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书名: 《超语言学》 

 

作者: 董小英 [点击查看作者介绍]  

ISBN: 7-5306-4608-3 

语种: 中文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587页

 
图书简介

 

 

  在语言学领域,将唯理语法提出的普通语法的思想作了具体实施,据英语、俄语和汉语的语法现象提出了普通语法的基本框架。

  对修辞学进行了逻辑学的分析,证明修辞学中有些辞格是逻辑手段,并指出修辞格的方法是可以通过艺术逻辑进行推导,并理解的。

  在逻辑学的领域,对三值逻辑、模态逻辑、可能世界的观点和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思想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对他们所讨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是面对自然语言的一切现象,遵循人的思维规律或记录人的思维推理过程,从中提炼出四种多义表述的推理方式。

  超语言学将语言表述分成单义表述和多义表述,从而区分了不同的推理方式,区分了不同的推理有效性,因此对语言现象的解释更加合理。

  提出了概念结构的网络体系,为理解和推理找到了判断的准绳。

  而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是叙述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深入了解叙述学独有的篇章结构特点和思维方式,以至于安排情节,构架故事的基本逻辑方式。

  在把握了这四门学科以后,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才有科学规则可言。

  本书适合于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阐释学、符号学、语义学、计算机语言学的专业人员,还适合于从事法庭辩论的律师和力图从话语中看到罪犯的蛛丝马迹的刑侦、审讯工作者。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它综合了研究语言现象的五个学科: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叙事学和阐释学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综合研究。
 
图书目录

 

 

前言 2

引   言

第一章 思想实验

  §1.思想实验

  §2.学者的解答     

    1.2.1维特根斯坦

    1.2.2索绪尔

    1.2.3乔姆斯基

    1.2.4索瓦

    1.2.5胡德

  §3.作者的解答

    1.3.1同义转换

    1.3.2语句命题到后设命题的推理

 

第二章  语形结构

  §1.语法语形

    2.1.1语法标识

    2.1.2逻辑语义标识

      A.格的普遍性

      B.时态的普遍性

      C.汉语符号简约

    2.1.3语式

      A.事理句型

      B.对乔姆斯基猜想的解答:四原则  

  §2.格式语形    

    2.2.1不改变语义的格式    

    2.2.2改变语义的格式    

    2.2.3附加语义

      A.叙述方式       

      B.思维方式

 

第三章  概念结构

  §1.从一个概念“杯子”看概念结构

    3.1.1对概念的几种解释模式    

    3.1.2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概念结构的生成

    3.1.3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概念结构的成长

  §2.概念结构因素

    3.2.1静态结构(词汇学、词义学范围)

      A.中心词      

      B.概念语义网分类   

    3.2.2动态结构(语义学和艺术逻辑范围)

      A.动态的共时性与历时性

      B.语句内语义的连接

      C.同义转换

      D.转义转换

  §3.概念结构的性质

    3.3.1概念与存在

    3.3.2概念与义素

      A.义素缺少

      B.义素超出

    3.3.3概念与定义

      A.有关“定义”的定义

      B.有关“概念”的定义

      C.质疑

      D.概念结构的解释

    3.3.4概念与分类

      A.从分类史看中西方的思维特征和概念结构

      B.有理分类和无理分类的概念

      C.概念间的语义关系

  §4.概念结构的作用

    3.4.1作为逻辑判断的公理系统

      A.作为单义表述中常理判断的公理

      B.作为多义表述中超常、陌生化判断的标尺

    3.4.2互证、转换系统      

      A.作者创作的依据      

      B.读者理解的依据  

  §5.概念理论的异同

    3.5.1与人不同之处

    3.5.2与人相似之处

 

第四章  逻辑结构

  §1.逻辑结构因素    

    4.1.1.有标识的逻辑项

      A.全称与特称      

      B.合取与析取      

      C.肯定与否定      

      D.时态值

    4.1.2.无标识的逻辑项

      A.义素等级

      B.类别

      C.序列

      D.同义素

      E.反义素

      F.转义素

  §2.逻辑推理程式     

    4.2.1推理的有效性       

      A.传统逻辑的误区

      B.可能世界与不可能世界

      C.两种有效性

    4.2.2单义表述与正常推理

      A.简单句的逻辑语义推理

      B.连词的逻辑意义

      C.参与常理推理的修辞格的逻辑意义

    4.2.3多义表述与正常推理

      A.4种推理方式      

      B.修辞格与逻辑推理的关系

      C.逻辑连与有理分类逻辑等的联合作用

    4.2.4多义表述与超常推理

      A.无理分类的逻辑等

      B.逻辑差      

      C.逻辑和

      D.综合语义推理

  §3.逻辑方式的证明

    4.3.1逻辑模式产生的先后顺序     

    4.3.2逻辑模式的实质分析      

      A.占卜      

      B.逻辑模式      

      C.科学

      D.诡辩

      E.文学艺术

第五章  篇章结构  

  §1.语境形成的语义篇章结构

    5.1.1语境与概念结构

      A.概念结构确定语境

      B.语境消解歧义

    5.1.2还原序列

      A.从情节还原成故事

      B.叙述线索与故事线索

  §2.文本结构类型-推理方式的篇章化

      A.序列型篇章结构

      B.比喻型篇章结构

      C.影射型篇章结构      

      D.命题场型篇章结构

  §3.文体与风格

第六章  理解的原理(结论)

  §1.何谓理解?

  §2.理解过程中的可变因素

    6.2.1作者

      A.作者意图层次

      B.作者意图完成程度

    6.2.2读者

    6.2.3 语义延异  

  §3.理解的表现形式──诠释或阐释

    6.3.1 诠释的定义

    6.3.2由阐释的创造性带来的多解

  §4.解答维特根斯坦猜想

 

参考书目

后记

鸣谢

前   言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