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图文)美国学者谈冯梦龙“三言”的翻译

作者: 来源:

090818三言图

杨曙辉教授(右)和杨韵琴女士(左)作《略谈“三言”的翻译》的讲座

  2009年8月18日下午,美国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Lewiston.
Maine)的杨曙辉教授和杨韵琴女士在我所作了《略谈“三言”的翻译》的讲座。两位学者历经多年艰辛,将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译成了英文,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英译本分别出版于2000、2005和2009年,英汉对照的版本也将在我国出版。
   
  两位学者首先综述和评点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等中国古典小说的英译本,提出了他们翻译三言时所采用的翻译标准和变通之法。尤其是在涉及外国读者较难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时,他们比较了David Hawkes翻译的《红楼梦》和David Tod Roy翻译的《金瓶梅词话》,前者不主张添加注释,后者则注释详多。“三言”的翻译便采取了一条“中间道路”,既要保证阅读的通畅,又要提供必要的注释。
    
  杨教授接着谈到了翻译中的种种困难。例如,中文文本的理解问题,回文诗及双关语的译法,文化背景的传达等。最后,两位译者详细地解释了译文的措辞。例如,尽量避免使用当代的词汇,多选用带有古典味道的词语;套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名句,在多种表达中挑选既雅致又不艰涩的表述;选用意思跟中文相同的词句,使译文形神兼备。生动精彩的例子不时引起听众会心的微笑和热烈的讨论。译者细致的考据、广泛的阅读、日积月累的“卡片”、反复的推敲都令听众肃然起敬。
    
  讲座结束后,陆建德、盛宁、黄梅、钟志清、董小英等学者与两位译者进行了探讨,如冯梦龙作品的思想,翻译标准的取舍,诗句及成语的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本在国外的接受情况等。两位译者还谈到了在美国翻译和出版“三言”的具体经历,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学在英语文化圈中所具有的影响和面临的困境。外文所和文学所的学者对两位译者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了感谢。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