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英美文学研究室

英美文学研究室

 

英美室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傅浩、陈雷、傅燕晖、袁伟、何恬、刘雪岚、周颖、乔修峰。

 

 

 

英美室合影

  

 

     1964年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原文学所外国文学部整体转到外文所。当时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人员隶属于西方文学组,有卞之琳(组长)、杨绛、杨耀民(组秘书)、朱虹、董衡巽、袁可嘉、刘若端等,每人有所专修,研究范围从莎士比亚到美国当代文学,涉及到英美文学的大多数领域。

 

  文化革命结束后,英美文学研究室于19771978年正式成立,人员不断有所调整。上述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专家仍在第一线工作并享有很高的威望。1978年付梓的《美国文学简史》(朱虹、董衡巽、李文俊、郑土生等撰写)和后来相继出版的《美国现代小说研究》和《美国当代小说研究》(董衡巽、钱满素)等都是应社会需求而立项撰写的填补空白的著述,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卞之琳的莎士比亚翻译研究、李光鉴的惠特曼翻译研究、薛鸿时的狄更斯翻译研究、董衡巽的海明威研究以及袁可嘉、陈昆等人有关现代派文学,朱虹等有关英国小说和妇女文学的介绍和论著等等,都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继卞之琳之后曾任正副室主任的还有葛林、朱虹、董衡巽、赵少伟、王逢振等。这一时段里英美室还承担了多项集体性工作:负责国家、院、所的有关重点研究项目;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有关词条以及有关英美作家、文学评论和理论的大量研究资料;培养研究生(1978年开始招收),展开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等,这些“基本建设”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

 

  进入1990年代以后,本室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的赵一凡、黄梅、钱满素等先后担任英美室的负责人。各项专题研究不断深入,产生了一批有独立见解和较高学术水准的成果。由朱虹主持(文美惠、黄梅、陆建德参与)编写的四卷本《英国小说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后于19951997年陆续出版。董衡巽的《美国现代小说风格》、赵一凡的《欧美新学赏析》、钱满素的《爱默生和中国》、傅浩的《英国运动派诗学》和《叶芝评传》、黄梅的《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吕大年的论文集《读书纪闻》以及陆建德的论文集《麻雀啁啾》和《思想背后的利益》等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代表了这一时期本室研究人员的特色和水平,不论在学术品质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获得好评。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和研究的翻译是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有关的翻译和资料积累也一直在稳步推进。

 

  至2015年,英美室在职研究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助研1人,6人有博士学位;现任正、副主任为傅浩、乔修峰。同仁以中青年为主,素质较高,学术功底扎实,了解当代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英美文学研究和各自专业领域的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专著、译著和论文。以我室人员为主承担的社科院重大课题项目(A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成果达百万字,已经完成、结项、出版。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