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宁波大学召开

作者: 来源:
  110922宁波十一届学会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会场

  9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宁波大学召开。大会主题为“新世纪外国文学:传承与发展”。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多个研究机构、多家出版社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提交学术论文八十多篇。

  9月22日上午,大会在宁波大学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王守仁教授主持。宁波大学副校长王文斌教授、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副处长李克让副教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卢植教授、以及高教社和外教社代表分别致欢迎辞和贺辞。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在全球跨国资本影响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任重道远,他对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前景与使命做了展望。

  这次会议采取大会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9月22日上午的大会主题发言由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郑体武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申丹教授、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宁波大学段汉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叶隽研究员、四川外语学院刘波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题发言。申丹教授从美国修辞性叙事研究的传承与发展谈起,指出修辞性叙事研究若要成为一种更好的批评方法,就必须突破自我禁锢,将结构分析和文字分析相结合,将文本考察与语境考察相结合,将文内研究与互文研究相结合;吴笛教授从“沉默的泰初——思想的源泉”、“多变的情绪——生命的隐喻”、“博大的胸怀——自然的化身”、“带雾的巨响——‘熄灯’的警示”四个方面对欧美诗歌中的海洋意象及其生态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段汉武教授以《大海啊,大海》中两个主要人物不同风格的语言为例,分析了文本的换喻极和隐喻极,认为换喻极为读者提供解构场所,而隐喻极作为反解构机制,阻碍了读者的解构,他还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对解构与反解构进行了细致分析;蒋洪新教授做了题为《刍议庞德学术史研究》的精彩发言,以直观的图片展示和生动的文字介绍来说明作家的成长史与作家本人的著作史是相伴而生的,对庞德学术史研究做了生动详尽的阐释;叶隽研究员从“学术史领袖的形成与定位”谈起,图文并茂地对我国的德语文学科领袖冯至先生为德文学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公允客观的评价,并兼论德文学科史的第二代学者;刘波教授针对法国后现代主义的“知”、“情”、“意”给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指出走向“会通”之境是后现代主义带来的最大启示,一切真正的思想必定要以达到“会通”之境作为终极追求。

  9月23日上午的大会主题发言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吴晓都研究员和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夏忠宪教授、河南大学梁工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邹建军教授、浙江大学殷企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隋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张冰教授、《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教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吴晓都研究员、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振武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夏忠宪教授做了当代语境中的苏联文学研究的综述;梁工教授梳理了符号学概念,并对圣经名篇做出了符号学解读;邹建军教授阐述了西方文学史观念与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的编撰情况;殷企平教授将外国文学教学的艺术之路划分为三个境界;汪介之教授对外国文学学科史建设进行思考,并呼唤“科学院版”的《外国文学史》;隋刚教授做了题为《他山之石与攻玉之术——英语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发言;张冰教授探讨了契诃夫的艺术革新;余中先教授对新世纪十年的法语文学进行了回顾,并兼谈中国的法语文学翻译;吴晓都研究员全面深入地审视俄苏文艺思想,认为加强苏俄文艺“思想形象”的重构、俄苏文学思想史研究和对俄苏文学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朱振武教授从得与失两方面,阐发了中国加拿大文学研究的现状。

  9月22日下午及23日下午,进行分组讨论。年会的八场分组会议在宁波大学李达三外语楼的四个分会场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世纪初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与未来、外国文学与文化素质教育、外国文学学科史建设、外国文学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外国文论与批评模式的传承与发展、海洋文学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多个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学者对话中不乏学术思想的交锋和思想火花的迸发。

  9月23日下午进行大会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郑体武教授主持。四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位代表向大会作汇报发言。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王守仁教授致闭幕辞,他总结了大会的丰硕成果,有交流、有碰撞、有沟通,对本次会议议题给予肯定,并对与会代表的参与和承办方的精心组织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最后,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大会圆满结束。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在共同主题的引导下,与会代表们就当代外国文学及其相关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进行了“平行式”和“交叉式”的“对话”,评议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翻译、教学、出版、文学史建设、文论与批评等领域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本届年会的主要特点有:议题具有现实意义,与会人数与交流成果多,其中中青年学者的表现较为突出。年轻一代学者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勤于笔耕,善于思考,他们的参与及其研究成果预示着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美好前景。这次大会,学术气氛浓厚,在研究、教学、翻译、出版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大会期间召开了理事会,经讨论、举手表决的方式增补了八名新理事,他们是:浙江师范大学高玉教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穆宏燕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叶隽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夏忠宪教授、清华大学曹莉教授、北京大学于荣胜教授、北京大学林丰民教授、北京大学丁宏为教授。

作者:张  娜
摄影:李玲燕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