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阿尔卑斯》文集研讨会会议简报

作者:刘晖 来源:

2014年12月2日,东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在涂卫群的主持下,在1160会议室召开了《阿尔卑斯》文集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所长陈众议、党委书记党圣元、副所长吴晓都、《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原主编余中先、《外国文学动态》主编苏玲,以及本室成员杜常婧、李川、李征、孙婷婷、刘晖,所内同仁和文集作者穆宏燕、钟志清、叶隽、秦岚、严蓓雯、张锦、舒荪乐、宗笑飞、赵丹霞等。

涂卫群首先感谢大家特别是室外的撰稿人和所有关心这个书刊的同事拨冗参加《阿尔卑斯》文集研讨会,她回顾了文集的创刊过程,陈中梅老师是文集的创始人,他2010年到东南欧拉美研究室担任室主任,马上提出利用研究室建设经费和古希腊学科的经费出版文集的计划,并积极联系出版社。从2011年开始,每年出版一辑,很快就达到五本了。文集对我们研究室的建设和所里同事彼此间交流功不可没。由于平时一周只见面一次,大家能够交流的东西有限,文集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能够在静默中深入交流,了解彼此的性情、品德、趣味、心胸、思想。文集上的文章大都是新近的成果。一集一集连续看,可以发现我们每个人几年来的研究轨迹。令人感到自豪的是,文集里刊登的大都是实实在在的、耗费了很多心血的研究成果,因此每次翻开都会有新的收获。再有,我们虽然主要以外国文学为研究对象,我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满足于译介评论,而是更进一步以我们的研究,为中国“文化结构”(陈中梅老师的术语)的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努力做出贡献。毕竟我们译介外国文学已一个多世纪了,应该成熟到借助他国文化、文学,激活自己的传统文化、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的地步了。应该说,文集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发表研究成果的空间。对于那些年轻学者,这个空间更显珍贵。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已非常杰出,却由于尽人皆知的原因,很难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核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涂卫群诚邀大家读一读杜常婧发表在《阿尔卑斯》第一辑上的论文《穆卡若夫斯基文学批评观之初探》。穆卡若夫斯基是捷克布拉格学派文学理论的核心人物。杜常婧的文章共有六节,先是用三节分别探讨了穆卡若夫斯基文学理论的思想来源、发展脉络和他在布拉格学派中的地位,然后在后面的三节中以穆卡若夫斯基在一生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三篇批评文章为例,分析了这位理论家兼批评家如何将自己的文学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文学批评,以此揭示他的思想和理论的整个演变过程。涂卫群相信,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一定会有和她一样的想法:请作者做些增删修改后,把它推荐给像咱们的《外国文学评论》这样的核心刊物。

接下来,陈中梅谈了文集创立的初衷,主要是为青年学者提供发表成果的园地,同时资深研究者也有机会发表一些长文章,比较全面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耕种自己的园地,写好文章是重中之重。余中先指出文集同样重视法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助于了解法国文学的翻译研究态势。

杜常婧说明了刊名“阿尔卑斯”的象征意义:“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除了主山系外,还有四条支脉伸向中南欧各地。我想,陈老师取这个名字的用意,是寓示着我们的文集能够汇聚欧洲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能够像阿尔卑斯山脉一般绵延千里。”她强调文集创造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让大家通过同仁交流获得诸多知识和启示。比如第一辑中刘晖的《普鲁斯特与圣伯夫》一文通过普鲁斯特与圣伯夫的对照,就批评重心应当放在作品上,还是放在作家身上,在考据详实的基础上展开辩论,阐明了普鲁斯特与圣伯夫的关系。再如第三辑中唐卉的《“愿你成为我的同盟”——萨福<致阿芙洛狄忒>一诗的哲学性解读》一文,将希腊原文与对应汉语释义进行标注,将诗歌拆分成最小的语义单位,一个个拼接、粘合,以这种方法来理解、翻译诗歌,这和树才谈译诗的文章相仿,也是对译诗的一种尝试。

