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创新与实践”工作研讨会暨外国文艺理论重点学科总结会纪要

作者:贺骥 来源:

由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办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工作研讨会暨外国文艺理论重点学科总结会于2014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与会者有外文所理论室全体成员、“外国文学重要思潮研究”创新项目组成员和来自河北大学的学者。外文所党委书记、创新项目组首席管理党圣元研究员在百忙中亲赴会议。会议由创新项目组首席执行研究员周启超主持。

周启超研究院首先作了“外国文学重要思潮研究”创新工程项目年终总结。他对项目组全体成员均完成了今年的研究任务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规定的论文表示了肯定。他介绍说,项目组和理论室还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和“学术创新的世界视野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他本人今年还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巴赫金学年会和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巴赫金国际学术研讨会。

项目组成员汇报了今年各自的工作和学术成果。党圣元研究员发表了论文《消费主义思潮对文艺创作的冲击及其应对》,《<文心雕龙>“鱼鲠”释义》等论文,其论文《道与境》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周启超研究员主编并出版了《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第1辑和《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发表了《警醒人心的伦理向度,形塑性灵的道德能量——重读当代苏联文学黄金时段的几部小说名作》和《“俄罗斯形式论学派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等论文。贺骥研究员出版了学术专著《<歌德谈话录>与歌德文艺美学》,发表了论文《世界文学概念:维兰德首创》与《译者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翻译了伊瑟尔的著作《虚构与想象》第一章以及德国斯拉夫学学者汉斯·君特的论文《布莱希特和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萧莎副研究员发表了《现象学遗产与解构起源初探》、《萧伯纳与马克思主义》、《莎士比亚的生命力》等论文。任昕副研究员发表了《爱默生与美国文化主流》、《诗性:海德格尔诗学的意义》、《谁是“年轻的美国人”?——爱默生思想与美国个人主义的流变》等论文。杜常婧发表了《文学的本质与价值——穆卡若夫斯基诗学追思》等论文并翻译了《穆卡若夫斯基论文学》里的十八篇文章。

项目组兼职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海良教授发表了《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的文化主题》和《读伊格尔顿的<论邪恶>》等论文,主编了《当代英国文学记事》一书。北京师范大学钱翰副教授的学术专著《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派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他翻译了福柯《说真话的勇气》,在意大利发表了论文《罗兰·巴尔特的作品与文本概念》,论文《文本概念的中国之旅》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会上,理论室成员徐德林、庄焰、王涛和《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编辑张锦也分别对各自工作和科研情况作了汇报。河北大学文学院李进书教授在会上介绍了他所做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以及国内外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

萧莎和任昕分别通报了《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第2辑和《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7辑的编辑出版情况并,并通报了创新工程和外国文艺理论重点学科财务情况。

在周启超研究员作了外国文艺理论重点学科结项总结后,大家还就创新工程及理论室2015年工作规划展开了讨论。回顾一年的工作,各项计划均已基本完成,重点学科和创新项目组全体同一年来仁守岗敬业,务实进取,尽心尽力,为理论室发展奉献了各自的力量。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