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比较诗学与当代文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分会”年会在安徽芜湖召开

作者: 来源:
  2013年8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分会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共同协办的“比较诗学与当代文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分会”年会在秀美的江边城市芜湖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社的近80位同仁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既涉及外国文论核心话语的反思,又涉及中国诗学核心概念的现代转换,在比较诗学以及当代文论的多层面展开讨论,全面反思文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8月20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储泰松主持。安徽师大副校长李琳琦首先致欢迎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前所长吴元迈在发言中则从对俄罗斯文论以及外国文论接受的反思-再理解-再认识-再整合的角度,重提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社科院外文所党委书记党圣元在发言中对“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分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每次年会问题意识都很强,不仅促进了学科本位意识,而且视野放眼整个人文领域,投射到中国现实,在打通学科界限,促进文论研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社科院外文所副所长吴晓都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会议体现了学会对理论的高度重视,他主张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态度实现理论的阐释、创新与发展,使得理论的反思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中外对话。安徽师大文学院院长丁放和外国语学院院长孙胜忠也分别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文学院和外语学院的情况给以及与社科院外文所的渊源。
 
  大会发言由孙胜忠和学会秘书长、外文所研究员史忠义主持。吴元迈研究员首先就“作家的文学思想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题发言。他对美国文论家卡勒对理论所做的定义以及对当今的文学理论所做的总结有所质疑,认为理论并不应该是纯理论家的理论,大作家的思想也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现代文论除了形式主义与作品结合外,很多理论都脱离了作品,他主张将二者结合起来。南京大学朱刚教授以“中国视阈下的后理论思考”为题发言。他认为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思潮、欧陆理论以及美国社会现实糅合到一起形成的有美国特色的所谓“批判理论”出现了“危机”,“中国视阈”在此体现为中国的理论与问题意识,要抓住机遇进行批判性的新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跟进。外文所理论室主任周启超在发言中认为,国外文论的产生与发展与我们当下文化思想状况是错位的,我们必须反思现状,考察它们怎样在中文中被误读以及它们原来丰富复杂的含义。他认为文学理论作为人文科学,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但也是若明若暗的,是需要论证并自觉反思的。文学理论研究也是一种生产活动,言说文学、批评文本会生产特定的产品,建构某种观念和现实。文学理论正是通过这种言说和批评的话语实践来参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北京大学秦海鹰教授在题为“互文性的文体学研究——里法泰尔的文学阅读理论”的发言中,提醒我们注意“互文性”理论的多面性,并不是只有国内所熟悉的克里斯特瓦和巴尔特等人的理论,法泰尔就是“互文性”研究的重要学者,“互文性”本身不仅有解构层面还有诗学层面。江西师范大学前校长傅修延做了题为“‘聚焦’的焦虑──关于‘focalization’的汉译及其折射的问题”的报告。他对叙事学重要的概“focalization”一词的中译提出异议,对其中挥之不去的技术气息和自然科学气息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批判了视觉中心主义的狭隘性,强调接纳“聆察”等听觉叙事视角对文本的重新解读。最后安徽师大江守义教授就“叙事视角的伦理阐释”问题发言,他指出小说叙事视角不仅是一种形式技巧,还有其伦理内涵,他从视角的关注过程、形式分析、修辞内涵、叙事交流等方面对视角的伦理维度进行了分析。
 
  8月20日下午和8月21日上午,四个小组分别围绕文学理论研究的学科定位之反思、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化功能之反思、当代中国主要刊物上外国文论译介与评论历程之反思、外国诗学及其接受的反思、中国诗学的现代转换研究、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商讨学会工作及下届会议议题,其间通过了增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丁放为常务理事,安徽师范大学江守义教授为理事的决议。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外国文论核心话语反思”创新工程课题组在会议期间,还邀请部分活跃在外国文论研究和外国文论期刊一线的与会学者,就本课题组筹办的《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的创办、筹稿、栏目设计以及其他创新工程工作展开了务实性的讨论。
 
  21日上午的大会闭幕式由江守义教授主持,各小组的代表对各小组的学术讨论和争鸣做了介绍和总结,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分会会长周启超在总结发言中对整个会议的组织工作和取得的圆满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者:张锦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