与“阿尔卑斯”概念对应,刘晖提出了“地中海”概念。东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是基于地理区域设立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语种从事各自的研究。《阿尔卑斯》文集就是把研究者的文章集中在一起,显得比较分散。地中海在某种程度上可充当文集的一条主线。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包括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摩纳哥、意大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阿尔巴尼亚、希腊、塞浦路斯。亚洲的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非洲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东西方最古老的文明在这里不断地交流、碰撞和冲突。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中说:“历史学也许并不注定只能研究围墙内的菜园子。”他提出一种整体的历史观念,把人类历史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她认为这种地理历史观念可迻译到文学研究上,建立一个地中海文学研究框架,强调各文学之间的关联和对话。也就是说,文集不仅要夯实原来的古希腊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意大利文学基础,还要开拓研究的疆界。比如纳入北非等原来法国殖民地用法语写作的作家,还有阿拉伯语作家,陈树才翻译和研究过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他也用法语写作)。宗笑飞研究的西班牙阿拉伯文学无疑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钟志清研究的以色列文学也可以合适的方式加入进来。当然,拉美文学是西班牙语、葡萄语文学的自然延伸。还可以增加一些比较文学内容,比如德法比较,李征的“歌德在法国”就在此列。总之,要把这块园地建成开放的、热烈的、奇异的地中海花园,而不是封闭的、保守的、单调的自留地。东欧文学是这块园地的独特景观。目前文集中东欧的篇目比较少,但研究对象都是举足轻重的,如杜常婧的穆卡若夫斯基和昆德拉研究,以及陈树才译介的罗马尼亚作家齐奥朗。高兴在东欧文学年度报告中介绍过东欧作家的创作情况,让人振奋的是,中国“蓝色东欧”丛书出版了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罗马尼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基富、波兰作家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小说以及《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高兴译)。毋庸置疑,东欧文学在当代世界文学中是执牛耳者,希望在高兴的推动下,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所领导对《阿尔卑斯》一向是支持和认可的。党圣元强调刊物一定要坚持办下去,把一些趣味相投的同仁集中在一起,并努力找到大家共同关心的主题。陈众议回顾了所丛刊编辑部的创办历史,丛刊通过译介古典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艺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经费问题最终停刊。《阿尔卑斯》目前在所内外反应不错,希望还是要重视质量,做出自己的特色,要在选题上多投入,加强跨文化研究,最好不要办成大杂烩,“看菜吃饭,等米下锅”。每期最好有相对的中心,哪怕有三篇相关主题(相同思潮、流派)的文章,这样就能逐渐站稳脚跟,打出自己的品牌,更有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所里会尽可能予以资金的支持。吴晓都提出文集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议进行必要的栏目设置,希望文集能坚持下去,在学术界获得自己的口碑,可以考虑通过上网扩大影响。

叶隽提出了集刊定位问题。文集不要满足于同仁刊物应该采取开门办刊的宗旨,跟学界对话,向《新史学》这样的刊物看齐。穆宏燕也强调文集要面向外部,向外面学者约稿,不要局限于小圈子。钟志清强调地中海研究(埃及学、亚述学、波斯研究)对丰富文集内容的重要意义。高兴主张文集应该保持自己的区域特色,集中于东南欧,也可扩展到中南欧,甚至可以考虑利用《世界文学》的增刊号。苏玲强调了应该分设栏目,最好能增加前言或后记,体现编辑思想。孙婷婷认为,集刊要办好,必须要像《海外汉学》那样坚持下去,扩大稿源,提高文章质量。张锦也主张把文集办成开放式的,努力寻找特定的主题,同时争取进入中国知网和南京大学CSSCI 期刊名录。

这次研讨会对我们今后办刊意义重大。我们一定努力吸收领导和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文集的学术水平,增强文集的影响力。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