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按照年代顺序进行编年史式的描述,写他的家族史、他的青少年时代、婚姻、爱情和家庭,谈到农村题材和集中营题材的作品以及他的创作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贡献,而且也对这位俄罗斯文化巨擘一生的文化活动进行严肃的思考,把二十世纪后半叶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运动、“地下文化”、俄罗斯侨民第三次浪潮等全都纳入自己的笔端。因此,索尔仁尼琴的传记并非寥寥万言所能概括和描述的。不仅如此,萨拉斯金娜目前正在补写一章“最后的岁月”。因为已出版的《索尔仁尼琴传》写到2007年夏天,该传记的内封有“生平在继续”的字样。2008年夏,该书问世后仅几个月索尔仁尼琴就去世了。其实,索尔仁尼琴最后一年的岁月也相当辉煌。他在2008年6月获得俄罗斯国家文学大奖,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登门为他授奖。他去世后,为他送葬的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俄罗斯总理普京等国家领导人和一大批社会文化名流,这是俄罗斯作家得到的最高规格的葬礼。如今,索尔仁尼琴安葬在莫斯科城南的顿斯科伊修道院,与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留切夫斯基相邻为伴。索尔仁尼琴的最后岁月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纵观全书,《索尔仁尼琴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是一部传主健在的传记。作家本人、他的妻子纳达利娅、儿子及其家人直接“参与”了这部传记的创作。从这部传记的写作大纲到各个章节的安排都经过了索尔仁尼琴的首肯。在萨拉斯金娜写完初稿后,索尔仁尼琴对一些细节和文字进行了核实和修改。不仅如此,索尔仁尼琴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一连几小时坐在录音机旁回答萨拉斯金娜的提问。此外,他还用电话、札记和书信,甚至录音等形式回答萨拉斯金娜的问题。当索尔仁尼琴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他还与萨拉斯金娜一起俯身军事地图寻找当年在前线走过的道路。在传记最后的“代尾声”一节里,萨拉斯金娜写道:“我感谢命运馈赠予我与索尔仁尼琴的私人结识和多年的合作。我感谢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本人对我的信任,感谢他从自己私人档案中慷慨提供的材料和真实文件,那些文件我拿在手中亲眼过目,将之复印并在写书中使用。我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传记作家和传主共同创作的《索尔仁尼琴传》不仅属于传记作家萨拉斯金娜,也属于索尔仁尼琴,其版权统一属于索尔仁尼琴著作版权,这在俄罗斯文坛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二、索尔仁尼琴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和文化人物。从1962年他发表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起直到今天,在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对他的言行和文学创作、文化活动一向有着不同的看法,出现了多种、甚至截然相反的阐释和评价。萨拉斯金娜完全站在索尔仁尼琴的立场上,用事实向索尔仁尼琴的政敌和论敌叫板和挑战,捍卫索尔仁尼琴。因此,《索尔仁尼琴传》是一部捍卫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比如,在介绍索尔仁尼琴与肖洛霍夫的论争时,萨拉斯金娜显然偏袒索尔仁尼琴。
 
  三、《索尔仁尼琴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作家萨拉斯金娜基于大量罕见的档案文献并在与索尔仁尼琴及其家人的谈话上撰写的。索尔仁尼琴夫妇为萨拉斯金娜提供了大量极为宝贵、新鲜的第一手材料。他们把自己的日记和札记、书信、情书,甚至作家最早创作的一些中篇小说和诗歌作品等珍贵资料交给萨拉斯金娜。远在美国的索尔仁尼琴的儿子伊格纳特和斯捷潘也为萨拉斯金娜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厚重感。
 
  四 、《索尔仁尼琴传》鸿篇巨制,图文并茂。这是为索尔仁尼琴撰写的第一部完整传记。该传记不但洋洋数十万言,而且还插入上百幅照片。其中不少照片是索尔仁尼琴和家人提供的,比如他(小萨沙)年仅六岁时的照片(摄于1925年3月25日)、索尔仁尼琴的大学毕业照(1941年5月31日)、列舍托夫斯卡娅到前线探望丈夫索尔仁尼琴的照片(1941年5月),等等。这些照片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倍显亲切和珍贵,同时也是对传记文字的一种直观的补充和形象的说明。
 
  可以说,《索尔仁尼琴传》是对索尔仁尼琴一生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介绍,也是女作家对俄罗斯当代文学和俄罗斯文化认真思考的成果。
                                    作者:北京大学 任光宣
                                          责任编辑:苏玲
本文原载《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第2期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