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定稿会纪要

作者: 来源:
  2013年6月20日至22日,“外国文论核心话语反思”创新项目组在北京召开《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定稿会,项目组全体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为创新项目“外国文学理论核心话语反思”的三大板块之一。为筹备此学刊,2013年3月19日,学刊启动会于外文所举行;4月7日至8日,在“外国文学理论核心话语反思”创新工程项目座谈会上,项目组成员就学刊的筹稿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汇报和讨论。
 
  此次会议第一议题为对学刊定稿内容的商讨。项目组首席研究员周启超首先介绍第一辑学刊拟定的内容。《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划分为七个板块,第一栏目为“前沿论坛”,译介来自英、美、法、德、俄、瑞士等六国理论家的八篇文字,分别为《形象政治》(伊格尔顿),《再说理论》(卡勒),《历史与文学:学科危机的症候》(孔帕尼翁),《巴赫金、卢卡契与德国浪漫派》(蒂汉诺夫),《叙事“交往”中的“对话性”》(施密德),《比较与“一般性理论”:诗学理论系统中的比较研究元素》(马霍夫),《文学学知识树——写在安·孔帕尼翁<理论的幽灵>一书的页边》(赫勒),《长篇小说的现状:多元文化视野与人类学视野》(贝西埃)。第二栏目为“名家讲堂”,节译《雅各布森谈形式论学派》(1935),《穆卡若夫斯基谈结构主义》(1946),《洛特曼谈巴赫金》(1983)三篇。栏目三为“专论”,邀约张汉良先生的《从“能指”与“所指”的汉译谈起》和傅修延先生的《论听觉叙事》两篇论文。栏目四为“书评”,刊载四篇文章:马海良教授的《评伊格尔顿》,钱翰副教授的《评孔帕尼翁》,萧莎副研究员的《评德里达》,以及任昕副研究员的《评海德格尔》。第五栏目为“访谈”四篇——《克里斯特瓦谈巴赫金在法国》,《爱默生谈巴赫金在美国》,《张黎谈德语文论翻译》,《王文融谈法语文论翻译》。栏目六设为“学刊钩沉”,收录我国对国外文论译介研究的回顾文章:《<文艺理论译丛>与<世界文论>综述(1983-1997)》和《<外国文学评论>早期的国外文论研究(1987-1996)综述》。最后一个栏目为“国内外新书简介”,提供汉、英、俄、法、德等五十种图书的信息一览。
 
  在各位项目组成员的积极行动下,依此框架,目前大部分文稿均已落定,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争取在今年七月底全部文稿齐、清、定;同时筹备学刊的出版申报工作,如学刊能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得以出版,将是我们创新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
马海良教授表示,学刊阵容很具特色,整体结构较有分量。外国文论篇目最好提供作者的简介;“新书简介”栏目应能体现刊物的权威性,体现编者甄选的眼光,每一条目下附上一两百字的简介,真正起到借鉴的作用。钱翰副教授认为,学刊的一些细节问题要考虑周到,比如具体的体例,字数,装帧设计等。党圣元研究员就“学刊钩沉”栏目发表见解,认为这种阶段性综述,应同时注重介绍国内的文化语境,也可查找当时国内是否有相关文章,是对这一阶段国外文学理论的回应或运用,由此可摸索出理论在文化旅行的过程中所走过的路径。《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首辑可设计一个发刊词,以阐明学刊的定位,简明扼要,掷地有声。申请出版资助要快马加鞭,抓紧进度。
 
  第二议题为项目组下半年工作的布置。周启超研究员在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时说,我们的团队十分有朝气和活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俱备。现下当务之急是加快节奏,完成学刊的编校、申报工作。下半年的学术研讨会较为密集,希望大家有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议题三为第六辑《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的筹稿动员,由任昕副研究员介绍文集的进展情况。该文集是理论室的一个传统项目,第五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负责编校发行,现已进入最后阶段,将在六月底前出版。第六辑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拟收入论文十余篇,另有若干会议综述;截稿日期为六月三十日,计划于十月底出版。
 
  议题四讨论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的预算配额。萧莎副研究员汇报项目组经费的使用情况,督促大家根据自身状况,有计划地合理利用经费;提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预算规划问题,提醒大家做预算时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和可行性。王涛助理研究员、张锦编辑对经费规划问题出谋划策,与会各位也就个人经费的使用和下一阶段的计划作了交流沟通。
 
 
 

作者:杜常婧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