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奥尔罕·帕慕克分享新作《瘟疫之夜》:以隔离的历史为主题

作者:赛义德帕夏(微信公众号)  来源:澎湃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近日分享了他最近出版的新书《瘟疫之夜》(Veba Geceleri)的故事。该书已于2021年3月在土耳其首发上市,目前中文版正在翻译之中。

 

土耳其版《瘟疫之夜》

帕慕克说,近40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一部以瘟疫流行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他指出,各种文明对抗瘟疫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他想在小说中对此进行考察。帕慕克说,“西方人说穆斯林,‘他们没有采取太多预防措施,他们是宿命论者。’我想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靠着这句反驳的话,我构思了一本小说。通过这类或那类没有采取隔离措施的人,我也在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僵化或崩溃。这本小说我酝酿了很久。”

帕慕克指出,当他开始写这本书时,世界上还没有开始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而在大流行开始后,他几乎推倒重写了作品的80%。

帕慕克表示,为了不抄袭,他在书中尽量减少了这次疫情期间发生的事件,他继续讲道:

“在瘟疫流行中,我在思考死亡的问题,也思考了商人、宗教人士和世俗主义者对于大流行病的反应,以及在科学前线的人的斗争和矛盾。人类最近10年的隔离是如何进行的,人们如何反对隔离,他们如何反抗,这个话题开始引起我和全世界的兴趣。隔离骚乱主要是在欧洲。今天我们都知道微生物,但在19世纪,人们不相信它们存在。我想关注这些问题。因此,我的小说也重点关注了防疫隔离的历史等问题。”

大作家表示,他在新冠病毒流行初期失去了96岁的姑妈,“我们都不知所措。悲伤只能藏在心底。我们甚至没能去参加她的葬礼。我很震惊和恐惧。然后我没有看到我在小说中写的英雄们的那种恐惧,所以疫情的发生教会了我给我的英雄们注入更多的恐惧。”

奥尔罕·帕慕克强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研究,而在于想象力,他给出了关于小说人物的以下信息:“小说中有三对夫妇。有作家所虚构的位于东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某省内一岛屿(Minger Adası)的总督萨米帕夏和他的秘密情人的故事。我们跟随着他。读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岛上的事态发展。萨米帕夏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帮助这本书的叙述者给她姐姐写信的穆拉德五世的女儿。但她是一个虚构的公主。她有两个姐姐,她们的名字是真实的,历史上确有其人。我自己发明了第三个。还有她的丈夫,一个专攻检疫隔离的医生。他们的婚姻也是苏丹钦点。

“还有一个年轻的奥斯曼军官,他出生在敏该尔岛(Minger Adası)上,后来在奥斯曼军队中立下了军功,甚至在1897年的对希腊战争中获得了一枚勋章。他来到岛上是有原因的,他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并通过母亲的介绍娶了岛上的一个女孩。我也在书中追踪着这对夫妇的故事,希望将这对夫妇的故事令人信服地告诉读者。

“但是当瘟疫肆虐之时,国家在做什么,公众在生什么气,个体店主们怎么说,医院是如何变得拥挤不堪,死者是如何下葬的,疫情期间的流言有哪些等等,我都写了下来,并让我身边的人在我写作过程中试读。一方面,我在写这一对对男女,另一方面,我想看看瘟疫流行中的社会图景。我的书中也有一些历史方面的内容。”

 

《瘟疫之夜》中的插图

帕慕克指出,《瘟疫之夜》也有侦探悬疑小说的一面,他说:“我喜欢把侦探故事放在我的小说里,这样我的小说更容易阅读。但我的小说不只是作为侦探小说来写的,我也没有侦探小说家的身份。我在我的三四部小说中,也对侦探哲学有所涉猎。”

帕慕克还说,他在写小说的同时也在脑海中设计画面,他做出以下评价:“我还写了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小册子,叫做《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那么小说家是做什么的?就像电影一样,他在拍摄他脑海中的场景。至少我是这样做的。然后我用合适的词来描述那个场景。文字只是工具。我的目的是在读者的脑海中描绘那些场景。”

“我认为,历史也是绘画很重要的方面。当我的小说发生在1901年的奥斯曼帝国之时,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对于摄影很感兴趣,并派了各种摄影师到各地拍摄制作影集。我也为这本专辑做了一点工作。我喜欢像个孩子一样看历史照片。”这位诺奖作家表示,他自己也是一名业余画家。“我年轻的时候想当画家。不过,我心中的那个画家并没有死。他差点死了,然后又复活了。我画了10年了。我画画的时候会设计新颖的场景。”

帕慕克表示,Yapı Kredi出版社(YKY)出版的《瘟疫之夜》,由Ahmet Işıkçı设计了书籍封面,他计划在未来展出Işıkçı的绘画作品。

帕慕克强调,他总是想认同他所描述的每个角色,并补充说,他的写作过程进展缓慢,无法快速地写出一本小说,他很想写一本关于“如何写小说”的书。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