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外文所东方室系列讲座之六

作者: 来源:
  讲座之六300
 
外文所东方室系列讲座之六
 
  2008年6月24日上午9点半,东方室系列讲座之六准时开始。主讲人为东方室助理研究院焦艳。参加本次讲座的有穆宏燕、魏大海、吕莉、钟志清、宗笑飞、常蕾、唐卉、树才等。东方室系列讲座已经成功举办了五次,大家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各抒己见,互相切磋,获益匪浅。
 
  次讲座首先由主讲人焦艳对近阶段的关注内容——韩国现代诗歌——进行了讲述。在众多韩国优秀诗人中,主讲人选取了韩国现代史上一位颇为著名的诗人金洙暎,对其诗歌作品做了生动的评讲。
 
  1922年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神奇之年。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组诗、艾略特的《荒原》、瓦雷里的《幻美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一起问世。那么朝鲜半岛的情况如何呢?朝鲜半岛正处在日本殖民统治的铁蹄之下。当时韩国诗坛的代表人物金素月、韩龙云(号万海)、李相和(号尚火),正在探索诗歌的新形式(可与同时期中国的情况做比较)。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三一运动(类似中国的五四运动),半岛居民开始审视个人、民主、民族和国家,民族主义势力和社会主义势力也开始在朝鲜半岛扎根。1924年朝鲜共产党成立。1925年,卡普(Korea Artista Proleta Federatio简称Capf)即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家同盟成立(在苏联有拉普,即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日本纳普,即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中国有左翼作家联盟)。
 
  就在这种情况下,金洙暎于1921年出生于汉城市钟路区。作为8兄妹中的长子,他在家中备受宠爱。1926(6岁)入私塾(学堂)。主要学习《千字文》、《童蒙先习》(启蒙教材,朝鲜中宗时编制,三纲五常)、《明心宝鉴》、《十八史略》、《通鉴》、《小学》、四书五经等。1928(8岁)入于义洞国立普通学校(现在的孝悌小学)。1934年小学毕业。因病休养一年,次年,也就是1935年(15岁)考入善邻商业学校。3年之后即1938年毕业。晋升本科(2年),毕业后,于1941年(21岁)渡日,就读于东京城北高等预备学校,不久进入水品春树戏剧研究所。这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金洙暎为了逃避朝鲜学兵征兵从日本回国,回国后和安英一、沈影搞过一段时间的戏剧。1944年春天去满洲找家人。一年半之后,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解放(光复)。9月,金洙暎一家从满洲回到汉城。这期间他开始从戏剧转向文学。诗歌作品有《廟庭之歌》、《孔子之窘》、《街道》(遗失)、《花》(遗失)等。直到1955年,金洙暎的生活才渐趋稳定,之后,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直到1968年逝世。金洙暎的诗歌在他生前已经引起广泛注意,在他逝后,更是不断被韩国文学界提及,评论多为溢美之词,虽一直有反对、反省之声,但这些声音总是被主流所淹没,经过40年不断升级的评论,金洙暎似乎成为一个标杆,一个专有名词,在这个标杆上,悬挂的是“自由”、“民众”、“参与”的旗帜,在这个专有名词下,可以充塞进“现代派诗人代表”、“现代性”、“现代意识”这些颇具先进意味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安全的载体。然而,金洙暎的诗歌是否如韩国评论界所褒扬的那样,出色、深厚?为什么金洙暎这个名字会被他们一再提及?在韩国现代诗歌史上,金洙暎是否可以承担起如此显赫的地位、如此重要的责任?他的诗歌关键词“自由”与“悲哀”为什么如此为韩国文学界所重视?等等,主讲人对此作了一一讲解。
 
  韩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韩国现当代诗歌,一直不太为国内所熟悉,主讲人的这次讲座,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报告结束后,穆宏燕、魏大海、钟志清、树才等人结合自身的研究问题,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大家热烈讨论,讲座在真诚、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作者:社科院外文所 焦艳
摄影:李联朝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